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高妈妈:学了本事,别再回来,还是给这换个样子

《我和我的祖国》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十一火爆上映。

这部由张艺谋担任总监制,宁浩担任总导演,明星云集的影片,很多人是在笑声和泪水中看完的。但在笑声和泪水之余,也引发了很多思考。

电影通过五个故事单元,即《北京好人》、《天上掉下个UFO》、《最后一课》、《回乡之路》、《神笔马亮》讲述了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地域的家乡故事。

电影的主题是脱贫攻坚,但在不同的单元蕴含丰富的教育元素。

《回乡之路》一直没有正面出现,只是通过学生回忆的镜头出现的高妈妈,她的一句台词却让笔者陷入深思。

预报片中是:长大了学了本事离开这里,不要再回来了,放映时换成了:长大了学了本事,给咱们这换个样子。改的目的估计是为了更积极向上,也更符合劝导更多年轻人回乡建设家乡的主题。

但是学成了该回来,还是不再回来,为什么要回来,为什么不回来,实践中回来得多还是离开得多,都需要我们思考。

现实生活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教育激励孩子的一种通用方式就是努力学习,学好本事,通过高考等途径走出大山、走出穷乡僻壤,离开生养的那片土地,走向外面精彩的世界。

相反,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会一辈子待在山沟沟里边、待在穷乡僻壤,面朝黄土背朝天。所以,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就是离开而不是回来。

农村孩子上了大学,学了本事,回来的应该是少数,绝大部分是留在了大城市、地级城市,至于能回到县里、乡里、村里的一级比一级少。

但是中国大地,贫富差距巨大,农村空心化,就像《神笔马亮》所说,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轻人都走光了。

就离最感人的《最后一课》里边的范老师,不也是最后离开了村庄,离开了孩子们,去了国外。

乡村振兴,农村最需要人才,可是农村最留不住人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种留不住人才和农村发展水平有关,也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有关,当然也和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

我们的教育是让孩子们离开家乡而不是留守家乡,是去外面的精彩世界,而不是建设家乡。

相反,我们传统文化讲究的是落叶归根,人老了,死了,再回到家乡。电影《最后一课》里边的范老师也是在年龄大了之后,得了老年痴呆症之后,最后又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村庄治病。

这就是巨大的讽刺,当谈起家乡的时候,每个人滔滔不绝,引以为豪,当让留下来建设家乡的时候,实际上没有几个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回乡之路》里边的高妈妈,提出了一个灵魂之问,长大了学了本事离开这里,不要再回来了,还是给咱们这换个样子。

闫飞燕成功后并没有想回到家乡,建设家乡,为家乡作贡献,而是因为校庆受到邀请,一路上被同学和其他治沙乡亲们感动了,才准备给家乡推销苹果,做点贡献。

是去是留,很多人毫无悬念、毫不犹豫选择了去。谈到家乡,都是苦难、泪水、贫穷、不幸,甚至生儿育女之后,教育孩子老家都不要回。因为爹娘努力的目标是离开家乡,怎么可能让子女再回去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只有把家乡建设好了,才有可能让更多的人留下来,更多的人返乡创业,更多的人参观旅游,可是谁来建设家乡呢?

当我们以后教育孩子时,至少不要说,只有努力学习,才能离开家乡,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其实家乡也可以很精彩,也可以建功立业。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