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靠努力,985靠天赋”,天赋一般的学生,真考不上985吗?

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天赋一般的学生,通过努力考个本科甚至一本都是有可能的,但是考上985大学,没有天赋是不行的!

这句话,听上去非常有道理,因为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是有差距的,承认这种差距,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接受那个平凡的孩子或者学生。

但是,问题是“天赋到底是什么”?怎么才能区分一个学生的天赋是高还是低呢?是认为的认定吗?我们认定的标准是准确的吗?

我的理解,天赋应该是先天赋予你的东西, 比如姚明的身高,就是先天赋予他的,这是他打篮球的资本,一般人,就算再努力,也不可达到他的那种高度。但是,这并不能否定一般人打不好球,通过自己的努力,170厘米的人同样有可能“扣篮”,他同样可以有很高的命中率,他同样可以打好球。

那么,问题来了:真正有天赋的人有多少?是不是很多人把后天的努力,当成了天赋了呢?既然这样,我们又怎么能去否定后天的努力呢?

现在的高考,除了一些“竞赛党”之外,考查都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实那些“竞赛党”,也是“超前教育”的结果,你在数学方面有天赋,不代表你在语文方面有天赋,不代表你在英语方面有天赋,而要考上985大学,你哪一科成绩都不能低,现在后天的努力更重要。

所以,多数人的智商差别不大,天赋异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多数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考上大学的,那些考上985大学的学生,未必是天赋更好的学生。

我之前带过一个学生,高一成绩平平,在班里排名20多名,英语比较好,但是数理化成绩都一般,高二分班后她选择了文科班,分班后,因为文科班学生的底子弱,她一下成了班级的前5名,这给她很大的信心,在不断的努力下,她的数学成绩上弥补上去了,最后高考竟然考了150分,英语考了140多分,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985大学,那么,她是不是天赋异禀的学生呢?起码我并不这么认为!

其实,那些所谓的“天赋”,更多是后天培养的结果,这种培养,其实更重要的是在于家庭的教育。学霸和一般学生的差距,不是在智商,而是在下面这方面:

第一,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至理名言!但是,现实中,多数学生对于学习是没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所谓的兴趣,其实更多的是外部的驱动力,比如我喜欢学数学,并不是因为我对于数学本身有浓厚的兴趣,而是因为我有一个让我喜欢的数学老师,或者因为数学可以给我带来更高的成绩,但是一旦数学无法给我更好的成绩时,我可能就厌恶数学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真正的学霸,是对于学习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把学习当成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而且结果让他们感觉到快乐,因为这样,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比书本更深,不老师要求的更多,因为这给他们解释生活中现象的本领,让他们领悟到了知识的神奇力量。

曾经有个学霸给我讲:老师,哪有什么方法不方法的,只要你喜欢去做这件事,你自己就会去琢磨方法了。

真正的学霸,自己能够琢磨出方法来,而那些一般的学生,你给他很好的方法,他也不会用,也不想去用,因为他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这个过程让他们痛苦,这就是差距。比如一个喜欢打篮球的男孩,在中午的时候,他也可能会流着汗练习投篮,丝毫不感觉到热或者辛苦,因为每一次进球,都让他兴奋,但是如果让他回去打扫一下卫生,他就会说“累死了”,这就是兴趣的力量,学霸的兴趣,来自于对于知识这种渴望和追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即便是很多上985大学的学生,也并非对于学习有真正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兴趣,依然来自于外部,因为一直成绩优秀,这让他们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当他考上985大学,面临更大竞争时,学习无法给他们提供兴趣,所以就开始堕落了,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第二,家庭教育

学霸的学习兴趣来自哪里?除了一部分学生是自发形成的,其实多数都是后天培养的结果,而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因为这样的家长,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有的家长对于孩子不管不问,这样的孩子也可能有成才的,但是概率上大大降低了,有的家长对于孩子控制太严,打击更多,结果孩子“破罐子破摔”,最后也会失败。真正厉害的家长,不是给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而是激发孩子不断进步的动力,他们给孩子提供的认识问题的格局,是承担责任的勇气,是解决问题的信心,这是孩子成长不竭的动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就如同一辆奥拓和一辆奥拓,差距是非常大的,但是差距再大,也不如汽油的差距大,一辆奥拓加上好油,一样可以跑到120,一辆奥迪加上了掺水的汽油,同样感觉到“带不动”。如果说学生之间的天赋如同这两辆车,其实关键还在于油品的质量,一个天赋一般的学生,如果能激发出他的兴趣,他同样可以跑过“奥迪”,有些天赋很好的学生,却因为没有努力,最后令人惋惜。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