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一出,教育工作者心态崩了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喜欢热议的话题,因为教育关系着未来,关系着将来的能力,这是一项长远的投资,这种投资对于迫切想要改变自身的面貌的人群和国家来说,尤为关键。所以,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于教育的看重是超乎寻常的。因为他们都知道,未来想要获得更多,现在对于教育的投入就必须要加强。

然而千百年来人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如何做教育,教育本身应该赋予什么意义?这些问题却一直得不到解答,人们在给予教育很重要的意义的同时,对于教育的实行方式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是一项细心的工作,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胜任的。好的教育理念需要施行,然而施行他的人却是千差万别,想要让每一个人都注重科学的教育理念,这条道路比起教育本身来说更加艰难无比。

然而什么是真正科学的教育理念呢?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说的就是这样一个话题,如何教育?教育的意义是什么?老师如何面对学生,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等等。本片名叫《飞不起来的童年》是一部古巴电影。

南美除了智利以外,基本上都是一帮穷兄弟,这里作为唯一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古巴,发展之路尤为多艰。古巴是一个农业国,而且经济不怎么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因为贫穷引发的矛盾也就更加的尖锐。本片的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小男孩,他有一个瘾君子母亲,还有个被称为是自己爸爸的父亲。小男孩要帮助父亲养狗,以此来赚钱供养自己的母亲。好在这个小男孩遇见了一个真正善良的老师。老师的慈爱给了他童年的温暖,然而意外却发生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个偷渡过来的小女孩伪造了学籍证明后,进入到了这个班上,但由于这个小女孩偶然撰写的一张贺卡却引发了一场风波。原因在于这个女孩的贺卡内容被认为是宗教矛盾。于是,古巴的教育机构下来调查这起案件。涉事的女孩被针对,老师因为维护这个女孩的表达自由而被迫辞职。临走之前,老师发表了一段讲话,直指了教育有所为有所不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本片的核心就在于老师最后的这段演讲,这段话基本上说明了这样的几个问题,首先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传递知识,而不是刻意的统一学生们的思想。小孩子在特殊的年龄段,自然有着特殊的喜好,这种喜好对于传递知识的教育者来说并不是罕见的。小孩子在小学的时候会很喜欢打闹,也会和身边的同学打架等等。但这些都不应该拿来作惩罚孩子的证据。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打架行为不过是一种表达,他没有成人一样完善的价值观理论体系,因此,打架是一种直接的表达,我们应该理解这种表达背后的事情,而不是针对表达本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次,由于小孩子并没有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因此,孩子用自己接触到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教育者应该尊重这种想法,而不是冷冰冰的规定学生的这种表达是否合适等等。因为孩子没有完善的价值观,他并不了解自己表达的背后是不是有任何的意识形态的不妥。因此,教育者如果仅仅是依靠自己的完善价值观来判断一个不具备完善价值观的孩子,那么这是教育者出了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老师最后表达的这两点本质上一点问题都没有,然而还是用成人世界或者是当今世界的价值观来判断的话,完善的理论从来不需要怀疑,然而现实中施行理论的时候人们总是会碰壁。理论要实行的基础在于所有人都认同且执行者毫不怀疑的坚定执行。但现实中的老师这样的角色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岗位。太多的人并没有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何以要求这些人能跳出来这个岗位去表达一些自己完成不了的东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理想的教育环境下,意识形态不应该成为彼此对立的核心,然而放眼望去,任何国家的教育都免不了意识形态的渗入,我们之所以对于本片中的古巴有所诟病,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接受的意识形态是西方主导的,站在这个意识形态的大环境中,本片中的“小题大做”显然是极具讽刺意味的。然而我们却从没有思考,西方主导的意识形态就一定正确吗?这种被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意识形态本身不就是一种入侵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孩子的自由意志需要规导吗?或许应该像老师那样不做干扰而去理解,然而相应的惩处也不可少,毕竟这不是一种应该鼓励的行为,即使作为理中客。老师也承认小孩子本身不具备完善的价值体系,正因为如此,一定程度的惩罚有助于他养成这种价值体系,不过不要过度,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老师可以看到小孩子行为背后的表达很不错,然而教育的成功是个伪命题,因为教育的意义,从来取决于你想要让孩子们获得哪种能力?因此,理想很丰满,完美并不可取。

……

你好,再见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