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逆袭变“学霸”,学会《高分读书法》我也敢考清华北大

神奇的高分读书法

如果一个学生在高三的时候成绩还在及格线上下徘徊,但是高考的时候竟然考上了清华北大,你信吗?

可能你会说是特长生呗!但是我告诉你:不是,人家就是正常考上的,不是特长生也没有任何暗 箱操作。这样你是不是觉得很好奇了。

但真就有这样的人。这个人叫西冈一诚,从小学开始成绩就很差,到高三的时候偏差值(平均分)还在35分左右,而上大学最低的偏差值要50分。

这个成绩连普通大学都考不上,更不用说和清北一个层次的东京大学了。西岗一诚落榜后复读了两年,最终领悟到原来是自己的学习方法出了问题。

改变了读书方法以后,西岗一诚实现了愿望,顺利考上东京大学,入学后蓦然发现原来东大的学生用的就是这种读书方法。

经过沉淀,西岗一诚将这个读书方法整理成册,出了一本书《高分读书法》。这本书一经问世就掀起热潮,在日本狂销18万册,帮助许多学习能力不足的青少年大幅度提高了成绩。

《高分读书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拆解了高分读书法的五个步骤;第二部分介绍了五个选择好书的方法。

那究竟什么是高分读书方法呢?换个说法可能会更好理解一些,其实高分读书法也就是主动读书法。

估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开学典礼的时候,就听校长或者各个代表在上面讲话,作为普通学生就只能干巴巴在下面听着,听腻了就偷摸玩手机要么打瞌睡,等典礼结束,谁还记得校长讲些个啥。

但是如果公司开会,每个人都要参与讨论,是不是得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你得时刻准备着回答领导的问题,还得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向领导汇报,同事们还要探讨工作如何配合。

这就是被动倾听和主动交流的区别。

读书的过程其实也是读者和作者交流的过程,如果只带着眼睛入场,就相当于一个作者在那自说自话,而你却神游物外不知所云。

既然是交流,那么一定是有问有答,你只有带着问题去沟通,经过思考得出答案,这些知识才能转化成属于自己的。

亲身参与才能记忆深刻,主动读书会给我们带来两样好处:提升读解力和思考力。

读解力是能把书本看明白、读透的能力,思考力则是抛却书本以后独立思考的能力。

讲直白一点,主动读书可以让我们考试得高分,在生活中也不做书呆子。

西岗一诚在《高分读书法》中细致拆分出了五个步骤,但是以我的理解和归纳其实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输入和输出。

输入:把书本读透

主动读书法可以提升五种能力:读解力、理论思考能力、归纳能力、客观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

输入过程锻炼的就是其中的前三种:读解力、理论思考能力和归纳能力。那么我们看看是怎样锻炼和提升这几种能力的。

书读不透的原因,90%都是因为没有提前准备好,那么在正式读书之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我们要学会从正文之外获得和这本书密切相关的线索。这些地方包括:书名、封皮、腰封、序言、目录以及封底等等。

从这些常被人忽视的部分找到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和背景,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和他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正常的话一本书的书名也就是它的主题,比如《高分读书法》,它的主题就是读书方法,目的是通过这种读书方法获得高分,大幅度提升成绩。

作者的背景在序言中有所介绍,通过这个部分可以让我们对这本书的主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增加了可信度。

做好了阅读前的准备,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找到书本的框架和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结构是看懂的前提,一本书不管薄厚,总有一个主题是作者要着重说的,剩下所有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主题服务的。

西岗一诚用“鱼”来形容一本书,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是鱼骨,是核心思想;而那些各种例证、名人名言、金句都是鱼肉,是为了增加读者的兴趣。

吃掉鱼肉,挑出来的那些骨头,重新摆放出鱼的形状,这就是一本书的整体结构。这一方法可以结合驹井伸俊的《鱼骨笔记术》共同使用。

检验一本书是否真的读懂了有个好办法,那就是用一两句话说出这本书都讲了些什么。

如果能言简意赅地说明白,那么恭喜,你的确是读懂了;否则回去再看一遍吧,啥时候能说明白啥时候算。

做到以上几点,输入的过程基本就没问题了。但读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而不是教人照本宣科做书呆子。接下来要涉及的就是知识的灵活运用。

输出:博采众长、兼听则明,学会独立思考

还记得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典故吗?邹忌的妻妾都认为他比城北徐公更好看,同样齐王的臣子们认为齐王最英明。

但是事实上,城北徐公比邹忌要好看,齐王也不是天下最英明的国君。他们之所以得到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评价的人是和他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情感、利益、立场、角度等等,很多因素影响着一个人的观点,如果只采信某一个渠道得来的消息,将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不必要偏听偏信某一个的观点,对相同的主题尽量参考更多的著作,包括不同立场、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甚至不同观点的人,看看他们怎么说的。

了解问题的角度越多,就越接近真相,而不至于因为视野的狭窄做出极端的行为。

看完一本书后难免会有自己的想法,对于作者的观点要么认同要么反对,不存在所谓的似是而非,否则就是没看懂。

不管认同或者反对,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都不失是一个好办法,比如写书评或者读后感。

但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用自己的话来说而不是照搬原文,前面说过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书的内容是有没有看懂的标准。

二是不能用好与不好、认同不认同这么简单的词语来评价。如果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如果不好,哪里不好,为什么?怎么改进?

做到这两点才能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阅读同一个主题下的不同书籍、读过以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用自己的话讲出来,锻炼的就是高分读书法五种能力中的后两种:客观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结语

在现在社会,很多人一生都离不开阅读,但即便阅读相同的书籍每个人得到的收获也不尽相同。

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课时,有的同学就能出类拔萃,而有的同学连及格都成了奢望。

即便走上社会,进入工作岗位,这一点的差别依然存在。抛却天分不讲,好的学习方法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助力。

西岗一诚在《高分读书法》指出一个普世的误区:即在大多人眼里读书最主要的目的是增加知识储备量。

但是事实上增加知识储备量只是读书附加的价值,真正读书读得好的人增加的是独立思考以及将知识活用的能力。

这本书虽然命名为《高分读书法》,看起来似乎只是为了考试准备,其实不是,俗话说一法通万法通,不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只要还喜欢读书,那么其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所以,《高分读书法》不分年龄,适合所有读书爱好者。

文章篇幅有限,不能将整本书的精华尽数展现,在本文中我只是将自己感触颇深的地方略做阐述,未尽之处可以细读原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