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都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一般情况下,在孩子成年之间,父母不只要承载孩子的经济来源,更是要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引导,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些年,出现了很多档亲子类的真人秀节目,让我们看到了很多明星家长,在面对孩子教育时,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同时其中也会有一些有指导意义的观念和做法。

在一档节目中高晓松就谈起过自己是如何教育女儿的,与人们可能预想到的回答大相径庭,高晓松说自己一直在教孩子“混日子”,对于希望孩子从小就领先他人,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大部分家长来说,这样的做法是有些令人不解的。
但其实,高晓松口中所谓的“混日子”并不是指每天得过且过,混过去就好,而是以一种更加轻松,更加自由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

1、通过旅行拓展视野
当你心情烦闷,生活压力大而无法排解的时候,身边肯定会有人建议你,去旅行吧,旅行的意义不只在于离开束缚自己的出发地,到达一个陌生的目的地,然后尽情享受、吃喝玩乐,旅行更多的是让我们学会继续热爱自己的生活。

每次假期,如果条件允许,高晓松都会带着女儿去世界各地去旅行,路上的见闻比书本上学到的更为确切和具体,在旅行的过程中,孩子也逐渐有了开放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同时也排解掉了学习中的压力。
虽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支撑旅行,但是同样也可以注重帮助孩子开阔视野,不要让孩子总是待在狭窄的学习桌前,用课本和练习题填满孩子的童年,这样的日子,看似充实,实际上却切断了孩子很多对于生活中更多美好的期望和幻想。

2、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孩子生活的导演,孩子的人生轨迹更多的还是要由他自己选择,父母常在挂在嘴边的“为了你好”更像是一道爱的枷锁,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但同时也是限制。
在孩子到四岁以后,高晓松就表示不会再强制孩子学习任何东西,会给女儿独立的空间。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关乎孩子的一生。过早的压抑只会缩小他们成长的上限,压低孩子妥协的底线。

3、足够的陪伴必不可少
高晓松说,自己会陪孩子做许多“没用的事”,包括谈梦想,聊未来,做游戏,陪孩子做她感兴趣的事情等等,高晓松的女儿在父母的陪伴下,学会了琴棋书画,学会了骑马滑雪,父母参与着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时刻,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很多家长在平时根本就不怎么管孩子,只会自己埋头做着无关紧要的事,只有孩子犯错了,才会悠悠然地出现和出声,教训几句孩子,更别提花时间陪伴孩子身边。高晓松夫妇在陪伴孩子的同时更加注重挖掘孩子的兴趣点,所谓的教女儿混日子,其实是在给孩子尽量多的主动权,用孩子觉得舒适的方式相处。

其实不论是那种做法,高晓松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离不开一个原则,那就是自由。
如今很多孩子要辗转于学校补习班兴趣班,时间被父母安排得满满当当的,缺少的就是必要的自由,压力之下虽然有可能产生动力,但对于孩子幼小的肩膀来说,家长所施加的压力已经有些过于沉重了。
家长们应该尝试给孩子一定的放松空间,让孩子能够释放天性,在更舒适的节奏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