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老师?你可以看看这些书

对于老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读书、读书,还是读书!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

教师的教学是育人,是教会学生学,这就只能靠智慧;而仅仅靠“苦干”对他的学生未必有什么启发。今天小陈向各位尊敬的老师推荐15本书,希望老师们能传道、授业、解惑,为祖国的明天培育真正的栋梁之材。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

这本书是一本实战性的指导书,我们可以边读边按书中指导去做,一个月的时间,足可以让你养成初步的阅读习惯,品尝到阅读的甘甜。

这本书也可以推荐给“对读书不感兴趣的人”,它可以让你养成读书的习惯;可以推荐给“没时间读书的人”,它告诉你我们不是没时间读书,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读书方法;还可以推荐给“不知道读什么书的人”,它帮你规划先读什么,后读什么,明确你读每一类书将有什么收获。

2.《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

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种庄稼,需要了解庄稼的习性;教育孩子,也需要了解孩子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本书的作者奥贝尔既是一位心理学家,又是一位教师,在充分理解教师和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各种困惑的基础上,向大家推荐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理论:依赖、无意识和冲动。

因为出生之后身心依然处于继续发育的过程中,所以要依赖成人和环境;在婴幼儿时期的各种感受和经历,都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无意识”,影响其一生的生活;而冲动是孩子的“内在发动机”,激励着孩子不断去探索和实践,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各种需求。

依据上述三个心理学理论,奥贝尔从孩子上学初期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当中发挥的作用,周边环境是如何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等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学层面的基础问题。本书的语言浅显易懂,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很多困惑,都可以从中得到答案。

3. 《文章选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人的闲暇时间毕竟有限,故读书要取法乎上。最理想的状态是用较少的时间读一流的文章,涵泳浸润读好文,获得最大的收益。北京大学叶朗教授的《文章选读》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杨振宁先生读了这本《文章选读》后给叶朗先生写信说:“我觉得你们的选编原则极好。”杨先生这“极好”的评价,即是对叶朗先生选编读本的最大褒奖。

一个教师读书的厚度,决定了他站在讲台上的高度。我一直认为教师的阅读不能仅仅读教育著作,应该多读一些“打底子”的文学作品。叶朗的《文章选读》,是适合中小学教师认真品读的一本比较理想的好文章选本。

4.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本书记述了作者晚年与一个班的31名学生五年来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故事,分为“快乐学校”和“儿童时代”两部分,共计41篇短文。作者用他全部的身心来爱着他的孩子们,书中诗一样的语言,使人如沐春风;诗一样的教育生活,使人心驰神往;诗一样的心灵,使人感受到教育工作的神圣、愉悦与宁静。

作者对教育本质问题的一系列探索与追问,形成了鲜明的观点:“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而是真正的、不可再现的、光彩夺目的一种生活。”作者以满腔热情发出了“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呼声,这呼声,直到今天依然是那样振聋发聩。

用爱来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用爱来启迪孩子们去发现美、学会爱,这便是教育的智慧。

5. 《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

这本书可谓是解决当下课堂问题的“及时雨”。作者围绕说课和评课两个方面,针对一个好的课堂如何研磨与运行,以及如何激发课堂中的师生智慧,分析课堂模式,研究课堂标准,探讨课堂的共性和个性,并通过援引大量的观课和评课的具体案例,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好的课堂、一个智慧的课堂应该有的样子,一个有责任的教师、一个有良知的教育人应有的姿态和在课堂上应有的识见和作为。

作为校长的程红兵之所以能把课堂认识得这么透彻,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却更愿意把自己看成一个语文教师,而且心里始终装着学生、装着课堂,对课堂永远保持着一种敬畏、一种热忱。

6. 《大学新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本书读起来不像轻松读物,其中很多内容是以作者多年研究中积累的数据和分析为支撑,一些论述也并非适合所有学校。但是他对于在急剧变化的当代中国大学里存在的问题表现出深深忧虑,体现出人文学者的忧患意识,将读者慢慢带入一种沉静思考的状态,和作者产生精神上的交流。

