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知识份子的工资,看完你还认为当年知识份子很清苦吗?

知识分子,是一个民族中的精英,他们担负着民族文化的传承的责任,也肩负着学术和道德文化的弘扬。他们不仅是民族科技力量的中坚,也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很多人曾有误会说,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的知识份子生活曾非常清苦,生活水平曾非常低下。下面就这个问题,我们用事实来澄清一下。

当然,首先,我们得声明,当年的国家初建之际,百废待兴,基础薄弱,当年的主席遇到开心的事对自己的最大奖励也仅仅是一碗红烧肉,所以,当时的物质条件你肯定不能拿来和今天比,我们只能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来做比较。让我们来看看当年的知识份子是不是真的如某些人说的那般清苦。

我们知道,在我国的工资制度中,工资都是和级别挂钩的,所以,让首先我们来看看当年的知识份子评级情况。56年,我国正式开始给所有知识份子重新定级,下面是一些知名的各大大学教授在55年时的级别。

大名鼎鼎的陈寅恪、李达、陈垣等当时是二级,而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当时是四级,而那位因娶了民国第一美女林徽因而今天不绝于网络的梁启超的二公子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当时定是五级,还有满门精英的北京大学的哲学家冯友兰老先生定的六级。

在随后56年的评级中,为了统一提高知识份子的待遇,55年的五级以上的全部都定为一级教授,(南开大学吴大任除外),六级的大部分定为一级教授,一部分为二级。七级的个别为一级,大部分定为二级。也有过55年的九级被定为二级的个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刘盼遂。

所以在56年的评级中以前的级别不是评级的依据,当时评级的标准是:

要达到一级工资待遇这个级别必须"学术造诣较高。在科学上有突出的成就和贡献,达到或接近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能指导重大的科学研究工作,担任科学博士研究生的学术导师"。

二级工资待遇,则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其中之一:"学术水平较高,在科学 研究、生产技术、文艺创作等工作中,有较为显著的成就或重大的贡献,能指导科学研究工作,担任科学学士(即副博士)研究生的学术导师"。

或者"辛勤地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和科 学研究工作多年,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教学工作经验,能担任教授职责范围以内的教学工作,在培养科学技术干部的工作中有显著成绩,在教育界有一定声望的老教授。

这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一,就学术水平说,是全国知名的。

二,就专业范围说, 是有关专家公认的"。

在当时的各大高校中,北大的系主任一般都是一级,教研室主任都是二级;其他重点如清华,南京,复旦,交大等,个别系主任一级,一般都是二级,教研室主任三级为主;再下一级学校,系主任个别二级,一般三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过不同学校评定标准不同,复旦的级别就是压得较低的,好几位30年代的留洋博士只定为3级,4级。还有就是当时的经济,社会学和财会方面的级别也定得比较低,只有北大经济系除外,(有一位一级,7位二级!),但中南财经大学:全国院系大调整中调入的47名海归教授中(其中有博士10位),三级教授3人、四级教授7人、五级教授10人,没有一名一、二级教授。

56年评级的时候,原本的基本原则是"两头尖,中间大"。但北大是个例外。北大当时共有教授170人,副教授48人,评上一、二级教授的高达近百人。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北大当时在教育界的龙头老大地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当时别的高校重新定级后师资力量也得到加强,如复旦教授,副教授人数从院系调整前的90人增加到190人;南京大学重新定级有教授86人,副教授26人;南京工学院有教授56人,副教授19人;但浙江大学在调整后元气大伤,到66年前教授数一直没超过35人。

这些知识份子的级别说完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当年的工资待遇标准。

这个"级别工资标准"是从56年10月后开始实行的,之前实行的是1955年7月起实行的工资标准:见下图1,2.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2

图中1-3级的工资是兼有正副校(院)长头衔的教授级别,教授是到11级;付教授是9-13级;讲师11-20级;助教19-24级。

下图是56年后重新定级后的工资级别,这里补充两点:一是通常说的如"三级教授"是指拿高教3级薪金的教授或副教授,不过3级的副教授很少(如华师大的陈旭麓)。另外网络上有些文章说,1-4级是正教授,4-6级是副教授,这是不准确的。正教授最低是高教6级,副教授最高是高教3级,见下面表和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3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4

