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公费留学,学成后却定居美国,如今为何三天两头往回跑?

1958年,袁钧瑛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书香世家,她的父母都是上海医科大学的教授。爷爷是有机化学家袁开基,外祖父是法国文学翻译家李青崖,伯父是中科院院士袁承业。在这样的家庭中,受环境熏陶,袁钧瑛从小就立志当医生,年幼时便格外努力。那时的她是天之娇女,然而,伴随着一场意外,她原本的计划全部被打乱了。

十岁那年,袁钧瑛所看到的一切都将不同,一场混乱意外的席卷了各地。医生被迫下岗,经验不足知识不够,原先只是帮手的护士反而成了医生。更要紧的是,小女孩眼见着自己的爷爷被所有人批判,父亲被推上台发言。没想到的是,袁钧瑛的父亲在去的路上莫名出了意外,被紧急送去医院抢救,可护士给他配错了药,导致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此逝去。

这一切,年幼的袁钧瑛都看在眼里,或许也是影响她后来决定的原因。她没有放弃,顺利读完高中,因着身份,不被允许进入大学。没有办法,只好在一家机械厂当工人,幸运的是,她的一辈子到底是没有葬送在这里。进入机械厂没有多久,各地又恢复了正常,终于迎来了光明。

袁钧瑛便回去准备参加高考,好在她的底子都还在,加上家里人的支持和鼓励,她一举成为上海的高考状元。就读的时候,袁开基建议她学生物化学,所以她填的也是这个。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袁钧瑛十分的珍惜,不放过任何的时间。努力是有回报的,她成功拿到了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的研究生资格,并通过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以第二名的成绩得到出国的机会。

靠着公费留学,袁钧瑛接连拿到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博士后学位。然而她却做了一个被国人痛骂的决定,那就是留在美国,1990年,袁钧瑛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虽然说科学无国界,可她到底是国家出钱培养的,不过当年的离开并不代表着她不爱祖国。袁钧瑛用了十年的时间成为哈佛的终身教授,一点一点的将自己的能力展示出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细胞死亡基因的发现者,为世界细胞凋零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是国际学术界公然的细胞死亡研究领域的权威。而她也并没有忘记祖国,当初没回来,或许是有她的原因。而后来,她也为祖国奉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这难道能说她不爱国吗?2006年开始,袁钧瑛逐渐回国发展,先是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担任博士生导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接着2012年,又出任中科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到现在为止,她也为祖国培养个不少的人才。人才的培养不管在何时都是重要的,袁钧瑛能在成为权威后替祖国培养人才,她并非是单纯回来享受的人。很多人都只是看到她的成就,看到她早年的选择,却没有看到她后来的作为,没有看到她后来的贡献。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