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分数高到惊人的考生,也曾心态崩溃过吗?

图源:受访者供图你想得到这个结果,就必须要去承受这个压力

林三就读于北京市某一本院校,就读专业是编辑出版,专业排名在全国较为靠前。今年,她报考了本校本专业的专业硕士,考研成绩为420+。

考虑到本科学历“并不够用”,又受到自身高学历家庭的影响,林三很早就决定要考研,并从大学入校后就开始准备。在专业老师的鼓励和室友的陪伴下,林三最终选择继续扎根学下去。

编辑出版是学校的名牌专业,业界认可度高,工作选择范围比较广,就业率也还不错。另外,林三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求稳的人。在她看来,名校考研“卷”地很严重,被刷的风险较大,因此她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林三最终考了420+。虽然她平常在班级中的排名稳定在三四名,但是这么高的分数还是远超自己的预期。从目前的情况得知,这个分数应该是所有考生中的前三名。

她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成绩会这么高,尤其是英语。林三说,今年英语二难度提升,有的同学考完英语就心态崩溃,第二天直接弃考了。而且林三在考政治时还把两道大题的位置写反了,在已经答了几行的情况下,不得不划掉重写。

(林三在复习期间做的笔记)

英语确实是她投入了最多精力的科目。从19年寒假开始复习,林三每天都会背单词。她把近十年真题中的阅读文章一字一句翻译下来,还亲笔抄写。她英语一向不错,英语六级考试,她考了550分。

林三认为,文科生前期不需要对政治投入太多时间。只是反复刷选择题,注意积累错题。她还买了政治和英语的网课,第一次考研没有经验,节奏也掌握不好,如果有老师和同学的陪伴,心里可能会放松一些。并且直播课可以现场互动,有利于及时解答疑难问题。

专业课复习同样比较晚,林三九月份才开始整理。因为考的是本专业,自然比较熟悉。另外,还能跟室友共享复习资料,相互鼓励,相互监督。还有一些直系研究生学长学姐毫不吝啬地分享复习经验和备考资料,林三十分感激。

比起苦学,林三觉得效率更重要。她并不赞同每天一定要起很早去图书馆占座。“很多同学只是看起来认真,但实际上学习效率很低,精神很紧张,每天都要起早。”

(撸猫是林三在考研学习间隙的一项重要娱乐)

林三每天都会保证充足的睡眠,还经常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在她看来,劳逸结合非常重要。同时,林三强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会把专业课的知识点反复抄写。

谈到内卷时,林三的态度是顺从。她认为现在研究生扩招是大趋势,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环境,那就尝试去改变自己,为自己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很多人口号喊得比较响,但是做得不多。你想得到这个结果,就必须要去承受这个压力。”

当时把考研这件事看得太重了

葫芦本科就读于兰州某二本院校,专业是中文系。去年二战的他,成功考入北京某新闻传媒学A+类院校,考研成绩为380+。

葫芦决定三跨考研(跨专业、跨院校、跨地域),主要是因为他觉得当时就业并不是非常好的出路。

他感觉比较迷茫,也没有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并且,身边的学长学姐也都考了研,所以他也想通过读研,让自己上一个台阶。

选专业时,葫芦觉得广告学和文学都同属一个学科门类,跨度并不太大。另外他也希望能够更加贴合业界,学习一些偏实践的知识。

葫芦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准备考研。一战中摸不着头脑的他,在二战选择了报名专业课的辅导班,有两个月,葫芦一直保持高强度的复习状态,疯狂背诵专业课知识,每天的学习时间都保持在12个小时左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葫芦在复习资料上做的笔记)

但是到考前的20天,葫芦感觉自己进入了一段“内卷”的状态,虽然每天坐在书桌前耗费了大量时间,但是效率却很低。葫芦一直在给自己加油打气,调整自己的心态,咬牙坚持了下来。

对于公共课,葫芦把市面上评价比较好的所有押题卷全部刷了一遍。复习英语时,葫芦会把真题中每一篇阅读都逐句翻译下来。他还会每天早上背单词,每晚睡前再去默写,有错误的单词第二天重背。

二战时,葫芦来北京租了房,就住在自己报考的院校附近,半年中只回了一次家。葫芦觉得,在学校附近备考,如果学累了可以进校去旁听课程,或者找老师聊天,这样复习会更有动力。

但是后来学校突然封闭管理,葫芦就只能在校外绕着围墙转,向校内张望的葫芦心里特别不爽,“我跟自己说,我一定要考进去。”

