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11岁上中科大,18岁读博的神童谢彦波,为何被美国列为潜在威胁?

在现代医生上有一种病症叫做阿斯伯格症,它类似于孤独症,多发于儿童时期,主要表现为孩子的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以及与人沟通困难等。以往我们总认为天才都有一些怪癖,实际上像牛顿、爱因斯坦等人,都是阿斯伯格症的患者。

由于交往上的障碍,这些孩子往往会更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所以有时会在某方面表现出过人的能力。但并非所有患有阿斯伯格症的人都能化身为一代传奇,因为一旦无法与人进行正常交际,对于未来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有一位患有阿斯伯格症的少年天才,他11岁就进入大学,18岁开始读博。本来应该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杰出的成就,但他却被美国读博时列为潜在威胁遣送回国,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谢彦波出生于1966年,他的父亲是湖南医学院的物理老师,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他一岁的时候就交给了奶奶抚养,到了上学时父母才将其接回身边。但是没相处多久,他们就发现儿子的语言沟通能力似乎有些障碍,性格沉默不说,说话时还总是很生硬。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父母就有意对他进行引导,渐渐地谢彦波才变得活泼起来,但是仍然不会主动和别人说话。他没事的时候就自己一个人看书,而且是看晦涩的数学书。有一天父亲回到家发现谢彦波拿着自己柜子里的高等数学在翻阅,他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儿子不过五年级而已。

父亲想知道他的数学能力到底如何,就出了几道初高中的数学题给谢彦波测验,没想到他拿起笔就开始计算,不一会儿就全部做完了。父亲拿着他写的答案仔细看了看,结果竟然全都对了,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儿子是个小天才。

凭借这样的天赋,谢彦波小学毕业后就进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这一年是1978年,少年班第一期开班,谢彦波以11岁的年纪成为了最小的学生。他的学习能力很强,但是在班级里有点特立独行的味道,也自视过高,不愿和别人交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5岁那年他提前本科毕业,随后又攻读硕士。读硕士的三年导师于渌院士就发现了这个学生性格上的缺陷,不过他认为谢彦波是个科研上的好苗子,没有为难他。18岁硕士毕业后再读博时,性格问题就成了谢彦波人生路上的一大障碍。

因为处理问题时不会变通,态度又很强硬,他同博士导师的关系逐渐恶化,最后没能拿下博士学位,只好转而赴美留学继续读博。在普林斯顿大学,他拜读安德森教授的门下,后者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如果从他这里博士毕业,前途可想而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谢彦波再一次没能把握住机会,他在一次论文选题中选择了一个批评导师的理论的主题,这个行为触怒了安德森,加上他平时就太过高傲,安德森也对这个学生越发不满意。这种情绪在北大留学生杀死美国教授事件发生了达到了顶峰,校方认为谢彦波继续留在美国是对教授人身安全的潜在威胁,于是他被遣送回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两次读博无果的谢彦波最后以硕士身份在中科大任教,校内关于他的争议声很多,关于他的传言也从未间断。对于这些他本人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但是他的人生,其实是葬送在了自己的手里。他的故事也是给了更多人警示,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这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