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错换人生的悲剧,如今还会在医院重演吗?

昨天,“错换人生28年”的当事人姚策最终因肝癌去世,留下两个家庭永远的遗憾。

医院抱错孩子这样的事情,在二三十年前医院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的年代时有发生,“狸猫换太子”的剧情也经常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

时至今日,医院还有可能发生抱错孩子这样的错误吗?

先说结论:

如今出生在中国医院的新生儿被抱错的可能性极低,接近于零。

技术层面防抱错

身份识别腕带已普遍应用

产妇入住医院准备分娩时,医院就会分配母亲和孩子成对的身份识别腕带。新生儿出生后第一时间就会戴上腕带(脚腕条或手腕条),上面会有婴儿的基本信息如妈妈的名字等。

这个腕带除了防止抱错,也用于识别打疫苗或紧急救治时的身份信息。

住过院的朋友都能明白,这种腕带是非常牢靠的,并且强行撕开后没法复原,不存在被偷换的可能性。很多医院还会加上二维码信息防止伪造。

身份识别腕带是国家强制使用的,而且成本低至2毛钱,即便在条件最差的乡镇卫生院也能用得上。

政策规定:

201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医疗机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试行)》,要求新生儿住院期间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新生儿出入院应当对陪护家属身份进行验证等。

管理层面防抱错

母婴同室更人性

几十年前,由于产科管理理念的不同以及医院床位的限制,产房很多实行母婴分离的管理方式。孩子一出生就被抱到婴儿室集中管理,通过床头贴的标签来识别,错误时有发生。

现在医院普遍实行母婴同室的政策,从婴儿出生到产妇出院,婴儿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特殊情况如婴儿患病需要转到重症监护室的,也有腕带防止抱错。

母婴同室不仅防止抱错,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尽快建立母婴联结,有助于产妇泌乳,减轻焦虑情绪。

基因层面防抱错

DNA信息的电子出生证

如果说腕带上的身份信息还存在理论上的可能录入错误,那附加了DNA信息的电子出生证则真正实现了万无一失。

据南方网报道,加载新生儿DNA信息条码的电子《出生医学证明》相关系统正在研发中,有望在近年内得到应用。简单来说就是在婴儿出生时就采集血液DNA的信息,并加载到电子出生证上,实现人证的精准匹配。

这样一来,不仅在医院不用担心被抱错,小朋友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也可以防止走失和被拐卖。

传统智慧防抱错

脚印胎记加尿布

虽然有了管理制度和现代技术的加成可以避免孩子抱错,但喜得贵子的奶爸奶妈们还是乐此不疲地去认准自家的宝贝。这就轮到传统智慧发挥作用了:

章子怡在综艺中笑言曾怀疑孩子在医院抱错

一是检查婴儿身上有没有独特的胎记或痣,作为辨别的独有特征。比如我的上嘴唇有一颗痣,至今没有碰到其他人跟我一样。

二是给新生儿印个小脚印,这既是小宝贝在医疗病例里的“签名”,也是小天使萌化爸妈的人生第一步留念。

三是用提前准备的婴儿小被褥来和其他宝宝区分。这就是考验爸妈审美的时候啦,从出生起就被这样的襁褓包裹,这审美可就真的输在了起跑线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现代技术和传统智慧的共同加持下,医院抱错婴儿的事情已经极少极少发生了。

我们用搜索引擎找到的中国大陆地区最近一次医院抱错孩子的新闻发生在2014年。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的一家医院把两家孩子抱错,2天后被发现并纠正过来。

防止抱错,但别害了孩子!

特别提醒,还有一些严重错误的防止婴儿抱错的方式,可能给宝宝造成严重伤害,一定要坚决避免。

错误方法1:自带水笔或者印章在婴儿身上作记号‍

新生儿皮肤细腻脆弱很容易受伤,颜料还可能造成皮肤过敏、瘙痒。

错误方法2:给婴儿佩戴长命锁或手镯

有些家长或亲戚会给宝宝送上长命锁,或者不知道哪个和尚开光过的玉佩、银镯子等饰品。这些累赘物品有可能在婴儿水肿时勒住脖子、手脚,轻则溃烂皮肤,重则有生命危险。

长命锁、金银项圈、红绳玉佩、金银手镯、脚镯这些东西,不光是新生儿绝对不该佩戴,即便满月、周岁也不要给孩子戴!谁要送来客客气气收下就好,就是别往孩子身上戴!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