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与我们:儿童、家庭、同伴关系

硕博心理撰稿人:刘刚

你知道吗,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估计,截止到2010年,有1.15亿的儿童从事着危险的工作。

这里是发展心理学与我们的第13讲,儿童、家庭、同伴关系,我是刘刚刘老师,希望大家喜欢。稳定的发育、大脑成熟和智力发展使小学儿童更加独立自主。自我照料是小学期的积极结果之一。他们不但能自己吃饭,而且能给自己做晚饭,不但能自已穿衣服,而且能自己收拾书包,不但能走路上学,而且能和同伴在游戏场所编排各种游戏。他们敢一个人在户外冒险。男孩更可能到离家很远的地方,从事父母不知道或不赞同的活动。这种独立性的萌芽促进了他们的成长。

小学期心理社会性成熟的标志

1.能够做各种杂事。

2.能决定每周花多少零钱。

3.会谈论时间,会给各种活动分配时间。

4.完成家庭作业,包括分几天做完的作业。

5.比幼儿期受到的体罚少。

6.在穿衣、说话等方面与同伴求得一致。

7.在放学后由谁照顾、课程与活动等问题上说出自己的偏好。

8.自己会在没有成人的监管下使用媒体(电视、计算机、视频游戏)。

9.会照顾弟弟妹妹、宠物,在有些地方要干活儿。

10.追求脱离父母的独立性。

千百年来,勤奋就是所有文化中的小学儿童的突出特点。他们忙着积极地掌握所在文化重视的各种技能。一般来说,儿童自己能判断自己是勤奋者还是自卑者—自己有能力还是无能力,是卓有成效还是一事无成,是赢家还是输家。成为卓有成效的人是一种内在的乐趣,它有助于培养自控力,而自控力对防止出现情绪问题非常重要。

父母离婚对男孩的伤害大于对女孩的伤害,贫穷对学前儿童的伤害可能最大

在每个发展阶段人们都需要家人的爱和鼓励。这种爱的理想表现方式会因年龄而不同。婴儿需要反应及时的养育和社交互动;青少年需要自由与指引;年轻成人需要和睦与隐私权,老年人需要尊重与感恩。但是所有人都需要各种形式的爱:

小学儿童需要什么样的爱与鼓励呢?

1)生理需要。虽然小学生不需要别人帮助就能吃饭、穿衣、睡觉,但家庭要提供食物、衣着和住所。

2)学习。小学期是重要的学习时期:家人可以对孩子的教育给予支持、鼓励和指导。

3)自我尊重。儿童在大约6岁时,其自我批评和社交意识有明显进步,家人应该赞扬他们的进步,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如果在学习上难以取得成功,就在体育、艺术和其他特殊技能方面提供机会)

4)同伴友谊。家人可以通过约游戏伙伴、参加集体活动等促进孩子的同伴友谊。

5)和谐与稳定。家庭可以提供保护性的、可预测的日常生活,使家庭成为每个人的安全港湾。

但是请相信,没有一个家庭能完美地发挥机能。如果非要把家庭划分一下的话,家庭可以分为双亲家庭和单亲家庭两类。

一般来说,核心家庭的机能是最好的,核心家庭中的儿童在学校的成绩较好,心理问题较少。核心家庭的一些优越性在结婚以前就已显露出来了,因为受教育水平、赚钱的潜能和情感成熟度都能预示一个人将会结婚、有孩子而且维持婚姻。因此,新娘和新郎会给他们的新家庭带来个人资产。换言之,儿童表现好和已婚父母之间的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结婚的人怎样,而不在于结婚本身。

在理想情况下,夫妻双方婚后的感情交流会鼓励两个人变得比两人单身时更富有、更健康。如果母亲和父亲在投身于孩子的教育上互相支持,使家里有人去理解孩子,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邀请孩子的朋友来玩,给他们买新衣服,为孩子将来上学而储蓄。

有关父母在教育上的投资调查发现,花钱最多的是核心家庭的父母。把双亲家庭与单亲家庭比较时,人们会预期有这种结果,因为单身父母的平均收入低:但是,再婚父母的家庭收入并不比核心家庭低,他们为孩子投入的学费也比较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单亲家庭养育孩子的机能上不是很好,因为收入和稳定性都有所降低。多数单身父母都身兼几个角色——挣钱者、女儿或儿子(单身父母往往要依靠他们自己的父母),还要做别人的爱人(很多人要寻找新伴侣)这使他们很难给上小学的孩子带来稳定的情感和学习上的帮助。如果他们陷入抑郁(不少人会这样),就更难满足孩子的需求了。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一个6岁男孩吐出了牛奶(每个6岁的孩子都可能不小心会这样),在一个机能良好、经济稳定的家庭,妈妈会指导他用拖把把吐出来的奶擦干净,爸爸会给他再倒一些奶,父母还会说一些能促进家庭和谐的话,如“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地发生这种意外”。

