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过程中,这些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优秀,与所有家长共勉

文:大白

生孩子不容易,养孩子更难,现如今,做父母面对孩子成长很容易陷入自我焦虑的状态,为了化解本身焦虑就会借助于金钱,将孩子送进各种培训班进行专业化教育。

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同步进行的,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教育孩子时能做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很考究父母的教育习惯问题 。

在育儿过程中,有哪些习惯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呢?这个问题,知乎上有位妈妈给出的回答觉得非常受用,大家可以借鉴。

1.阅读与绘画结合

谁都知道,开卷有益,读书习惯的培养,对孩子成长来说大有裨益。

可面对干巴巴的文字,大人都不一定能看得下去,更何况是没有半点意志力的孩子呢?即便是父母陪着孩子读,孩子的参与度还是很低,这就需要父母结合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觉得读书就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而能让文字变得有趣的也就只有绘画了,都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从绘画开始,比如以前的象形字。

可以说,每个人从小就是喜欢乱涂乱画的,而不喜欢画画的还没有几个,只要大人不打压,他就不会丧失这方面的天赋。

所以大人日常要多鼓励孩子动笔画起来不要求特别像,只要求大胆画愿意画就可以了。孩子完成一副画作的同时,父母要学会从中找某个点去称赞他,无论内容是什么。

在孩子上小学前,可以为此做奠基,上小学后孩子抽象思维开始形成,就要鼓励孩子在黑板或纸上画出自己所想。

看完一个故事,也可多鼓励孩子将故事场景用图画的形式还原,以此锻炼孩子形象思维。并且,家长与孩子一起创作时,又能很好的增进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这比孩子看电视打发时间要强上百倍。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需要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想象力概括世上的一切,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可如今,大多父母不太注重孩子想象力的培养,反而一心关注孩子考了多少分。在中国分数固然重要,但他却不是教育最终追求的目的所在,正确的思维培养才是。

2.锻炼孩子表达能力

当孩子通过将自己所理解的内容还原成图画,在某种程度上就已很好锻炼了其形象思维。那如何化具象为抽象呢? 即文字是抽象的东西,孩子能将其还原成图画等形象的东西,而证明孩子完全理解了,且真的思考了,就是要求孩子根据自己的图画通过自己的思考将故事还原,也就是通过自己语言说出自己思考的东西。

这种方式能很好的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成年人尚且知道沟通交流的重要性,而孩子今后更好的发展肯定离不开交流。

思想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考。越长大越会发现思考的重要性,可是怎么思考,如何锻炼思考能力,学校却从来不教,这就需要家长多出几分力。

一个人言语精炼,说话说重点干脆利落,必然是先经过大脑的整理与思考而去产出的内容。相反一个人语无伦次,就说明他说话前缺乏思考,或者是思想混乱导致的。

所以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父母应该着重关注的一项。孩子通过绘画将文字内容还原,父母就要格外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将绘画内容描述一遍,这能很好的锻炼孩子思维表达能力,比出去上培训班强一百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抛除以上这重要的两点,还有一些小的育儿习惯也能让孩子成长的更好。

1、鼓励孩子多做运动

运动本身就有益于身体健康,除此之外个人觉得运动习惯的培养,会使得整个人所有的一切都能变得格外美好。

运动强身健体,开阔眼界,运动能阻止负面情绪的产生,让人变得心情愉悦,同时还有益于大脑血液循环,让思考变得容易一点。

运动百利而无一害,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每天适当的运动,而不是嘴上逼孩子运动,自己却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尝试多交朋友

上面有说到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而这方面就是为了孩子能很好处理自己日常人际关系,帮助其更好的发展,而与人交友就是一种验证方式。

交朋友可以说是每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然选择之一,孩子也不例外,无论他们处于什么年龄段,能交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证明孩子性格是活泼开朗,独立自信的。

通过这些好习惯来培育孩子成长 他们将会受益终生,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将孩子培养成一位拥有健康人格的人,愿每位家长都能在亲子教育中多思考 多学习,多通过自己去成就孩子,而不是依托培训班。

愿每位孩子都能在未来人生路上越走越优秀!

标签: 孩子 父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