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是碗毒鸡汤,日本已经宣告失败,中国家长却仍追捧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网络发达的时代,地球变得像个村庄,国内外的新鲜事不出家门都可以尽收眼底。

因此,当教育方面遇到问题,家长也会下意识到网络中寻找答案,但网上的一些教育理念真的靠谱吗?

前些日子家长群里有位妈妈分享了一则倡导“快乐教育”的文章,我看后思考良久,想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我认为,“快乐教育”就是一碗毒鸡汤,很多父母误解了它的真正含义,正在一步步把孩子推向深渊。

事实上,日本早就尝试过“快乐教育”,但很多年前已经宣告失败,可惜中国家长今日却仍然追捧,对其深信不疑。

从“快乐教育”中走出的“平成废物”

日本从2002年开始推行“快乐教育”,为减轻学生负担降低课业难度、不对学生进行排名、不公布成绩、学习内容减少三成……

这个情景是不是很眼熟?是的,说白了就是减负。

原本的目的是培养出有创新力的人才,可现实并未如愿,反而打脸。

原本日本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数学处于第一的位置,但实行“快乐教育”后就迅速跌到了第六名。

而且这些孩子长大后,只会享受当下,根本不关心未来的处境,只关心以自己为圆心半径3米之内的事,他们沉迷网络、游戏,不止不想工作,甚至恋爱都懒得谈,被人称为“平成废物”。

最终,日本政府不得不与这种教育方式诀别,经历了较为惨痛的教训。

中国正在流行“快乐教育”的风潮,但结果如何呢?真的能让孩子们快乐吗?未必。

为什么“快乐教育”不快乐?

1、孩子易养成懒散的习惯

孩子的自制力本身就弱,习惯都是不断的管理教育才培养出来的,学习本身是件枯燥的事,成长更是反人类的。

如果小时候就实行这种“快乐教育”,很多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放纵自己,成为一个“混世小魔王”。

长此以往自然很容易变得懒散、没规矩,如何让他静下心来体验书中的世界呢?

2、缺少奋发向上的激情

适当的压力即动力,这会让人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确实很放松,但一旦安逸成为习惯,孩子的竞争意识必然会有所减退,抗压能力也会下降。

或许在学校,孩子可以不用担心名次的问题,但企业是不会迁就员工能力弱的。

所谓“快乐教育”,只能让孩子在校园内开心,而在他之后的漫漫余生中,又有谁能承担起这份责任呢?

由于缺乏知识,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工资甚至不够养家糊口,还能快乐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在社会上无法立足

所谓的“快乐教育”看似是给孩子减负,但并没有考虑如何让他在社会上立足。

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生活不易,多才多艺”不止是一句网红标语,更是写实描述。注定这一代孩子要了解更多的事物,融会贯通,才能创新创造,否则很快就会被机器人代替。

就算是天才少年,缺少后天努力,最终也只会“伤仲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们能做的,绝对不是给孩子一个甚至都不用写作业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而是让孩子寻找自己的价值、成就所在,然后引向属于他们真正的快乐。

免得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教育?

其实“快乐教育”,被很多人曲解了。

这一概念最早是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的,他是这么说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完成某些硬性要求,而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这个学习过程也应该是快乐的。

了解最初的定义后,我们就不难明白了,快乐教育并不是让孩子为了追求快乐停止学习的步伐,放弃了教育的结果必然是个悲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正确的快乐教育,是让孩子感知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出内心的求知欲,带着热爱学习。

这需要家长用技巧把握,不要给孩子灌输填鸭式教育,只为了高分学习,而是让孩子真正受到教育,且这个过程是充满成就感和快乐的。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