南京这位班主任,有一件事坚持做了20多年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有一位人气老师张开泉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

都要花将近一年的时间

默默做一件事——家访。

在当今通讯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

张老师依旧“脚踏实地”

和家长面对面沟通,

当了20多年班主任,

这件事张老师坚持了20多年

每接手一个新班,用一年时间家访

“我教高年级语文,所以一般都是从五年级开始接手新班级,原来的老师会和我交流每个孩子的特点,而我想找到这些特点背后的原因,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家访,去了解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张老师现在教的五年级是去年9月新接手的班级,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家访了一半的学生家庭。“家访这件事不能着急,它不是完成任务,而是带着任务去了解孩子,有的孩子我一个学期还会家访几次,通常一个新班会用一年的时间去家访。”

如今,各种沟通方式层出不穷,电话、QQ、微信,还有各种群……传统的家访,还有什么必要吗?张老师觉得面对面的家访很有必要。“打电话、发微信一般局限于就事论事,并不一定能全面地了解一个人。况且有的孩子在家在校表现不一样,如果只看在学校的一面,有可能会失之偏颇。”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张老师就发现有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很乖,可是在家就很闹腾、很刁蛮;有的孩子在学校很调皮,在家却比较听话。而这些都需要深入细致地了解才能知道,家访就是全面了解孩子的最佳方式。

家访有诀窍,重点看两点

了解学生家庭成员情况

“如果这个孩子的爸爸妈妈和其他家庭成员都愿意和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说明这个家庭比较重视教育,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比较容易形成家校合力。” 张老师说,家庭成员每一个人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有的家庭和老人同住,老师就要关注这个孩子是不是相对单纯幼稚,自理能力差,可能是过于宠溺或者依赖的结果。

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张老师说,家访时可以看看家庭的读书环境,孩子和家长看什么书,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发现问题。

“有一次我去家访时发现,房子很大,却没有什么摆设,家里甚至没有电视、电脑等电子设备,真的只比家徒四壁好些。一问才知道,这孩子太调皮,什么都想玩,什么都想钻空子,所以干脆家里来了个釜底抽薪,啥也不置,除了课外书。”张老师说,家长适当的“堵”也要适当的“疏”,不然孩子会用其他的渠道来补偿和发泄,这个孩子就把所有的探险好奇心带到了学校,十分调皮。张老师将这个道理说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一玩,家长接受了,后来,这个孩子有了转变。

带着“干货”适时指导,每次至少一小时

家访除了看和听,还要学会说。张老师说,这个说,不是讲一些诸如家校合作很重要的空话,而是要讲接地气的话。每次家访张老师至少要一个小时以上,准备好足够的体力和应对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张老师总结了最经常遇到的热点问题:

小孩看书挺多的,语文怎么还考七十几分?

我们家阅读不行怎么办?

孩子作文不会写,每次都要好几个小时,我们怎么辅导他呢?

张老师说,他通常会反问家长三个问题,让家长自己也思考:

你们夫妻俩爱读书吗?

孩子读书多,多到什么程度?

你们让他读的是哪些书?

通过这些问题,张老师会了解到父母的读书习惯、孩子的读书数量和读书品位。然后根据家长的回答各个击破,给予指导。

比如家长让孩子读的都是《冰心散文选》、四大名著这样的高大上书籍,孩子很可能不感兴趣,所得就很有限,还会影响孩子正常的表达,换句话说,他可能不读还好,读了反而更不知道怎么表达了。“此时我就要和家长一起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读更适合他的书籍了。”

南师大附小:传承“爱的教育” 将家访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必修课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是创办于1902年的一所百年名校。建国后,学校先后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学制改革试点学校、首批省级重点小学、首批省级实验小学。是全国百所名牌小学之一、全国文教先进单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早在1905年,附小当时的校长李瑞清先生就提出“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的重要观点,成为学校“爱的教育”思想萌芽。继任的俞子夷、罗炳之等校长也践行并发展了前辈的思想。建国后,以斯霞老师为杰出代表,陈树民、王先炯、闫勤等一大批教师、名校长让南师大附小不仅坚守了“爱的教育”并对“爱的教育”做出了新的诠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校始终坚信不疑、坚定不移地传承“爱的教育”——这样一个集历史积淀与现时思考于一身的办学理想,坚持“实验与爱同行”,从二、三十年代的“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实验”到五十年代的学制改革,从八十年代的“听读欣赏”实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到近十年的课程建构与“爱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学校始终传承与发展“爱的教育”理念和“实验”精神,牢固树立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爱的教育”内涵发展。近年来,学校深化实施爱的“原色课程”,努力建构立体化的德育课程,打造访学课程、STEAM课程等一批满足学生生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凸显学校“爱的教育”办学主张的特色课程,为儿童营造了生动、互动、鲜活、多彩的成长世界。力争让每个附小儿童在“爱的教育”的浸润下成为有爱心、会生活,有慧心、会学习,有童心、会创造的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健康活泼的“立体的人”。

来源:南京晨报(内容有适度删减

作者:刘颖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