图中就包含有5级教授如张秋海等,有6级教授如沈思岩等,有4级副教授如张安治,张肖虎等。

再就是要说明下的是,当时的调级时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市的工资区类很特别,执行的是5.33类:高教1级是339元,2级是282.5元......,更确切的是,南京等市79年前是4.33类,79年国务院调整工资区类别:"三类工资区的,改按四类工资区工资标准执行;四类工资区的,改按五类工资区工资标准执行"后,南京等市就是5.33类了,再到86年9月起变为6类工资区了。

说完高校的工资定级,我们再来看看当年知识份子中别的技术和教育行业的工资调整,下面是工程技术人员和中小学等工资标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图是工程,农,机等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总(副)工程师相当于教授职务,工资级别从1级到4级。所以总工程师最高的是一级工程师,也有是三级工程师。一级工程师的工资比一级教授的工资少7%,级差比高教小。

三级工程师的工资和三级教授的基本一样了(只差1元)。不过这里是说的都是国家技术等级。行业还有自己的企业工资标准,见下图:这是一份上海企业工资标准,这里的1到3级和国家技术1到3级相比要差30%多。曾看到有回忆文章说有人那时是一级工程师工资200元,那其实就是企业的一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海某企业的工资标准

下面我们再看看56年定级后各级别的学校的知识份子的工资标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图是全国中专教学人员工资标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图是全国中学教学人员工资标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图是全国小学教学人员工资标准

从这些表中,如果你的父母当年是知识份子,你基本可以根据当年你父母领多少工资而推知你父母的级别了。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56年定级后有一个特殊规定,即党员比非党员同级的话要少拿一定比例的工资,这个比例是,工资200元以上者少拿2%;100~200元者,少拿1%。如6类地区2级教授工资为287.5元,党员教授则拿281.7元;高教8级的讲师为106元,党员则拿104.9元。而18级以下,党内外工资是相同的。所以一个单位级别相同的教授,党员和党外教授的工资数也有些差别。

当年的物价水平我们就不多说了,熟悉那段历史的老辈人都非常熟悉,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的平均生活费仅为八九元,一个大学生一月的生活费十元钱,还能有闲钱买点书或零花。更关键的是医疗免费和住房免费,生活压力非常低,所以,即便上面最低工资的小学教员一个人生活也是绰绰有余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一位老辈人曾回忆说,75年退休前,他父亲做了十多年的副教授,他的级别应该是六级,或者五级。当时他的工资要养活我们一家七口,还要接济他的侄儿外甥,还有老家姥姥的一家人。当时的钱真的值钱,人们对物质上的要求也低得再不能低。

而从上面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教授最高的工资已经相当于大军区司令(上将)或省委书记的工资,这在民国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教授最低工资也相当于厅局级干部的工资,平均算下来,教授的工资200元左右,相当于一个市委书记的工资。如果是学部委员的话还有100元的职务津贴,总计加起来445元,甚至高于当年主席的404元的工资。

我们更具体地分析看看,绝大多数一、二、三级教授和总(副)工程师在解放前就身居高位,所以解放后拿高工资这件事本身就体现了对其学位、资历和知识的认可和尊重。并且很多解放后才提级的高教和工程技术人员,其工资也在66年前超过了同龄同资历的政工人员,更是数倍于工人的工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工资是一方面,知识分子的待遇在56年后也得到了大幅提高:除了工资高,当年还有一个特别规定:"对高级知识分子一级人员每人每月供应肉四斤,白糖二斤,甲级烟两条,鸡蛋三斤;对于高级知识分子中的二、三级人员,每人每月供应肉二斤、白糖二斤,甲级烟两条,鸡蛋两斤"。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这已经分别是部级和厅局级干部才能享受的待遇了。

曾认识一位解放后才提级的高工,他感慨说,其实当年国家真的看重我们的价值,虽然不断要求我们改造思想,与工农大众同心,但在工资和待遇上可从没亏待过我们。此人的工资就高于本院的副院长和副党委书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年在那样一个百废待兴的困难年代,国家对知识份子的重视,对知识分子的待遇是相当高的。国家对知识份子的生活上的关心也是足够的。而某些人以点带面,所说的那个时代知识份子生活非常清苦这个说法应该是不准确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时代正在飞速变迁,但知识份子对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他们对这个民族的贡献远不是那些明星们所能相比拟的。尊重知识份子,是一个民族正在走向理性的代表,也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必要。今天的我们,希望能越做越好!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