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事件频出,是时候跟孩子聊聊这个话题了

近几年,学生自杀的现象频繁发生。

去年12月15日,四川泸州,龙马潭区某小区。一小学生留下字条后跳楼,字条内容令人心酸:“我活的太累了,现在只希望能多睡一会”。

今年3月17日中午12时许,广东河源市紫金县某小区一中学生坠楼身亡,现场惨不忍睹。家长赶到现场后,抱着坠楼学生哭得撕心裂肺。现场目击者表示,学生疑在学校被批评后, 回家又遭受家长的批评,一时想不开选择跳楼。

3月25日,河南郑州财经学院学生王某盛持刀自杀。王某盛连续几日出现精神恍惚的迹象,23日,同宿舍3名同学送其下楼过程中,王某盛突然用刀扎向自己颈部。过程中致使前来劝阻的宿管员王某英和同学赵某受伤,王某英和赵某无生命危险,王某盛经抢救无效死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没有想过,这些孩子选择用这种惨烈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真的理解死亡的意义么?死亡到意味着什么?生命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这些问题是否有人和他们讨论过?

是时候来和孩子讨论一下“死亡”这个话题了,刚好最近就是清明时节,借此契机来进行。

为什么讨论死亡?

生与死,是每个人乃至每种生物都将经历的阶段。

关于“出生”的话题,我们相对会更加的积极主动的给孩子进行解释,无论是利用绘本还是故事动漫等形式进行展示。

“当爸爸妈妈相爱了,我们想要有个宝宝,于是爸爸将一颗小种子放在妈妈肚子里…………”诸如此类,充满辛福愉悦的气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可一旦涉及到“死亡”,当孩子提问时,我们往往含糊其辞:“她\他睡着了,去了另一个遥远的地方”。

似乎“死亡”是一种禁忌,是一种避讳,是一项避免被孩子知道太多理解太多的内容。

可事实上,我们对孩子的回答,往往决定了孩子对“死亡”的认知与理解。

孩子的不解、好奇与困惑,让“死亡”对于他们来说越发的神秘,甚至被认为是一种解脱,而对其缺乏敬畏之心。频频发生的校园自杀事件,也应该引起大家的警惕。

我们应该在死亡真的到来之前让孩子真正了解死亡,坦然面对孩子的提问,开放的、诚实地讨论死亡,让死亡成为父母和孩子正常谈论话题中的一部分。

这或许很难,但只要尝试去做,带来的结果会远远比让孩子独自去理解“死亡”件事情要好。

什么时候讨论死亡?

死亡是父母和孩子正常谈论话题中的一部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突然有一天就要和孩子聊上一大堆,孩子可能非但接受不了,甚至产生恐惧。

就如同关于出生、关于性教育一样,根据孩子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认知水平在他们接触到关于任何”死亡”相关,或者是主动提问时都可以和孩子进行讨论。

其实“死亡“这件事一直存在孩子的身边:

比如,家中饲养的宠物,如小金鱼、小鸟、小猫小狗死去了等等。路边看到的小动物,如踩扁的毛毛虫、晒干的蚯蚓、压碎的蜗牛等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们都可以在这时如实的告诉孩子,它们死了。

死亡如何说出来?

常常会有很多父母给孩子描述的是“它们睡着了;它们去找它们的爸爸妈妈了;它们去了另一个地方生活“等等,这些都是不真实的。

睡着了和死亡完全不是一回事,睡着了的人是还会醒来。

用睡着了去代替死亡,孩子会对死亡的意义产生混淆,有的孩子会产生害怕睡觉的情绪,甚至有的孩子认为死亡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是睡着了。

讨论死亡时尽量采用真实的描述。死亡代表生命的终止,意味着消失了,没有了。

对于小一些的孩子(0-3岁),可以客观的描述发生的事情,这只毛毛虫压扁了所以死掉了,它们再也不会动了,不会吃饭睡觉了,也见不到它们的爸爸妈妈了。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3-6岁),可以配合绘本慢慢理解死亡的概念,如人死了大脑也不再工作了,听不到也看不见了,心脏也停止了跳动,也不会有呼吸了,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离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要禁止或者担心孩子说出“死“,孩子说出来的时候就是最好的讨论时机。但也不要去威胁恐吓孩子例如“ 你不吃饭会饿死“等

如何引导孩子的情绪

无论我们在家庭中是否开始讨论死亡的话题,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孩子的提问中会出现“死亡“这个词:

妈妈你会死吗?我会死吗?他为什么死了?

心理学家皮亚杰在研究儿童对死亡的认知时提到:在2-7岁的时候,孩子对死亡所产生的焦虑既是短暂的,又会一再发生。

他们会对死者产生罪恶感(比如“他是因我不守规矩而死的”)。他们害怕被抛弃,认为死者是从一种存在方式转换为另一种存在方式(比如变成了天使)。

对于“死亡”,孩子有分离或者被剥夺的情绪感受,他们害怕分离、害怕被抛弃。

因此在跟孩子讨论“死亡话题”时,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婴幼儿时期的爱的抚触、爱的拥抱;对于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当他相信无论何时何地发生任何情况,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他、保护他。

“爸爸妈妈还会活很久很久,一直等到你长大,有了你自己的孩子。你也会一直陪伴他,爱他等他长大。每个人最终都会老去,最终会死去。“

当孩子长大一些还可以共同阅读绘本、理解生命的存在是有始有终的过程。

正如电影《寻梦环游记》中展示出来的死亡,是生命的结束,却不是爱的分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死亡并不会改变逝者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会改变对他的爱。虽然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但是我们会思念他、爱他。

即使是真的有这一天到来的时候,爱会给予我们力量。当孩子充满爱的时候,他或许就不再纠结这个话题了。

生命的意义

正因为生命的有始有终,我们的生命才更加充满意义,因为希望努力地将生命过得更加美好。

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他愿景并且给予鼓励和支持,比如当一名医生,帮助生病受伤的人,当一名理发师,给大家理出好看的发型……

甚至是就想和爸爸妈妈每天在一起,听爸爸妈妈讲故事,吃一个甜筒冰激凌……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兴趣,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的存在都很重要,每个生命都很宝贵,都值得被尊重。

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爱、被尊重、被支持,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价值。

当他感受到了这些,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难和挫折,他也会坚信生命是宝贵的,他不会轻易就放弃。

本文作者:罗文婷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更新于2021年04月06日,经马蕾孕哺育科普信息组审核。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科普信息,避免公众被错误认知和谣言误导,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判断和处理。个人的哺育问题需要与母乳喂养咨询师讨论或咨询。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孩子 毛毛虫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