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674分考进清华,采访中痛哭,父亲每日挑200担沙供他读书

前言

上个世纪,高考是中国青年学子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由于社会资源有限,高考的名额只有部分优秀学生有机会获得。因此,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往往削尖了脑袋往大学里挤。在那个时代,高考的竞争力比现在更强,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都不为过。只要谁家出了一个大学生,那家必定会成为十里八乡羡慕的对象,无论那位大学生将来的命运如何,是否能出人头地,只要他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已经做到了光宗耀祖。

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人越来越重视对下一代全方位的教育。许多开明的家长渐渐意识到,高考并不是孩子通往幸福人生的唯一道路,也不是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唯一途径。在孩子成才的道路上,考卷上的分数不能证明什么,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考高分的学生。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将“条条大路通罗马”挂在嘴边,认为在这个遍地大学生的时代,学历不是通向圆满人生的唯一通行牌。正文

2011年,一名有着15年从业经验的老师,在网络上发布的帖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帖子的内容是“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帖子主要是探讨了家庭教育对人思维方式和性格命运的影响,发人深思,引人唏嘘。这一观点在当时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直至今天仍被许多人奉为真理。一位教育学专家针对这个论点,做过一番调查和研究。他通过走访贫困学子,关注其学习生活状况,得出一个结论:家境贫寒的学生虽然大多努力上进,但是能获得的教育资源太少,知识面也比较窄,即便能够通过高考这一大关,或许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

针对“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言论,不少人持反对意见,也引起许多人的不满,不少人表示自己出身贫寒,但凭借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社会有许多领域并不是凭人脉、眼界能站住脚的,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强大实力。

拿一个以674分考上清华大学的男孩来说,他就是一个众人口中的寒门学子。这个出生在湖南的贫困学生名叫杨堋,他的父亲每天挑200担沙供他读书。谈及家庭和父亲,杨堋在采访中忍不住痛哭,他表示自己从小就比别人努力,为了考上最好的大学,他从未有一天懈怠过,辛劳的父亲和贫困的家庭是他努力拼搏的动力。杨堋对记者说,他从不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相比于辛劳的父母来说,这点课业负担根本算不了什么。最让杨堋觉得煎熬的不是来自学业的压力,而是自身已经成长为大小伙子,却暂时无法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愧疚和无奈。

杨堋的父亲曾因车祸导致手臂粉碎性骨折,当时去医院做了钢板接合手术,出院后医生嘱托杨堋的父亲,要尽快将手臂内的钢板取出,否则患处到冬天会疼痛难忍,甚至有再次骨折的风险。然而仅仅是因为将钢板取出需要花费5000块钱,杨堋的父亲一直咬牙坚持着,没有遵医嘱将钢板取出。即便杨堋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父亲也舍不得花费三个月工资为自己的健康买单,就这样硬生生地忍耐着,父亲手臂上的钢板让身为儿子的杨堋心疼不已,他担心自己离家后父亲的手臂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为了赡养80多岁的父母和负担两个孩子的学费,父亲拖着病痛的手臂坚持到沙厂做苦工。杨堋的父亲每天要挑200担沙子,每袋沙子约重120公斤,比一个成年男性的正常体重还要重的多。这个习惯了隐忍的中年男人,一担一担地挑起家庭的重压,即便是儿子考上清华大学,他也只能暗自开心,等到晚上22点多下班后,才能回家庆祝。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繁重工作并没有磨灭杨堋父亲对生活的希望,谈及优秀的孩子们,他感到十分欣慰和骄傲。杨堋他以674分考进清华,采访中痛哭,父亲每日挑200担沙供他读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杨堋的母亲除了操持家务,照顾两个孩子以外,还要到田间干农活,父亲要在外做工,家里的农活全落在杨堋母亲身上,她每日起早贪黑,十分辛苦。想到父母牺牲健康来供自己读书,杨堋内心感到十分心酸,但为了不辜负父母的辛苦付出,杨堋只能化心酸为动力。在校学习的过程中,杨堋从未想过和其他学生一样在操场上肆意玩耍,或在小卖部逗留,除了吃饭睡觉,他只能一遍一遍刷题、学习,并且在高考前自学了大学教材。杨堋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拿到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的家人感到十分欣慰,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纷纷前来祝贺,他们开心地表示“村里几十年才出一个大学生”。

考上清华大学之后,杨堋毅然报考了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当记者问到从事核工程相关工作是否是其心中理想时。杨堋表示:他目前最大的心愿是早日挣钱,减轻家庭负担,回报父母,果断报考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主要还是因为可以减免学费,并且每月补贴500元生活费。虽然毕业后必须到中国核工业集团工作五年,但能很大程度上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杨堋的故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寒门学子即便在成才后也难以放下家庭的羁绊,在人生大事的选择上,影响他们决定的往往是经济因素,从某些方面来说,寒门学子很难为自己的理想而活。不过寒门出身的杨堋即便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没有按照自己的理想和喜好,但他从未放弃过追逐自己想要的人生。大学期间,杨堋除了努力学习以外,还会通过兼职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让人欣慰的是,他的思维并没有被经济条件束缚,作为工科生,当他认为自己有必要学习文科思维时,立即着手学习工商管理作为第二学位,成为清华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众人以为杨堋会选择投身社会,早日赚钱养家,谁知他做了一个对自身发展非常有利的决定,本科毕业的杨堋顺利进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成为一名核能工作者。曾经为家人健康而痛哭的高中生,已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当初为了减免学费而选择的核工专业,也即将成为杨堋的终身事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结语

总而言之,寒门难出贵子的言论过于片面,家庭环境确实会对个人性格命运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无法断言。可以肯定的是,家境绝不是一个人能否成才的评判标准,更不是有志青年成才道路上的阻碍。中国50%的家庭,虽然算不上贫寒,但远远没有达到抛开努力谈成就的高度。就目前中国社会对学历的重视程度,和教育资源的公平性来说,高考仍然是普通人突破阶层局限的一个重要途径,甚至是唯一捷径。愿每一个身处贫寒家庭的莘莘学子,都能怀揣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努力走出经济困境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