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深入边远山区支教是一个多赢的好事。
一方面,对大学生本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历练机会,不仅能够丰富人生阅历,同时也能更深刻地理解艰苦奋斗的意义,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很有帮助。
另一方面,对当地从小生活在大山里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接触外面世界的好机会。大学生的到来,不仅能为这些孩子提供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的意义。
当然,支教的大学生对于本就师资匮乏的偏远山区,也是对当地师资力量的一种强力补充,能够很好地缓解当地因师资匮乏而带来的教育压力。
不过,近年来,随着参与支教的大学生人数的增多,支教大学生也频频被爆“翻车”,出现了不少让人痛心的负面新闻。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的一名支教女学生就又“翻车”了,并且连续几天被人骂上热搜。
据网友爆料,这名刘姓的女大学生在云南龙陵一中支教期间,多次拍摄学生的照片,并配上“笨蛋”、“傻*”等带有侮辱性的字眼,发布在社交平台之上对孩子们进行嘲讽,阴阳怪气的语气让人很是反感。
翻看爆料者提供的截图信息,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刘某对所支教的学生、所支教的地方、所从事的支教工作处处不满意,事事不喜欢。同样的,也丝毫看不出刘某对教育事业有一丁点儿喜爱。
而刘某也很快就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事件曝光后的第三天,刘某所属的大连理工大学就向全社会发布处理公告:
经学校研究决定,终止2020届学生刘某源享有的“保留1年研究生入学资格”等权利,取消其研究生入学资格。
无独有偶,去年12月份,东南大学学生万某在云南支教期间,同样被曝伤害学生。与刘某用语言侮辱学生不同,万某是实实在在伤害学生的身体,在学校的操场上连续踢踹数名五年级学生,好几名学生被万某当场踹翻在地,不停地在地上痛苦呻吟。
事件一经曝光,立即就在网上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无数人谴责万某伤害学生的行为,质疑其不喜欢教育为何还要去支教?
最终,万某也因为此事被东南大学取消“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让人惊讶的是,不管是大连理工的刘某,还是东南大学的万某,二人都曾是学校同龄人中的翘楚,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与他们支教期间的行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据了解,大连理工的刘某,在本科期间是校团委办公室主任、还是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学生干部管理中心主任。曾获得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团干部等荣誉称号,以及多种奖学金。
而万某履历同样非常漂亮,根据东南大学发布的信息,万某曾经在4项不同的创业大赛里获得了国际级2等奖、国家级1等奖、国家级2等奖和省部级1等奖。不仅如此,他还担任过班长,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两个学校里的天之骄子,头顶名牌大学的光环,按理说可以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榜样,给山区的孩子在学业上无穷的动力,这也是他们支教的意义。
然而,让人失望的是,他们不仅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反而在言语和行为上给学生带去了伤害,这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重新思考,既然不喜欢教育事业,那又为何还要去支教呢?
假如大连理工的刘某没有被曝光,那她支教期满之后,就能顺利获得学校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而东南大学的万某同样也能在支教期满后获得学校研究生资格的门票。“支教保研”似乎已经成了很多大学约定俗成的惯例。
也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人,不远万里去条件艰苦的地区做一名支教老师。即使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没有一点好感也还是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
对他们来说,支教不过是达成另一个目的的一种手段,是未来平步青云的工具。然而,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又如何对学生有耐心?又如何能潜心下来教育孩子?
支教镀金这本无可厚非,但教育不是儿戏,如果不喜欢学生,不热爱教育,只把支教当成任务,对工作满腹牢骚,那还是别去支教了。
放过山区里的教育,也放过那群可爱的孩子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常耕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