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不着或睡不好,你可能忽略了这一点——记惊吓对睡眠的影响

原标题:孩子睡不着或睡不好,你可能忽略了这一点——记惊吓对睡眠的影响

我的小女儿6岁4个月时可以独睡,也就是入睡都不需要陪伴。但是,我妹妹的一个朋友曾来借住一夜,那天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女儿看了她用手机放的视频,因此睡前特别紧张,反复说害怕。问了几次才知道是因为看了手机上的视频,但无法深入地问内容,因为越问越害怕。

从那天开始,我陪在身边才她才可以顺利入睡。

事后了解,其实也就看了一个广场舞。按说广场舞也没什么可怕的,但是,关于小孩子的世界,我们成人很难完全理解,我们无法知道,哪一个镜头里的一个什么东西或者一个人的什么表情让孩子对其充满了想象,因此吓到了自己——这也是我不建议家长给孩子看电视电影的原因。

当妈妈们向我咨询孩子之前睡眠很好,但是从某一天开始就睡前害怕,或者睡着后易醒时,多年前我一直苦于找不到原因。后来,在经历了越来越多的案例后,我渐渐明白,大多与孩子受到惊吓有关。

据我对当代妈妈的了解,很多妈妈都不知道惊吓一事给孩子生长发育带来障碍。我说几个成语可以帮助大家理解惊吓这件事:魂飞魄散、魂不守舍、惊魂未定、胆战心惊、呆若木鸡、面如死灰。同时,试想想,如果我们成人是上述成语所描述的状态,我们容易入睡吗?我们会睡得深沉吗?

从中医来讲,小孩的五脏发育不成熟,气血比较弱,神不够壮,胆子不够大,西医的观点就是神经系统发育的还不够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尤其是比较害怕的东西的刺激。

人智学上的一个观点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解惊吓和睡眠:

人有四重身体:

第一重是物质身。比如说自然界中的矿石就只有物质身。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出生都强调的是物质身这一重身体的出生,但事实上,一个才出生的小婴儿并不知道自己是谁,他无法表达自己,所以说,长大的过程中成为自己过程。

第二重身体是以太身,或者叫生命身。比如自然界中的植物,不仅有我们视觉上看得见的物质身,它们还是有生命的,因此我们说,相比矿石,植物又多了一重身体——以太身。

第三重身体是星辰身。比如动物,相比植物,动物不仅有物质身、以太身,它们还有情绪、情感,因此我们说动物还有一重身体,也就是星辰身。

第四重身体是“吾”,也就是自我——这是人类特有的一重身体,正是这一重身体,让人类成为万物之灵长。放眼世界,只有人类有语言,能站立起来。一个小婴儿从出生到长大的过程,其实就是成为“我”的过程。

我们知道一个出生时天使一般的小婴儿,到了2岁半左右他开始会说“我”和“不”,西方称这一阶段为“糟糕的两岁”,但还是有很多妈妈不理解,认为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会打骂孩子。其实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让这个“我”入驻到身体的过程,其核心表现就是叛逆。人是如何成为自己的,那就是我有我的观点,我不再全然地认同你。所以说这第一个阶段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阶段。

接下来是9岁,养过大孩子的妈妈可以回忆一下你的孩子9岁左右时是不是特别挑战?如果你的孩子还没长到这么大,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9岁或身边孩子的9岁。自我意识真正进入身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一个转折点。在9岁前,孩子是好哄好骗的,但到了9岁左右之后,孩子有了真正的来自自己的判断,也可以对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时我们要很有智慧的与孩子相处,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也不再仅仅是照顾孩子的身体和安全。当然,还有更猛烈的一个阶段,那就是12-14岁时的青春期,这时的孩子比9岁又大了很多,他们以更猛烈的方式证明自己是自己,他们禁止你进入他的房间,不与你说话,严重者离家出走等——这都是第四重身体的作用。

然而,惊吓又是什么?(以下这一部分完全基于我一直以来思考的结果,无任何参考。当我这样讲时,我的家长就会很明白,只讲人智学里的四重身,有些家长云里雾里的,不够具有说服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这里提到的自我,就象是我们中医讲的魂,当我们被吓一跳时,魂飞了,也就是自我被甩出去了,自己不再是自己了。因此,自己没法控制自己的身体,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人会被吓得屁滚尿流,不说身边的例子,单说电影里《活着》中的一个镜头,当葛优看到龙二被枪毙了后跑回了家,关门时家珍看到他裤子被尿湿了——连成人被吓后尚且如此,想想假如是孩子会如何?

还有一种情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那就是冷得打寒颤,想起童年时在北方,时有被冻得在寒风中上下牙齿打颤的事,可就是控制不住,道理也是相同的。所以,讲件题外事:我也发现了有些妈妈讲“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因此给孩子穿得比较少。我理解的老祖宗的这个观点就是孩子是纯阳之体,别给孩子穿多了,至少一般不要和成人一样多。正如我的小孩盖的被子一直都比我的薄。但也不至于把孩子给冻着,这不利于孩子身心合一的成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惊吓带给孩子的伤害被太多的成人忽略了,家长发现孩子不对劲儿了,但不明白为什么。在我还是个孩子的年代,那时才出生的小婴儿和母亲被保护得很好,没有噪声,没有亲戚朋友的打扰,小婴儿在家出生,之后继续呆在子宫般的环境里,慢慢长大。而在当今这个时代,能吓到年幼孩子的东西太多了:关门声、手机铃声、门铃、大声说着的话、楼上楼下装修噪音、窗外急刹车的声音……新妈妈们对敏感的小婴儿的需求不够了解,因此忽略了感官完全开放的孩子的需求。

当孩子再稍大些,能吓到孩子的东西其实会更多:电视里的某个镜头、商场里看到的假模特、对面走来的高大的黑衣男人、拥挤电梯里满世界的腿、陌生人随便摸自己的脸、亲戚玩笑式的逗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到惊吓,比如小婴儿夜啼、拉肚子(绿色大便、有奶瓣);稍大的孩子明显安全感降低,整天粘着妈妈,晚上不容易入睡,睡着后容易惊醒等都可以考虑孩子可能受过惊吓。须知小孩子感受强烈,但不会用语言表达,所以,关于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

睡觉是神入的过程,被吓孩子的神浮在外面,无法集中在身体里,因此难以入睡,或者即便是睡着后也很难进入深睡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越小孩子的成人越要注意孩子的活动半径应该越小,环境越可控,带孩子的成人对环境和敏感的小孩要非常有意识,记住:你不在意的东西但极有可能吓到你的小孩。如果孩子一旦受到惊吓,最好的办法就是当场抱在怀里,喊孩子的名字,安抚下来后,如果不是特别可怕的事,可以试着引导孩子去了解令他恐惧的源头,比如,当孩子知道刚才的声音只是气球爆了而已,他就安心了,下次再听到同样的声音因为理解而不会再吓到他了。如果是不明原因,那么近期要多陪伴理解孩子,如果还严重,可以给孩子吃潜阳散寒的药,正如曾经在天使在线上课的一位中医提到的:你可以用花椒煮水泡脚,或者用丁桂儿肚脐贴贴肚脐,或者用艾灸灸肚脐,灸关元、灸身柱都可以。如果还严重,建议带孩子去看医生。

在孩子被吓之后如果睡眠不好,要耐心陪伴、理解孩子,万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睡眠也受到影响因此大发脾气,这是新一轮的惊吓,是恶性循环。

END

阳光三月 | 睡眠课

情绪大、胆子小、动作慢、不专注……睡眠才是人生起跑线@阳光三月“恬睡天使21天睡眠营”招募中

标签: 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