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担心自己是那个最努力却考不好的学生

内卷现在这么严重,不光打工人卷,校服人也卷呀。

看到同学体育课还拿着单词书记单词,我就觉得自己不够努力。

看到十点下了晚自习还有同学依然留在教室刷题,我就觉得自己走早了。

已经很用功了,我还是担心自己是那个班上最努力考试总倒数的学生。

别卷了别卷了,我好焦虑。

只要不是优秀到一骑绝尘或是颓废到直接破罐破摔,大部分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面临“焦虑”这样的情绪。焦虑原本是正常的情绪,但如果面对压力太过焦虑,或者什么事都要焦虑一番,往往会更影响一个人的学习状态。

高中生焦虑的三大症状,你中了吗?

症状一

总担心时间没有高效利用,好焦虑

从醒来到睡觉,脑子一刻也不能停,稍微有点碎片时间而我却没有做点什么有用的事就觉得心慌,觉得焦虑,觉得没有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学习。

症状二

担心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好焦虑

做了很多套卷子,整理了很多本笔记,可我还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担心自己是那种学习永远最努力但考试永远倒数只会死学习的学渣。担心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进不了自己的理想大学。

症状三

总是比不过别人,好焦虑

“我在班里成绩还行,但是作为女生,数学一直都是忽高忽低,而每次和我同桌在一起时我也会觉得自己很多不如她的感觉。稍微有一道题不会立刻开始自责,觉得自己太菜了太差了。即使自己经常在班上,甚至在年级是前几,但我只会觉得是学校不好的缘故,并不是因为自己学得有多好。”

这几种症状临近大考或是高考时会越发明显。越焦虑越容易在考试前失眠,在考场上紧张,于是恶性循环,导致在考试中水平无法正常发挥,更加加剧了自己的焦虑情绪。

高考,考的不光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是学生应对这样人生大事的心态。

每个学生在面临考试时多多少少都会紧张焦虑,但如果这样的情绪没有得到疏解,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就需要适当调整了。

如果在面对高考时都焦虑过度,未来又该如何越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努力了也并不一定尽如人意的难关。

所以,怎样克服过度的焦虑?

01

认清现状

先静下心想一想自己目前的学习情况是否值得焦虑。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将自己的焦虑归结为不努力。首先需要了解到人们惯常对于努力学习的两个误区。

误区一:

“有效的学习一定要伴随紧张和焦虑”。

什么样的学习过程会伴随紧张与焦虑?

填鸭式教育。

老师永远在身后赶着你向前跑,这样的危机意识会激发学习的动力,但它带来的只是一时的勤奋。

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应该是享受其中的主动学习。这样的方式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与真正的学习乐趣。

误区二:

“努力学习就一定要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无论什么时候,努力都需要注重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学习效果=学习时长*学习效率

如果学习效率不高的话,即使时长再长,学习效果也无法尽如人意。

所以,学习时轻松从容,即使没有埋头在堆成山的习题中,仍然是有效的学习。

每天该玩玩,该学学,即使没有将每分每秒的清醒时间都用来学习,仍然是有效的学习。

认清这两个误区后,再看自身的学习状态,你认为自己是属于努力不足导致的焦虑还是心态问题导致的焦虑。

如果的确是努力不足,那就不要每天做“今天的你真棒”这样无谓的积极心理暗示了。接纳自己的现状而不是肯定自己的现状,再找补救措施。距离高考还有时间,现在努力还来得及。

如果已经十分努力了,再考虑后文的方法。

02

找对学习方法

高考,大概是人这一生中只要努力就会有相应回报的东西了。

一条普适的规律,只要你付出,回报大概率都是成正比的。上次考了610,这次考了590,这样的变动都在正常的波动范围内,虽说高考590与610能报的大学会有一定差距,但未来的人生并不会因为这20分的差距而走向截然不同的结局。因此,尽人事听天命,不要为此过度焦虑。

那一小部分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的情况,大概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了。这需要你利用某几天多上网搜索学习方法,多向周围同学打听,自己尝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最有用的方法。

03

命运共同体心态

如果在看到周围同学的时候总看到自己比自己学得好,从而焦虑紧张,不妨换一种心态看待与同学的关系。

在高考考场中,你们是竞争关系,他高出的一分很有可能抢走了你想去学校的名额,但如果转换为命运共同体的心态,在高考前,学霸是促使你逆袭的潜在资源。你们可以交流学习方法,探讨解题过程,是能够共赢的关系。

其实高考还有一个玄学,那些你平常拿来比较的,觉得永远也超越不了的同学,最后分数也许并没有你高。那些你自信一定比ta考得好的同学,也许会在高考那唯一一次超过你。

乾坤未定,何必为一时的输赢焦虑。

04

放低目标

百日誓师时,每个同学的目标都很高大上。

“清华”“北大”“浙大”“复旦”“人大”“交大”“厦大”“北师”……

可等到真正高考结束,一个班里又能出几个清华北大。

你会发现你曾经看不上的大学现在嫌弃你的分数低。

只是没能考上当年的理想大学并非意味着人生就完了。

只要一直努力,就算不是北大你的人生也不会差。

因此一轮复习时定下的目标随着高考临近可以适当放低标准。这样并非是不努力破罐破摔的表现,而是保证心态,让你在最后的阶段依然能撑下去的一种方式。

心态好了,也许反而能够正常发挥。

05

给自己放空的时间

王阳明曾提出过“心物相接”的方法。比如让耳根的“本心”和声音的“外物”,或者眼根的“本心”和颜色的“外物”相接。

状态焦虑的时候,不妨闭上眼睛,听一听周围世界的声音。把自己的意识能量放在周围人的身上,轻轻感受树叶细微的波动,同学们课间的说笑声,甚至是自己的呼吸声……其余什么也不要想,让心灵处于一种完全自由、放松而舒展的状态……

一段时间后,那个“一定要做些什么”的焦虑状态就会开始动摇,内心会产生一种新的自我满足,在这之后,就没有什么可焦虑的了。

06

最后

如果面对考试的焦虑真的很严重,到了焦虑症强迫症的程度,需要去看医生。

毕竟高考并非人生唯一的出路,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换一条路,也许你可以走得顺风顺水。

标签: 高考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