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孩子做的这件事,导致上千人感染新冠!第二波疫情迅速反扑……

两个缺少教养的孩子

引爆第二波疫情反扑

前不久,两个孩子一波“熊操作”,直接导致上千人感染新冠。

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呢?

5月9日,两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从国外回到澳大利亚。

回国后的几天,这家人陆续出现新冠肺炎的症状。全家接受了核酸检测。

等待结果的日子,一家人被带进了澳大利亚墨尔本维多利亚州的Rydges酒店进行隔离,那天是5月15日。

隔离期间,两个孩子第一次感受到“不自由”的局限,身体里的洪荒之力无处发泄。

就在酒店房间里,这两个孩子竟然做出了“世界末日”般的举动:

他们在酒店的房间墙上涂大便……

当家长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

房间的墙上和各个角落被孩子弄得不堪,臭气熏天,自然没办法继续住在里面。

面对这样的情况,酒店非常大气,决定接手处理。

酒店的安保人员带着他们换了一个房间,全程还有一些护士也进过这个房间。

不仅如此,酒店为了缓解两个孩子的焦躁情绪,这家人被允许暂时离开房间,活动范围包括酒店走廊。

就这样,每天在安保人员的陪同下,他们还在酒店里走动。

换房间后的第三天,5月18日,这家人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出来了,阳性。

在他们随意走动的三天里,一家人几乎接触到酒店的整个工作人员……

一个礼拜之后,5月25日,这家人入住的Rydges酒店两名安保和一名工作人员被确诊;

6月18日,酒店工作人员的确诊人数扩大到17人。当地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调查,酒店17例确诊病例当中,有14例与那一家人有关。

而根据当地媒体报道的数据,此后每天新增病例都以两位数增长;7月6日起,当地新增病例以每天三位数增长。

进入8月,当地新冠确诊的病例中抽取了1589例,有1577例都与Rydges酒店相关。而这一家四口就成了当地9成确诊病例的源头。

8月21日,当地累计报告了17852例新冠确诊病例,至此,第二波疫情在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州反扑了……

之前澳大利亚每天确诊的人数都比较少,是西方世界防范疫情的楷模。

而这次疫情在短时期内快速反扑,迫使当地州长在8月宣布该州进入“灾难状态”,施行宵禁,每天晚上8点到早上5点,市民除了上班、接受治疗,其余情况必须待在家里。

而宵禁要持续到9月13日才能结束。

网友在惊呆过后,也表达了愤怒的情绪:

“酒店的工作人员很有可能就是在清理墙上大便时被感染上新冠的……”

“这样的父母到底还能不能教育孩子了?”

“就没见过这样的家长,他们应该为死去的人和糟糕的经济负责任!”

“房间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清理,隔离就应该老老实实的隔离啊!”

这一次,虽然搞破坏的是两个孩子,但是网友统统把矛头指向了他们的父母……

这也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子不教,父之过”。

熊孩子的背后

往往会站着装聋作哑的熊家长

大家还记得,之前上海玻璃博物馆熊孩子的“折翅”事件吗?

当时,国内首位玻璃艺术博士为自己刚出生的女儿创作了一对玻璃翅膀,并给这幅作品起名《天使在等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女儿满满的爱。

这件作品被放在博物馆里展览。

就在展览期间,两个四五岁的熊孩子对展品外的围栏熟视无睹,并且闯进围栏,使劲拽着玻璃翅膀,还把一只翅膀损坏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令人气愤的是:从孩子闯进围栏到用力摇拽的过程,孩子母亲一直在现场,执著地用手机在拍视频……

创作者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并没有追究孩子的责任。她决定把被损坏的作品留在博物馆,改名为《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件残破的展品肯定会让更多的观众感到好奇,博物馆把当时的监控画面打印出来,配在《折》的旁边,用以警示更多的参观者……

每个有恃无恐的熊孩子背后,一般会站着一个不可理喻的熊家长。

如果说熊孩子是一潭污水,那么熊家长毋庸置疑就是污水源。

之前,在知乎上有个提问:“摧毁一个熊孩子,到底有多难?”

网友们前仆后继地回答这个问题,各种惩罚、摧毁的方式应有尽有……

事实上,真正困难的并不是怎样打击熊孩子,而是怎样叫醒熊家长。

孩子是家长的第二张脸

之前,一位作家讲过自己乘机时的一段经历,让她记忆深刻。

有一次,她登机后发现自己的座位竟然挨着母子三人,一个母亲带着两个男孩儿,大的不过10岁,小的也就四五岁……此情此景让那位作家的心情一下子低落下来。

很多有乘机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身边有两个小孩,这一路上别想安静、消停。

果然,飞机刚起飞,两个小男孩非常兴奋,开始一言一语地嗨起来。

作家无可奈何,正要带上耳机闭眼休息,就在这时,两个男孩的母亲冲着两个孩子,伸出手指,放在嘴边“嘘”了一声……

于是两个男孩立刻乖乖地闭上嘴,直到飞机落地前,他们都没有再大声地说过一句话。

作家并不知道,在登机之前,这位母亲到底用什么方式教育两个好动的孩子,又用什么方法保证两个孩子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但作家对这位母亲的肃然起敬油然而生。

作为家长,是有责任教育好孩子的,孩子在外面一言一行是规规矩矩的,这份体面不光是为了给其他人带来舒适感,更主要的是为了孩子好。

孩子有家教、有素质,将来融入教养好的圈子概率更大;

如果孩子肆意妄为、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恐怕没有人愿意接纳这样的捣蛋鬼。

教养力,才是家长的核心竞争力

当有些孩子习惯了被父母纵容、娇惯,这些孩子就会用肆无忌惮的方式为人处世;

而另一些孩子,虽然年龄尚小,但是能在公共场合保持有素养的姿态,自小便能收获到“懂规矩”带来的益处。

孩子是不是被周围人接纳、喜欢,很大程度并不取决于别人的眼光,而是自身的言行。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能使孩子终身受益,所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利己”,而不光是迎合别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第二张脸。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家长总说“如果你在外面捣乱,那就是在丢我的脸”。

很多家长没有浓妆艳抹,但是孩子的教养却是家长最美丽、最高级的灵魂。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心灵作家张德芬的书,记得她曾说过:教养孩子其实不需要什么技巧。

重要的是什么?是“底气”。

是以身作则的底气,父母本身三观正,素质底蕴深厚,才有资格教育孩子什么当做,什么不当做;是温柔坚持的底气,在孩子是非观尚未形成前,父母对于正确方向的坚持,是对孩子必不可少的引导;是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教养,从来不疏范的底气……

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是明辨是非的好孩子,也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令人生厌的熊孩子……

星猫园长非常欣赏的一段话,今天和大家分享:

教养是原生家庭传承给孩子最原始的灵魂,也是爱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所谓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

像前面开篇说的那两个孩子,因为家长疏于监管,两个孩子的做法,使得当地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不知道这家人将来如何自处,那两个惹祸的孩子一生会背负怎样的压力?

有人把养孩子比喻成放风筝:

家长手里的线往哪边引,风筝就往哪头飞,最后究竟是能乘风而起,还是起步即落,考验的就是原生家庭的本事,是父母的教养力。

星猫说

熊孩子,在方方面面造成的损失都是无法估量的。我们总习惯说,孩子还小。没错,我们这个社会对孩子可以宽容,但不会无限期宽容,更不会原谅熊孩子的家长。

不管微信如何改版,

星猫亲子家园都在这里,按时守候!

不想错过我们每日的精彩推送,

就将“星猫亲子家园”设置为星标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标签: 孩子 新冠 疫情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