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真的犯了那么多错吗?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1

家长做咨询,经常都是从孩子的问题开始。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对孩子做了一些事情,会伤害到孩子。比如很严厉,或者打了骂了,心里非常内疚和自责。

因为这种强烈的内疚,他们经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忐忑不安,管得严厉了,觉得孩子可怜受伤,不管的时候觉得孩子管不好自己,不是作业忘交了,就是成绩下降了。让人百爪挠心。

他们对自己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非常焦虑,左右为难。

他们真的没有想祸害孩子,他们也的确是在学习如何做好父母,如何才能更好地爱孩子。

我想上一辈的父母也做过他们的努力,一般情况下,谁不是想着把最好的给孩子呢?

2

有个来访者说,她以前参加过网上一个热门的讨论群,叫父母皆祸害。她说她妈就是祸害,给她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在妈妈身边几乎没有什么好的记忆,妈妈非常暴躁,她只能服从、讨好,要不然打骂、比较、羞辱接着就来了,正因为如此,她的性格非常拘谨,特别害怕犯错。

她自己做妈妈了以后,就特别希望自己跟妈妈做得不一样,希望给孩子好的支持,但又时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做得不好。

她儿子已经初中了,孩子很多行为跟她的预期差异很大,而且这些行为也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睡眠。比如说,晚上玩手机玩到深夜,白天上课的时候睡觉;比如说,所有的作业都拿手机抄,还经常和老师同学起冲突。

她很生气,也会制止,会骂,气急了也动过手。之后她会难过的痛哭流涕,然后抱着儿子道歉,道歉是因为,她觉得自己这样做的时候太残忍了,孩子很可怜。

孩子玩手机到深夜不睡觉,上课就睡,要不要管,作业不做,天天抄答案,要不要管?

父母的功能之一,是要帮助孩子社会适应。这样明显对他不利的行为,当然是需要管教的。只不过用什么样的方式管是值得多想想的。

这个妈妈说,她管的时候,儿子接下来真的会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得好一点,手机也玩得少一点。

我说管看上去是有效的啊。

而且这些行为也需要母亲去管一管,要不然这样真的会影响到孩子的睡眠和学习,孩子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的辅助。被管教的时候孩子不一定会受伤,对孩子来说有规则是有安全感的。

真正有伤害的在于,当我们对孩子有要求的时候。我们觉得孩子可怜。

在咨询讨论中,发现很多时候孩子被批评,被要求,孩子是接受的,也是需要的。父母的要求并没有非常严厉和苛刻。很多都是恰当的。

这个严厉和苛刻是被父母解释出来的,或者说他们把儿时父母的严厉和苛刻投射给了自己,带着这种感觉,哪怕是制止孩子一些错误的行为,很多父母都不敢坚定去做。

我们管的时候觉得孩子可怜。这个可怜是把曾经自己的感觉,投射给了孩子。

所以这个过程不是孩子怕管,是我们自己不想被管,管了之后去痛哭道歉,就是鼓励孩子不要听我们的,不要受规则约束。鼓励他反抗。

然后这个互动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就会不断输送和强化孩子的认知,当他们被要求的时候,他是可怜的,是悲惨的,所以所有的规则,哪怕是普遍的社会准则,对他都变成了强求,变成了伤害,变成了残忍。

那这个孩子要怎么去适应社会呢?他可能会逐渐退缩,或许他会对你说,不想上学了,或者直接不去了。

然后他越不适应,我们会越失望,越焦虑。但是我们又不敢管。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难受死了。

3

孩子的行为,确实和父母跟他的互动方式有关系。

但是这个过程父母是在做什么?

他们是想保护孩子,在意识层面,他们都是在尽力地爱孩子。他们曾经受过这样的伤,所以他们尽一切的可能,保护孩子不要受自己受过的伤。

他们对自己受伤的方式也很敏感,他们想帮孩子躲过一劫。

那些对自己和对孩子的投射是意识不到的,我们很难识别出来。

所以那些不好的结果,常常是父母想爱孩子的证据。

我们在咨询中同样会去澄清来访自己作为子女的时候对父母认识的偏差。

就像刚才那位家长,她回忆儿时,妈妈对她严厉,稍有不慎就非打即骂。

讨论发现,那个时候妈妈对谁都不友好,是因为那个时候妈妈和爸爸始终在争吵,家里的经济也是捉襟见肘,妈妈脾气暴躁,也经常偷偷抹泪。

她一直认为妈妈那些脾气跟自己有关系,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如果自己够好,妈妈就会开心,就会喜欢自己。所以每次都会小心翼翼,讨好,想让妈妈高兴一点,对自己满意一点。但是好像即使这样,妈妈还是那样。所以她就非常绝望,觉得自己怎么做,都没用。

然而那个母亲的困境,是一个孩子没法改变的,也不是因孩子而起。

是,一个妈妈情绪如此糟糕,是她自己的问题,确实让人失望和愤怒。

但她也是可怜人。

那我们对父母的误会是什么呢?

一个孩子觉得,我如果变好了,父母就会变好。所以我们发展出了这样的人际模式,或者付出或者讨好。

我们乖巧懂事了父母会变好,这是想象。这个想象导致了失望和痛苦。

4

原谅父母有那么重要吗?

与其说,很多人不能原谅父母,不如说不能原谅自己。

还是拿这位家长来看,她现在已经和母亲关系很疏远了,现实中的母亲已经不能影响她的生活了。

但是她现在早就学会了对自己苛刻和严厉,骂小孩怪自己不温柔,打一下觉得自己残忍,对孩子要求严格一点,就觉得自己变成了坏妈妈。

她不能接受自己“坏”的部分,不允许自己不上进,不优秀,不出众,不体贴,常常自我攻击。

她说她偶尔出差,公司出差的地方环境都非常好,事情办完之后,很多同事就会去放松娱乐,只有她还是会继续工作,因为她不允许自己休息。不允许自己做的事情不出色,因为害怕让别人失望,所以总是加倍去付出,感觉很辛苦,但是停不下来,停下来会加倍的攻击自己。

所以,跟自己和解很难。

不能欣赏自己,不能爱自己,才是更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和内在父母和解。

如果我们能和自己和解,比如当我们允许自己有些时候有情绪,当我们允许自己有些时候不上进,不完美,当我们做的不好的时候不那么攻击自己。

其他的人际关系就会迎刃而解。

我们能理解和接纳自己的难处,能够面对自己的痛苦,我们就能理解他人了。

很多人表达了很多对父母的不满之后,逐渐会想起一些,被父母爱和支持的记忆。

就像这位家长说,即使经济上再差,妈妈也尽量给她穿得漂漂亮亮的,每天早上给她梳头发,记得她妈虽然嘴上总是骂她没记性,但是每一次下雨都会去接她……

她说神奇的是,以前只看得到,她把我打扮得好看,是因为她要面子,是为了她自己,梳头发只记得她喊着让我别动,下雨送伞只记得她骂我没记性。妈妈对我的付出我都看不见。

她说,原来她一直是爱我的。只是我不知道。

--------End---------

作者简介

文章转载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刘纯婷,往深处想,在浅处活——专注精神分析的教育与传播。

标签: 父母 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