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女儿每天幼儿园带伤回家,怀疑老师又怀疑同学,一看监控我哭笑不得

瓜妈说:

前不久,一位粉丝妈妈在微信上跟我聊了件很有意思的事儿。

她女儿今年刚入幼儿园,经常带着伤回来。胳膊、脖子上时不时会有抓痕。本以为女儿一直在被欺负,兴师动众地去找老师,结果真相揭晓的那一刻,却让她十分尴尬。

事情起初是这位妈妈问我,女儿经常带着伤回家,要不要去找老师问问。

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受点小伤也正常,我建议她先别着急,最好先跟孩子聊聊,看她能不能把事情说清楚。妈妈后来问孩子身上的伤是谁弄的,问了几次,女儿都说是“东东弄的”。

我建议她教给女儿下次遇到东东弄她的情况,及时找老师帮助。

过了几天,妈妈跟我说“好像没用”。那天女儿回家,小胳膊上有一条又长又深的划痕,明显出过血又干掉的样子。她就心疼了,问女儿“是谁给你弄的”,照例又是“东东弄的”。

追问,“东东怎么弄的”?

女儿很详细地讲了过程,说东东拿了个很尖的三角形积木,把她的胳膊划伤了……

妈妈说,以前受伤不严重也就罢了,但这次她不得不找老师聊聊了。

过了几天趁工作不忙,她请假去学校找老师,想先看看当天的监控,了解下女儿受伤的过程。

万万没想到,女儿说被东东弄伤的那天,人家东东根本就没来上学!这也太尴尬了……她怎么也想不到女儿那么一板一眼、有模有样的描述,竟然都是假的!

妈妈微信上问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女儿怎么会骗人了呢?

01

当心,我们可能掉进孩子想象的坑

其实,这不能全怪孩子,5岁前的孩子天马行空描述一些事情时,并不是道德意义上的说谎,这个阶段的他们,往往分不清想象和现实的区别:

2~3岁:想象与记忆混淆,想象完全无目的。

3~4岁:自由联想的无意想象,内容单调。

4~5岁:仍以无意想象为主,开始出现有意成分,内容丰富但零碎。

朋友女儿可能是玩耍时无意中受了伤,事后自己并不知道怎么搞的。但当妈妈一次次重复追问“谁弄的”时,她的小脑袋就自动开启了想象模式。

瓜瓜小班的时候还经常跟我说,他和奥特曼一起吃午餐呢,其实是用想象力夸大自己能力的表现,很多男孩子都会有这样的阶段。

我们可以在平时的陪玩中,多鼓励孩子自编故事,画奇思妙想的图画,借此充分释放和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随着娃年龄的增长,锻炼得多了慢慢就能分清想象和现实了。

02

引导式问话可能导致孩子“说谎”

我还遇到过一个更极端的例子,也是因为孩子一句话,把大人吓得不轻。

也是一位粉丝妈妈,非常着急地在微信上问我,3岁多的女儿可能被熟人猥亵了,要不要报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仔细问了经过。

原来,那天妈妈带女儿去取快递,结果在楼下遇到邻居叔叔在遛狗。女儿很喜欢那条小狗,就跟小狗玩起来了。

然后妈妈问她,你是要跟妈妈去取快递,还是跟小狗在这里玩?女儿选择跟小狗玩,她就去取快递了。前后也就两分钟的时间,回家的路上,女儿就说叔叔摸她屁股了!

妈妈一听当时就头皮发麻,很紧张地追问,“叔叔怎么摸的?是这样摸一下(妈妈用手在娃屁股上轻拍一下),还是手伸进去摸的(妈妈把手伸到娃大腿中间)?”

女儿马上回答,“是手伸进去摸的”。

妈妈一听就急了,过来问我怎么办。

我安慰她不要着急,先去了解下附近有没有监控,如果有,最好先看监控,掌握事实再报警。

后来了解到有监控,但保安说要先报警才能查看监控。妈妈又纠结了,担心报警后,面对警察的盘问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影响。

后来,在近凌晨2点钟我收到这位妈妈的信息,最终她还是报警,然后去调取了监控。不过,结果却让她非常意外,因为监控显示,叔叔根本都没碰到她屁股,只是在她蹲着跟小狗玩的时候,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当然这个意外的结果,是最好的结果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事后我们在讨论这件事时认为,或许是妈妈的“主观引导式问话”导致娃出现了记忆偏差。

当孩子说“被摸”以后,妈妈表情紧张+动作演示问娃“是手伸进去摸的吗”。3岁多的孩子,从妈妈的表情觉察到事情似乎很严重,再被一引导,就先入为主地顺势回答“伸进去摸”了。如果没有引导,孩子可能根本想不到还有“伸进去摸”这种摸法。

所以想了解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经历时,尽量避免主观引导式问话。比如当我们问孩子“你被谁打了”,得到的答案往往就会是“我被谁欺负了……”。

我一般在遇到状况时,会这样问瓜瓜,“能告诉妈妈这是怎么弄的吗?”用开放式的问话,尽量中立平静地鼓励孩子说,更有利于他客观地还原真实情况。或者如果孩子太小,还不能很好地表达,可以跟他用“角色互换游戏”来还原事情过程。可以跟孩子说,“妈妈演你,你演叔叔,我们演一下刚才叔叔怎么摸你的好吗?

瓜妈最后说:

今天跟大家聊这两件事,不是说小孩子的话都不要信,特别是像第二个案例里面小女孩儿说自己被摸的这种涉及到人身安全的事情,父母尤其需要提高警惕。不论真假,当下一定要把事实搞清楚

但今天文章要提醒大家的是,当孩子告诉我们某些情况之后,我们心里要有个声音说“我需要首先了解下情况”,尽量不被孩子的话带偏,或还不了解事实就先情绪崩溃。

特别是刚入园的小朋友,第一次离开家,他说的学校里的那些情况,在爸爸妈妈这边往往是草木皆兵、很容易紧张的。敏感是对的,但咱们也要知道,现阶段的孩子表达还不是很成熟,也还不能很客观地描述一件事情,这时候需要咱们有个理智的判断,再帮孩子梳理还原过程。

另外我发现,同一个年龄段的小娃,女孩子的复述能力往往要比男孩子好。班级家长群里大家聊天,发现女孩子回家往往能说出在学校做了些什么,而大部分男孩却不能。

前段时间小助手老公下班回家,遇到邻居家今年刚入园的女儿。问她学了什么,马上就唱起了“洗手歌”。对比自家儿子,中班了还都不能完整将学校的东西复述出来,小助手老公吐槽自家儿子“定是学渣的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真不能这么早给孩子下定论。天性使然,女孩更趋于安静,也更乐于与父母沟通,更容易配合父母,并且专注力往往比男孩更好。而男孩好动,很容易被打扰,他们对各种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咱们男孩妈妈不要以女孩的安静乖巧来要求男孩,尊重孩子各自的天性,给男孩子们一点时间,他们会慢慢成长起来哒。

标签: 幼儿园 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