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把游戏经历写到作文里,我却给他点了赞

如今,基本上人手一台智能手机,不少人在网络上寻找精神世界的慰藉。家长们沉溺于即时聊天,热衷于短视频内容。

殊不知在如此环境的熏陶下,学生也被动沾染了成年人的手机依赖症。之前总有家长给班主任抱怨,孩子总是喜欢打游戏管也管不住。

学校的教育范畴已经在无形中延伸到家庭,乡村老师有时也要负责监督孩子的假期行为。

每一个孩子似乎对班主任有着天然的尊重与敬意,往返学校途中或者家访期间总在刻意躲避。尽管部分家长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但我从不认为我们的长臂管辖是真正为了孩子。

读书始终是要吃得下苦、受得了罪的,老师与家长在他们整个教育生涯中,担当着互补且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哪怕是父母长期不在家,暂时接管监护职责的亲人,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他们精心打造更好的教育氛围。

如果以“没念过几天书”为借口,把老师的叮嘱当做耳旁风,这种“小聪明”让孩子逐渐变得圆滑、世故,最终会把学校辛苦累积的教育成果反噬。要想考得上好大学,就先要习惯厚积薄发,每一个阶段都不能偷懒懈怠。

学习目标如同打桩立基,需要参与陪伴孩子学习的每个人不断去训练巩固。看起来易如反掌的举动,背后定是凝聚了许多个日夜的血汗。

同时,对于当前的科技产品,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粗暴方法。作为成年人都离不开手机,更何况对于未知事物无比好奇的孩子们呢!

在学习之余,也应当让他们适当放松一下,但一定要有个时间限度。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千万不要指望他们有多么强悍的自控能力。

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去写假期里有趣的事,可是一个孩子却把游戏经历写到了作文里。我对学生在家中会做什么从不过多干涉,但我还是忍不住去问他:为什么会写玩游戏的经历呢?

他说:这个假期我哪儿也没去,玩得最多的就是手机游戏。经过深入交流,才发现原来孩子们现在的童年,不是与家人在一起,而是整天面对着手机、电视。

本该亲近的人,却在惦记着如何让庄稼长得更好、如何赚到更多的钱,能够真正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的是少之又少。

孩子们能够写出玩游戏的经历,这就说明他们还有一颗坦率、真诚的心,渴望去获取新鲜、有趣的感知动态,更倾向于心灵探索张力。

那时我是他的语文老师,作文内容严格来说也并没有脱题,反而让我看到了乡村儿童生活的一些惨淡现状。说实话他写得并不好,字里行间缺乏了温情,但我还是留下了那篇原汁原味的作文。

教育是长久的事业,不是只靠老师就能办到的,家长能够适当的放下手机,减少不必要的娱乐,专心去陪伴孩子高效学习,看一看字写得好不好,加减乘除有没有算错。

哪怕真的不认识几个字,也希望装出一副好学上进的态度,看一会儿书籍、写一会儿文章,或者读一段儿优美段落。因为时常在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他们值得效仿的榜样。

前段时间,学校里的大课间被很多学生记录在本子上。校长说我们应该多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一个更真切、更深刻的体验素材。

作为家长,因为家庭条件限制,可能不能带领孩子领略各地风光,但也请希望有一颗幼稚的想法,陪着他们一起去参与各种好玩的事情。

这个世界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习的乐趣由老师来引导,生活的美好由孩子来寻找,内心的充实却是由家长来塑造。从赌博场上学来奸诈,从黄土地中获取希望。

目之所及的地方,就是他们潜移默化学习的方向。家长经常在什么样的场景,就会给孩子们树立什么样的人格。因为真正的教育,始于我们品格、接着仿其行为,最终才促其成绩。

标签: 孩子 家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