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写“失物招领”遭网暴:国人对英语从未真正接纳过

网暴,似乎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然而,某高校大学生,却因为一个“失物招领”,被很多人私信骚扰。明明是拾金不昧好行为,却成为了当事人的“噩梦”,不禁让人匪夷所思。

写中英双语失物招领,被骂崇洋媚外

事件的起因很简单,该大一学生,在教室的抽屉里捡到了一个iPad,因为发现iPad的设置为英文,且内置了多款外国的软件,细心的他推测失主可能是留学生,因此在发布失物招领的时候,就使用了中英双语,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和QQ。

但没想到,这种善意的行为,没有得到大家的赞扬,反而被贴上了“崇洋媚外”的标签。互联网时代,言论自由,一石激起千层浪,进而引得一群吃瓜群众的跟风和恶意辱骂。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每个人都有使用它的权利。况且对于一个高考英语146分的人来讲,使用英语更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值得一提的是舆论风向:网友们却认为这是为结交外国人的“舔狗”行为。

历史记忆表明了英语在中国的“尴尬”地位

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我们都知道鸦片战争之前的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乾隆年间,英国使者带着民族文化访华,却受到了封建王朝尊卑文化的羞辱,不欢而散。

在后来历经几十年的洋务运动发展中,向西方学习的浪潮渐起,英语作为一种沟通媒介也在被学习中,但甲午战争的失败,封建王朝下的顽固皇权者不愿放下实权,戊戌变法也难逃失败。英语文化被“崇洋媚外”所枷锁。

随着封建时代的瓦解,时局要求国人吸纳其他文化,不过国人对英语的偏见也未曾放下过。在现代教育中,英语虽然纳入三大主科之一的地位,但即使在李阳创办“疯狂英语”最热潮的时期,依然伴随着“英语无用论”的声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随着教育“内卷化”的越演越烈,英语站在风口浪尖备受争议,不仅被很多家长评为“费脑伤财”的一门学科,也是很多学生“深痛恶绝”的科目,成为考好大学的“拦路虎”。“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的声音甚嚣尘上,上至代表,下至百姓。

就连在校园里,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而英语学得好的同学,都会无辜地被贴上“假老外”、“假洋鬼子”的不文明标签。

按理说,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时今日,英语作为一门国际的通用工具语言,应该被尊重,被接纳。但遗憾的是,在这些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国人对英语从未真正接纳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英语,作为世人交流的语言工具,自身却没有一张嘴巴,为自己发声,这是一件憾事。如果有一天,不论是英语,还是其他民族文化,真正被大家所接纳,才是真正意义上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族的强大,离不开对他族精华文化的吸纳,如果保持着对他族文化的偏见,这是不仅是一种民族狭隘,也是自身文化盲区的体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后,回到事件本身,人性也很脆弱,永远阻止不了那些恶意的诋毁。只能希望世人用思考代替盲从,用理性沟通代替情绪表达,才能摒弃偏见。

学会闭嘴,也是每个人需要具备的良善。其本无罪,怀璧有罪,如果说因为使用了英语而受到辱骂,属实不该,难让人接受。

END~

标签: 英语 大学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