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1

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现在孩子的第一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

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我有时候在思考,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会推动民主进程。

为什么呢?

首先,人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却还是秉承老一套。

现在的孩子需要的是话语权、需要尊重、需要平等的对话。

这也就是我们职场上马上要面对的93年以后的人。

曾经有个老总找我,说他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来讲”,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他说:“我为什么不可以讲?”于是这个老总就看不懂了。

我跟他说,你要看懂他们话语权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让他有话语的可能性,他就到网上去说,你堵不住他的。

这是对我们传统教育文化的一种挑战,你要面对的,是我们的教育怎么来衔接。

只有把它衔接好了以后,孩子才能够平稳地过渡,这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2

当今的孩子知识面宽广

现在的孩子所受的教育并不局限于学校那点知识,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通过四通八达的网络、通过资料、通过各种各样的书籍。

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性,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时候信息很少、书也很有限,老师就是万宝全书。你也别指望你做这样的老师,或者说你可能得不到这样老师的感受。

老师不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否定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其实这就是时代的特征。

在上海,有的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

老师在教室里面讲加拿大,学生说,“我在加拿大待过很长时间,老师你去过加拿大吗?”

那么各位,这个书怎么教?

真正的教育,不是照着几十年前的教材来读,而是教给孩子真正对他们生命有用的东西!

3

当今的孩子都很善良

我们所有的1993年以后孩子的父母都会说他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有一点,孩子是非常善良的。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理由如下:你在马路上,但凡看到一个乞丐,小孩子的脚步就有点迈不开了,他会拖住他妈妈尽量慢一点,实际上他想让他的妈妈捐点钱给这个乞丐。

小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爱,他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

他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这样的人他一定善良,一定有爱心。

爱心不是空穴来风,爱心是有条件的。

现在的孩子具备了基础条件,所以他有同情心,他同情弱者,他爱别人。所以他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代人高多了。

因为不同的身世,两代人的道德水准是不同的。

这个时代的孩子,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这一代孩子是有充满爱心,且没有那么多痛苦与限制的。

我们那些“怕”以及旧有的观念,放在他们身上,已经不合适了。

4

当今的孩子现实感非常弱

当今都市的孩子现实感非常弱,这也是教育的结果。

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

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比如说现在的中学生都在玩“手办”,人数大概比例是1/4。“手办”是以日本动漫为模板所制作的那些玩偶。他一个人跟这些玩偶在玩,有的时候玩偶还带一些色情,一个男孩子玩到他会爱上这个玩偶,然后就会在虚拟世界里捣鼓真实感。

他们在网上交流,似乎这个玩偶是一个活人一样,最后他反而在真实世界里有虚拟感。两个人在网上聊好了以后准备见面,坐在一起,居然没有话,结果说,“我们网上去说吧,再见。”

就到网上去说了。

有一个场景,几个四、五岁的孩子,他们在一间没有大人的房间里。如果我们以常识来看,这个房间一定翻天了,地上都是水,弄得一塌糊涂。但现实是,这个房间鸦雀无声,每个小孩都很安静,比老人院还宁静。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们“一不怕死,二就怕苦”。

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会过什么什么苦日子,他会跟你说,“不可能的,如果到那天我会去死的。”

人家连死都不怕还会怕什么?让我们怎么教育?思考一下:我们现在中小学的德育活动应该做什么?

因为孩子们现实感很弱,学校应该提供这种帮助,模拟法庭,模拟超市,模拟社区...

有一个高中生跟我说,学校请来一个老掉牙的战争年代的老军人跟他们说,“我们战争年代如此艰苦,你们这些人现在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天天想着穿名牌。”

那个高中生说,“老爷爷,你们革命不是为了我们穿名牌,是为了什么呀?”

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真该动动脑筋了。孩子缺什么?你要给他什么?

德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我们要把孩子培育成一个心智健康的人。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他的人格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曾经有一个重点中学的学生,她带了一个手机给我们看,她说,“老师,我们在玩这个东西”,我一看吓一跳。

玩什么?

一人割自己一刀,很好玩吗?这种行为我们怎么理解?这就是现实感缺乏的表现,他必须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可惜,我们教育者全然不知。我们只知道他的成绩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下来有太多的因素。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他的内心的一些痛苦点。

5

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很高

我们来看他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为祖国奉献,为人民奉献”,现在的孩子是“我的世界我做主”,我要成为我自己。

我们的教育允许他们吗?我们给他们展现自己独特生命的平台了吗?我们允许孩子自由发展想象与创造力吗?

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这边,说他就是非要留长头发,穿自己的衣服,校服到门口就脱掉了,结果教导主任跟他说,要不剪头发就不准。

后来我打电话给他班主任,我说,“你知道吗?这个孩子的动漫知识,我连做他的小学生都不配。你把一节班会课给他,让他展现一下做好的PPT,我相信他从此就会改变。”

这个是我们现在孩子的又一个特征所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你要压抑他,他就抗争。抗争的途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跟你打闹,有的孩子跟你冷战, 我们说他们“叛逆”。

为什么“叛逆”?是因为你不允许他长大。

叛逆有“硬抗”这样的形式,就是你说东他一定要说西,你说要好好读书考高中,他就跟你说要考职业学校。“硬抗”还好一点,如果“软抗”就麻烦了。

如果老师、家长“强大无比”,是“不可战胜的”,孩子反抗的能量应付全部转移到里面,结果各类精神问题都出来了,导致现在15岁以后的孩子,各种心理疾病、神经症高发。

家长急了、学校慌了,学生的心理状态越来越糟,可很少有人知道是为什么,一味的洗脑、压制。

我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父母或者老师,可以重新了解下这代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若你是正好处在这个时代中的独生子女,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观察一下你的家庭,你的环境给你造成的影响。

标签: 孩子 玩偶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