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考超难数学题,平均分0.31,数学家看后表示:这题超纲了

在中国有一套独特的人才选拔制度,那就是高考。纵使如今很多人开始声讨高考所谓的“一考定终生”,认为应当推崇素质教育,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高考的存在在目前来看绝对是利大于弊。

高考给了无数寒门学子一个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方式,给了无数骄纵的学子一个努力拼搏的目标。这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之一,而这门考试的历史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之久。

中国的高考制度来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传承的九品中正制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现象的出现,以至于朝堂上官官相护。

有才能的士子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导致朝堂固化,官员结党,门阀们的家族权力已经超过了皇权,这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非常明显的,像是顶级门阀王家跟谢家,甚至拥有跟皇室叫板的能力,“铁打的门阀流水的皇帝”可不只是一句玩笑话。

因此隋朝统一后,隋文帝为了解决门阀结党的问题,开始选拔有才能的士子入朝为官,这就是科举制的雏形。

可是这项决策还没有实施几年,隋朝就被推翻。唐朝建立之后,唐太宗李世民也深深认识到了权力收归中央,遏制世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继承了隋文帝的人才选拔方式,并正式开启了科举制。

武则天在位时期对科举制加以改进,开创了武举,不仅文人能够通过考试证明自己,武将同样也可以;同时文科的科举也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不仅仅限于我们所熟知的明经科以及进士科。

不过话说回来,进士科还是比较重要的,毕竟素来又“三十老明经,五十老进士”之说嘛。进士虽然难考,但是所做的官相当高,以至于唐朝中后期的宰相和六部大臣基本上都是科举考试中的进士出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古代读书一点都不比现在容易,甚至更加困难,十年寒窗苦读,甚至数十年寒窗苦读都是正常事。古人从读书开始,每年政府都会设置童生试,考中的就成为秀才,然后再进行州试以及全国的科举考试。

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考试方式很熟悉?这就和现在的一层一层的考试一样,从小学上初中需要小考,从初中到高中需要中考,从高中到大学需要高考,这样一层一层的人才选拔制度是中国目前选拔人才的基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高考本来是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是为了选取有能力的人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从而培育出更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但如今高考的难度逐年增加,尤其是有一年江西省的数学考试,平均分仅二十六分,这一点又是为什么呢?数学这个学科主要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这样的学科,擅长的人做题得心应手,不擅长的人哪怕是想破脑袋也没办法下笔。2008年,江西省的学生们在下午的数学考试中,不论是平常数学成绩好的还是不好的,全都皱紧了眉头,这题目太难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特别是最后一道14分的大题,哪怕是一些参加数学竞赛的尖子生,想破了脑袋也依旧没辙。最后统计分数的时候大家发现,这道数学大题江西省考生的平均分才0.31分,近三十万的考生之中没有一个人获得满分,最高分才9分,可见其考试难度有多高。

这件事情被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和教育家张景中先生知道了,但哪怕他看到试题后都摇头表示:“这题超纲了。”他认为这样的题目不适合做为高考题出现在考卷之中,哪怕放在数学竞赛中也是非常困难的题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之所以考试难度会越来越大,跟如今的高校扩招有着不小的关系。高考扩招后录取率年年攀升,一些高等院校为了能够拉开学生们的差距,选取更加符合招生要求的学生,就会倾向于提高考试难度,这样才能将学生水平划分出来。

高校们这样的想法自然对出题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哪怕再用难题拉开差距,但江西省的这次数学考试还是难度太大,这样的题目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反思,看来在全民教育的这条路上,还需要更加合理的去规划。

标签: 高考 数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