复习期间,葫芦经常情绪崩溃。国庆阅兵当天,看着窗外头顶轰鸣飞过的战机,葫芦突然就开始抑制不住地哭泣,之后他便打电话约朋友一起出去散散心。

那是他三个月来,除了吃饭以外,真正的第一次出门。

葫芦经常感到精神高度紧张,特别焦虑,晚上也总会失眠。有时候也会悲观地觉得自己考不上,于是便破罐破摔地刷一晚上手机。有一段时间,他觉得后脑勺特别疼,发现是因为压力过大导致的精神衰弱,还去医院开了药。

葫芦后来也找到一些调整心情的方法。比如去公园散步;给自己做早餐;放着交通台广播听人聊天;给朋友打电话等等。

因为自己曾为考研如此拼命,葫芦很珍惜自己的研究生时光。他在入校前就下决心要使劲学习,利用好学校的各种资源。但是入学后,发现读研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能够完成各门课程的要求,已经很不容易了。

回看这一段经历,葫芦觉得自己当时把考研看得太重了。现在回想起自己当时频繁的哭泣,甚至精神衰弱,不免觉得有些可笑。“那些事其实就不算事儿,只是当时太在意了,过于焦虑,以至于把精力都用在了调节情绪上”。

考研最难的一关就是下决心考研

小明本科就读于某新闻传播学A+类院校,专业是传播学。今年考研,小明报考了本校同专业的研究生,初试成绩为400+。

小明一开始也纠结过是否要考研,但考虑到目前工作不好找,而且父母一直在鼓励她“至少尝试一次”,她最终决定考研。

小明复习的时间并不长,在9月份错失保研机会后,她才开始准备考研。选择本校同一专业,也是因为本校生有优势,备考上比较方便。

她考了两年制的学硕,希望自己可以尽快读完研参加工作。

得知自己考了400多分后,小明很高兴,这个分数比自己的最高预期还要高一点。但是一想到之后的复试,她又感到了压力。

小明形容自己初试是“光脚不怕穿鞋”,因为她认为自己准备时间匆忙,相比于身边同学,小明当时根本没有时间焦虑,也没有感到太大的压力,只有努力看书。

在她看来,考研最难的一关就是下决心考研。

由于复习时间紧,小明在保证充足睡眠的情况下,尽可能更高效地复习。小明每天早睡早起,学习时间保持在8小时左右。她不想拼时间,凭借自身在英语和政治课方面较强的基础,除了做些试题外,小明并没有在公共课上耗费过多的时间。

对于复习,小明觉得现在很多同学的问题是备考的时候没有思考,很少对知识进行整合、类比和归纳,对专业书死记硬背,缺乏举一反三、整合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大学期间,小明就已经养成了高效阅读学术专著的习惯,对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在读书过程中,看到书中的一个观点,小明经常在旁边批注上其他学者的观点,并且一本书会翻阅很多遍,每次又都会增加新的批注。

她认为,学习一定要多思考,要锻炼自己的思维。

在小明看来,考研是在考一个人的三观,一个人对世界、对社会的认知水平有多高,这就决定了自己得分的水平。

小明最后总结道,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在面对社会事件和概念时能够辩证地思考,并有逻辑、有条理地展现思考的结果,报考新传专业需要这样的能力。

我要的是“你是一个人”的证据

于一本科就读于武汉一所211院校,专业是社会学,今年考研,她报考了本校的同专业,并且取得了390+的初试成绩。

于一选择报考社会学研究生,一方面是因为她对自己高考成绩不满意,她称这是基于一种非常朴素的上进心。另一方面,她将这一决定追溯到高三时期曾读到的一本《社会学的邀请》。尽管书中语言非常平实直白,但其中有一段令她记忆尤深:“人的生命有限,但是人的文化成果是延续下来的,社会就是将既往文化存留下来的器皿,这好像使得人的生命和最高的存在发生连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社会学的邀请》乔恩·威特著)

这种“全人类走过的路都应算我走过的路之一”的又惊喜又敬畏的感觉,使于一发现,竟然可以在距今久远的书籍中读到契合灵魂的话,还能解开自身当下的困惑。所以,她选择通过读研,继续研究社会学。

于一是冲着本校某一位老师报考本校的。她认为这位老师是她心目中理想老师的样子。于一感觉到这位老师是一位真正以了解世界为乐趣的人,在豆瓣上也会标记很多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似乎假定着这世界存在着某种先赋的真理与美德。被这种学术魅力所感染,于一希望能够成为这位老师的学生。

所以,于一认为在考研中选导师比选学校更重要。当然,于一也评估了报考的风险,她无法接受自己失败的结果。在她看来,在“一切以绩点和荣誉为导向”的内卷中,分数似乎成为了唯一的衡量标准。

