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老师邱婷:有一天,他居然叫了我一声“妈妈”

在我们身边,有一群“奇怪”的人。

他们在说话的时候,

经常手舞足蹈,

还经常哭的稀里哗啦。

他们不求桃李满天下。

对他们来说,学生越少,他们越高兴。

他们,是特教老师。

又是一年教师节,我们走进贵阳市儿童福利院,倾听特教老师的故事,替所有孩子对他们说一声节日快乐,您辛苦了!”

斌斌的故事

2013年,邱婷作为一名康复治疗老师来到这里,如今已经是第8个年头。邱婷现在所教的班级一共有5名学生,都在3岁以下。

初来乍到,邱婷有点不习惯。虽然所学的专业囊括了康复治疗等知识,但此前她并没有接触过这些特别的孩子,她担心自己做不好。为此,邱婷开始新一轮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实践。

邱婷为孩子做康复训练

“时间一久,我发现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纯真可爱。”邱婷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和孩子们越来越亲密,有些孩子甚至会叫她“妈妈”。

斌斌,今年4岁,因为是脑瘫患者,斌斌显得比同龄的孩子要小一点。

来班里时只有三个月大,个子特别小,因肌张力过高,他全身僵硬无法动弹。”初次见面,身为人母的邱婷看着斌斌,十分疼惜。

她给斌斌定下来小目标:3个月学会抬头,6个月学会翻身。用物理康复的手法平衡斌斌的肌张力,每天都2次,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50分钟。

斌斌恢复得很快,没想到2个月后,斌斌已经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会抬头了。“头部动作是发力的起始,只有先把头抬起来,躯干和其他部位才能动。”提前实现第一个小目标的邱婷十分兴奋。

邱婷给孩子做康复训练的专业器具

斌斌开始学会翻身,学着爬行。但是这次斌斌的进步很慢,将近一年,他的学习都没有任何进展。为了鼓励斌斌,每次训练邱婷都会变着方地给他一些奖品,有时候是玩具,有时候是零食。

突然有一天,斌斌做出了一个四点爬行的动作。看到这一幕,邱婷很惊喜,她确信:这一年的训练并没有白费,斌斌一直都在进步。学会爬以后,斌斌开始学习站立和行走,意味着训练的部位已经到了骨盆,康复的速度就会加快。

终于,斌斌2岁多时便会走路了,3岁时被调去了启智班。

“到了启智班后他开始学说话,有一天,他遇到我,居然叫了我一声‘妈妈’。”回忆起斌斌对自己的态度的变化,邱婷很欣慰。虽然已经转班,但是每次上下学,斌斌遇到邱婷都会主动打招呼,有时候还会在午休时主动找邱婷玩。

邱婷的期盼

“我希望他们以后能越来越好。我希望他们能走出福利院,走进社会,过着正常的生活。工作,结婚,生子。”邱婷说。

“孩子的感情从不说谎,你越对他好,他越亲近你。”邱婷骄傲地说。

这8年来,经邱婷治疗的孩子大约有四五十个,年龄在3个月至18岁之间,都是脑瘫患者。

邱婷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叫姚姚的孩子。当初,接管姚姚时,他已经13岁了。孩子的年龄越大的,康复难度越高,操作越困难。由于肌张力异常,姚姚有一只手一直是抬着的。邱婷需要用外力干预,改善姚姚的肌张力。

“有次,我在对面教室的一台电脑桌面上看见了一个文档,打开一看,像是一部电子小说。别的老师告诉我,这是姚姚写的。”邱婷说,她很惊讶,虽然身份有缺陷,但是姚姚这么有文学修养。

由于手指变形,姚姚的大拇指根本用不了,打字时只能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击键盘。“平均打一个字需要3秒左右。”邱婷告诉记者,姚姚从2019年6月开始写小说,至今一共写了3万多字。

从全身僵硬、无法动弹到慢慢学会奔跑,即使奔跑的样子不太一样,速度也没有那么快。邱婷所教的孩子,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是被她视为珍宝,也让她明白了自己工作的意义。

“我希望他们以后能越来越好。我希望他们能走出福利院,走进社会,过着正常的生活。工作,结婚,生子。”邱婷说。

来源:多彩贵州网记者 张鸿杰 吴蔚 曹轶

编辑:赵野平

编审:安轶伦

审签:王幸韬

标签: 邱婷 斌斌 姚姚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