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子如杀子,白岩松的话揭示真相:聪明的父母常让孩子吃这三种苦

俗话说:“最好的教育在家庭。”

教育问题是困扰着许多父母的现实问题。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针对孩子的教育内容不再只是成绩的高低,其他部分同样得到了扩充。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如何在家庭中对孩子展开教育?成为许多父母头疼的内容。

不懂得为孩子立规矩,一味地溺爱孩子,最终后悔的是整个家庭

邻居小亮一家就是典型的例子。

小亮今年7岁了,仗着父母对他的宠爱,几乎成了一个小魔王,整天在小区胡作非为。小亮这种捣乱的性格,偏偏在他父母眼中,小亮这种行为反而成为了适应社会能赚大钱的标志。也从来没想过给小亮立规矩。

即使是孩子闯下什么祸,小亮父母也是随叫随到地给孩子擦屁股。但事情总有不能解决的时候。

一天,小亮父母被警察叫到了公安局,原来是小亮在地下停车场为了好玩,划伤了停车场的车。

小亮的父母当然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看着昂贵的赔偿金,小亮父母这才向我哭诉了自己溺爱孩子的后悔。

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积极的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家庭教育的氛围越好,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的优秀率都会相对较高。同时,孩子的网络成瘾和社交焦虑的比例也会相应地下降。

实际上,良好家庭教育氛围的形成离不开父母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如果错误地采用了教育方法,常常采用溺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反而会将孩子惯得不成样子,最终影响孩子的成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卢梭曾经说过:“让孩子成为不幸的人的最好办法,就是父母对他的百依百顺。”

这其实正说明了让孩子学会吃苦,避免对孩子过分宠爱的重要影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如何让孩子吃苦同样是一门学问,著名媒体人白岩松就曾经指出:一流的父母常常让孩子吃三种苦,孩子吃得越多,长大后就越有出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白岩松指出:一流父母常常让孩子吃三种苦,孩子吃得多,人生不走偏

●第一种苦:读书之苦

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前期的被动的摄取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困难。这种超限的学习过程势必会给孩子造成困扰。同时竞争人数的增加也会给孩子的成长过程造成压力。

实际上,这种看起来的艰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如果父母舍不得孩子吃苦,在孩子接受教育的关键时刻,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发挥,很有可能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没有相应的文化积累,孩子未来在这个社会上很难有所成成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二种苦:失败之苦

真正有资格品尝失败之苦的人,都是亲自去尝试的人。

对于那些没有尝试过的人来说,即使一辈子没有过失败,也将注定一辈子没有过成功。在这条不断尝试的道路上,孩子往往能在不断地失败中磨练心智,让自己变得更加的成熟。

如果父母心疼孩子不给孩子成功的机会,一切事都给孩子做好,那孩子就会变得依赖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尝试。但父母不能跟孩子一辈子,让孩子去尝试失败其实就是触摸成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三种苦:缺钱的苦

白岩松曾经告诫家长说:

孩子的金钱观应该得到提前的培养,不能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父母如果能够做到适度地对孩子的经济进行卡控,避免孩子养成大脚的习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更能体会赚钱的不易。否则孩子会成为父母的蛀虫,各种花式啃老让你防不胜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惯子如杀子,孩子吃苦的能力需要父母从小培养

Ⅰ吃苦是父母对孩子的放手

现在许多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常常是跟着孩子到处跑,完全地以孩子为中心。

即使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父母也常常是事无巨细地为孩子提出各种要求,或者是不给孩子自己尝试的机会。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没有从小建立吃苦的能力,即使在长大后,面对人生三大苦,他们会本能地向父母这个“大保姆”求助。

培养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懂得“吃苦”,克服“吃苦”,孩子才能获得更好地成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Ⅱ吃苦首先是孩子自己的认识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逐渐地认识到吃苦的目的。

父母需要告诉孩子,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想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和孩子进行感悟交流,从而帮助孩子成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