如果这个6岁的男孩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家人正被房租、失业等困扰,家里一个大孩子还要为学校出游交费,会发生什么?如果那盒牛奶是用最后一张食品券买来的,会发生什么?喊叫、大哭和指责几乎不可避免(兄弟姐妹可能会说,“他是故意的。”6岁男孩会反唇相讥,“你推了我。”一位访客可能说,“你应该教他怎样更加小心。”

这个例子说明,贫穷会导致在吐出牛奶时,愤怒也跟着吐了出来。高收入家庭的儿童在发展方面也会遇到问题。一个原因可能是父母对孩子取得成功的期望过高,导致小学期的压力,并造成一系列的问题。

儿童同伴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同伴关系与成人——儿童关系不同,它是一种伙伴关系,彼此之间能够平等地协商、妥协、分享及自我防御。结果,儿童在互相交往中积累了社交经验,这些经验不是随着长大而无师自通的。

世界各地的儿童文化都提倡摆脱成人而独立。同学们会同情那些被父母亲吻的孩子(尤其是男孩),称他们是“妈妈的宝贝”,取笑那些被老师喜爱的孩子,称他们是“老师的宠物”、“马屁精”,鄙视那些向老师出卖同学的孩子,称他们是告密者”、“告发者”和“卑鄙小人”。保密是儿童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父母甚至难以知道孩子的生活细节。

儿童都希望被别人喜欢;如果他们有朋友,就能很快地向朋友学习,而且会感到很开心。若让他们选择没有朋友但是在班上很受欢迎(被很多同学看得起)与有朋友但是在班上不受欢迎(被同伴们忽略),多数人宁肯选择有朋友。在小学一年级,这种选择尤其明显,但是在青少年早期,在班上受欢迎则成为了优先选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随着社会认知和努力控制的进步,友谊会变得越来越强烈和亲密。对6岁儿童来说,只要同性别、同年龄、愿意跟他们一起玩合作游戏,什么人都能成为朋友。

相比而言,10岁的小学生对朋友的要求较高,较少换朋友,如果友谊中断又很难找到新朋友,他们会更烦恼。性别差异也表现在活动中(女孩聊天多,男孩玩活跃游戏多),但是男孩和女孩都想交到好朋友。在11岁时交不到亲密朋友可以预测13岁时的抑郁。

在小学期,大多数儿童都在学习怎样做一个好朋友。如果问五年级学生,假如朋友被人取笑了,会怎么办。几乎所有人都说,他们会请朋友跟自已玩点有趣的事情,并且安慰朋友说“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事”。

每个人都想成为受欢迎的儿童,有些儿童的行为表现却成为了不受欢迎的儿童。两类不受欢迎的儿童在小学期的抑郁风险和难以控制的愤怒风险会逐渐加大。

一类是攻击——被拒绝儿童,他们因为敌视与对抗而不被同学喜欢;另一类是退缩——被拒绝儿童,因为胆小、焦虑而不被同学喜欢。

被欺负这件事,在小学儿童中也是存在的。身体欺负、言语欺负、关系欺负都是常见的类型,几乎所有人在小学期的某一时间点上都受到过一次性的攻击或被叫侮辱性的绰号。但是,被欺凌者会一次又次地忍耐令人丢脸的体验。

欺凌者往往很少有令人赞赏的朋友。他们的社交领悟力很强,能仔细挑选被欺凌者,找出那些被多数人拒绝的同学。在整个小学期,他们会巧妙地不让成人知道,欺负那些无抵抗力的被欺凌者。这些特征也适于关系欺凌、身体欺凌和言语欺凌。

欺凌现象在男孩中比在女孩中多。在小学期,多数欺凌者会选择同性别的人去欺负。男孩欺凌者通常比较高大,他们的目标是个头较小、比较瘦弱的男孩。女孩欺凌者往往是尖酸刻薄的孩子,她们专门欺负那些害羞的、低声细语的女孩。

男孩通常会使用强力(身体攻击),女孩倾向于嘲笑、愚弄或传播谣言(口头欺凌)。男孩和女孩都会使用关系欺凌,尤其是网络欺凌,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

如果在幼儿期与父母形成了不安全型依恋,家庭生活充满压力,家长对孩子的管教不力,或兄弟姐妹充满敌意,幼儿的攻击性就会增强,到了儿童期就很可能会持续下去。

欺负是一个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性话题,有机会我们再接着探讨这个主题。这一讲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发展心理学与我们》的第一季也到此结束了,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更多的人,关注我们。

这里是宥唯心理,我是刘老师,虽然我们只是心理学界的一颗小树苗,但是我们努力做到我们的最好;用真诚的态度、客观、专业的方式向每一个愿意关注我们的人,分享一切你想知道,而我们又恰好了解的心理学知识。

请记得不管你在哪里,世界和我陪伴着你。

参考文献:

1. 《0-12岁儿童心理学》作者:(美)凯瑟琳·史塔生·伯格尔(Kathleen Stassen Berger) 陈会昌 译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2. 《发展心理学》作者:林崇德 主编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