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19个月宝宝胃里取出长4厘米针头?

3月11日,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哭闹不停仅19个月的宝宝匆忙赶到威海市妇幼保健院(市立二院)急诊科,原来宝宝在某诊所行面部皮肤疾患治疗时,一枚注射器针头不慎落入孩子口中被误吞胃内。

接诊后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医生马上给患儿行胸腹部X光拍片检查,发现注射器针头位于上腹部,初步考虑在胃内的可能性较大,立即联系消化内科会诊。

消化内科接诊后,考虑注射器针头长约4厘米,针尖非常锐利,在胃内存留时间越长,风险越大,易刺穿胃壁,引起胃穿孔或大出血,一旦排到肠内风险更大,必须马上做胃镜将其取出来。消化内镜中心马上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急诊胃镜检查应急预案。术前主任董崇海、副主任陈文军根据胸腹部X光片及患儿病情,制定了数套严密的经胃镜针头取出方案,并在体外进行了模拟演练。在麻醉科医师姜建峰的配合下,胃镜顺利进入胃内,让人意外的是胃内并未发现注射器针头的踪影。

董崇海、陈文军并未就此罢手,而是将胃镜继续插入十二指肠,仍未见其踪影。按常规胃镜检查,将胃镜插入十二指肠就算结束了,董崇海、陈文军紧急协商后,认为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竭尽所能为病人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将胃镜插入到胃镜长度的极限,于空肠上段发现大量食物残渣,还是未见针头的踪影。

抱着一线希望,慢慢用胃镜清理食物残渣,突然眼前一亮,长约4厘米的注射器针头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可是难题也呈现在眼前,因为针头的针尖斜向上方紧抵肠壁黏膜,而针栓在下方,因小儿肠腔较窄,空间狭小,且残留大量食物残渣,将针头调转方向几无可能,而如果就这样直接钳夹针头往外取因肠道弯曲度大、皱襞多、肠腔窄,针尖刺穿肠壁而引起肠穿孔、出血的风险极大,造成严重的医源性损害,但不及时取出来,随着肠道的蠕动,针头继续向下移行就失去了经胃镜取出的机会且同样面临肠道穿孔、出血及开腹手术的巨大风险,机会稍纵即逝。

面临如此两难抉择,董崇海、陈文军毫不犹豫、当机立断,果断采取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在护士邹炎君和王艳丽的紧密配合下,灵活变换患儿体位,巧妙调整胃镜方向,以异物钳精准钳夹住针头适宜部位,几经周折,终于在毫无肠壁损伤的情况下将注射器针头安全地拉入胃内,又在胃内适当调整针头方向后,以异物钳精准钳夹注射器针头的针栓部位,同时配合患儿头位的变换,缓慢而稳稳地将注射器针头拉出口咽外。整个操作过程没有对患儿肠道、胃、食管及口咽部造成任何医源性损害。

从孩子胃里取出长约4厘米针头

在此,市妇幼保健院提醒广大家长朋友们,如孩子误食异物,特别是硬币、曲别针、针头等坚硬锋利异物,切勿自行催吐或手抠,更不要掉以轻心,认为可自行排出,这是非常危险及错误的做法。应及时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正确处理。(通讯员 谭雅琴)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