虽然她觉得身边每一个人明明都那么值得了解,但是没有漂亮的成绩,似乎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对世界有纯粹的了解欲望,强烈又清晰的洞察力,正视并且尊重自己的感情体验,雕刻自己的身体,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这些都是让人骄傲的事情。但是面对别人,我都不知道怎么介绍自己。我在想着,假如没考上研,别人对我就只剩下这么一个印象了,我其他所有的一切连被了解的机会都没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于一在复习期间的早晨拍下的自习室)

所以,她觉得高校内卷似乎像韦伯口中“理性的铁笼”一般,工具化的目的理性使得人们一切将效率最大化作为唯一原则,而这必然导致价值理性和实质理性的坍塌。她反思道:“我们被困在内卷里的处境,就像是魔鬼工厂里的样子。每个人都被迫成为按照秩序去劳动的零件,循规蹈矩做着被规定的事情,走被划定的唯一的路——竞争的路”。

不只如此,于一还认为,内卷使得很多同学都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无意义感,每天的学习生活像重复劳动一样枯燥,付出巨大的努力刷分,但是突然又会意识到这些努力将被同样在努力着的别人抵消掉。最后的结果是我们还是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已被榨干。

于一认为,对于复习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假如自己没有体验过,哪怕最正确的经验放在自己眼前,因为尚没有意识到它对自己的重要意义,我们压根就不会重视它”。

她认为,应抱着“雕琢自己的知识和成绩”的想法去复习,对自己的每一份笔记都要有一种确切的获得感,一点一点往上垒,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

在整个复习阶段,虽然心态没有出现过巨大的波动,但于一也需要学会和那种不断弥散的崩溃情绪做斗争。“一篇阅读没写好,或者今天的进度没赶上,都会突然让人消极又无力”。

于一认为考研是一件非常消磨人意志的事情。在此期间,她的情绪变得不稳定,经常和男朋友发脾气,并且认为自己很有理,她形容那时自己会有一种所有人都应能够体会并宽容自己的预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复习期间,于一的男朋友送了她一只“将军鸡”,寓意“得胜”。)

“但是实际未必这样,别人其实还是没办法感同身受。这是一种一举一动都牵动自己的未来的感觉,真的让人特别压迫”。

所以,于一认为影响考研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心态。虽然面对考研每个人都很难完全放平,但是还是要学会勇敢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甚至争论。

回顾这一段考研经历,于一用“狼狈不堪”来形容。她觉得自己几乎停止了所有考研之外的阅读和思考,失去了表达能力和感受力。

最后,她以爱默生的名言作结:“我不想赎罪,只想生活。我生活是为了生活本身,不是为了观瞻。我愿她真实、平等,不愿她因光彩夺目而动荡不定。我希望她健全,甜美……我要的是‘你是一个人’的证据。”

(文中林三、葫芦、小明、于一均为化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别范安成》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去理解呢?

曾为齐安成内史,故称范安成。范岫比沈约大一岁,是沈约的好友。与沈约一样,范岫很早就失去了父亲。沈约为竟陵八友之一,而范岫曾任竟陵王萧子良的记室参军。范岫的诗文不如沈约写得好,但学问非常广博,沈约十分佩服。范岫被任为安成内史是在永明后期。当时沈约仍在京任职,作此诗予以送别。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初冬钓鲫鱼实用技巧

初冬是指进入冬天后第一个月,此时小型水库、江河都先后都进入枯水期,鲫鱼为了越冬仍旧处于积极摄食状态,因此初冬也是钓鲫鱼的好时节,但必须根据鱼情和水情调整饵料、钓法等,下面一起来看一看冬钓鲫鱼实用技巧吧!

凹凸有致 丰满美胸魔法

丰胸饮食维他命C:葡萄、西柚等,防止胸部变形。TIPS睡觉时不要戴文胸,有人误认为睡觉时戴文胸可避免胸部外扩和下垂,这是不对的。美胸魔法想要拥有凹凸有致身材吗?

试管婴儿开始之前要准备些什么

所谓“不打无准备的仗”,试管婴儿同样如此,只有在开始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够游刃有余的应对试管婴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比如说身体状况的调整、试管婴儿所需证件的准备等等,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够更好的促使试管婴儿成功。下面,老资料网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试管婴儿开始之前要准备些什么吧。

什么是点茶

也许还有好多人对点茶不是很了解,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那今天小编在此为大家解惑一下,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点茶法是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点茶是分茶的基础,所以点茶法的起始当不会晚于五代。朱权"崇新改易"的烹茶法仍是点茶法。明清更普遍的还是壶泡,即置茶于茶壶中,以沸水冲泡,再分酾到茶盏(瓯、杯)中饮用。

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积极调养身体,因此他们需要了解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并知晓解决措施。为此老资料网采访了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主任医师聂立红,来给我们讲解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的基本问题有哪些。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了解基本的血糖控制目标,还应该知道一些糖尿病的症状表现以及处理措施。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