在本书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的忧虑和批评,更看到了作为一位人文学者的希望和信心:“教育收效很慢,急不得,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也。另外,因相信‘只要耕耘,必有收获’,即便身陷泥淖,眼前一片雾霾,也都对未来保有某种信心。”

7. 《儿童阅读的世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说当下的阅读教育现状就是一种“无方向、无定法、无评价体系”的“雾霾天”,这套《儿童阅读的世界》则正是我们期待的治理之本,希望它能穿破层层“雾霾”,让语言学科的阅读教学更科学、更高效,真正能够帮助语言学科的阅读教学突破瓶颈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8. 《教育的使命--一位美国名师的课堂反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本书作者在长期观察一个叫艾米莉的孩子的基础上发现了孩子问题所在,他猜测这孩子是这样想的“老师想让我做一件事情。我根本不知道让我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做。不过我还是做点儿什么吧,这样他们就会放过我。”

作者认为,要想让学生热爱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唯一的改变”是“使学校和教室依照每一个学生的方式”发展他的潜力,追求他们的兴趣”,让“每个小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参与的项目”。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固然重要,但对学生的关注度和知晓度相对于他的教学水平来讲,更为重要。

9. 《教育方法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佐藤学的《教育方法学》是一本细致诊断学校各种“病症”并探索解决方略的著作,我们既可以移用它的研究结果来解决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也可以借鉴此书的研究方法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10.《世界小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几乎所有阅读此书的人,都无法忘记它的开头与结尾,贡布里希的“妙手”,在这两处得到了全部体现,他只用了一片燃烧着的纸,就让孩子们经历了这个世界的从有到无,“像回家一样”。怀着爱,怀着温柔,贡布里希用《世界小史》驱散了大历史斗转星移的冰冷,带给人的正是世界的纯真和历史的柔软,在日复一日的“历史”里。

11.《特权:圣保罗中学精英教育的幕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知社会经济地位对教育成就的影响,而教育又决定未来的社会经济地位。这是一个草莽英雄和知识英雄辈出的年代,过去森严的等级制度,被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冲击。圣保罗中学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社会情境下,都能表现出淡定和开放,这是新精英教育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12.《我们三代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笔者阅读今年年初出版的汤一介先生遗著《我们三代人》,领会到很多具体学术研究之外的细节。此书内容上由有关的“随笔”组成,看似不系统,实则有中心,三代人之间的代际影响贯穿其间。

13.《我只想站得直一点--黄玉峰教育演讲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黄玉峰对教育挚爱,特立独行,敢于直言。在书的扉页,笔者写下“豁达七十载,站直不趴下”十个字,算是对黄玉峰老师的真实写照。他说自己最得意的就是两件事,第一,这辈子能做个教师;第二,这辈子还没被评过先进。黄老师的可爱之处恰恰在于此,那么热爱教育、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又那么敢于批评现状、坚持自己,始终“站得那么直”,这也是他令人敬佩之处。

黄老师在《“人”是怎么不见的》一文中反思中国教育,揪出了捆绑教育的五根绳索:功利主义、专制主义、训练主义、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就这样,独立的人格不见了,独立的思想不见了,自由的精神不见了,‘人’不见了。”之后黄老师没有停留于批判,他知道“光是批评是没有用的”。

14.《怎样观察一棵树:探寻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是一本有魔力的树之书。书页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缀满了五彩斑斓的枝叶花果,那是摄影师和装帧设计的匠心独运,而真正神秘的魔法师就是你我身边的大自然。

15.《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这本书中,顾明远先生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改革取得的历史经验,剖析了一些重大教育现实问题产生的复杂背景,观点鲜明地进行了回应。先生不回避问题,用学贯中西、深入思考的真知灼见,不仅提出了自己的“怎么看”,更提出了自己的“怎么办”。例如书中针对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