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有望用基因疗法进行干预,让孩子不再“内向”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或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因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包括不正常的社交、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自闭症患者超1000万人,每68个孩子中就有一名自闭症患者,而且患病人群还在持续增长。

自闭症的病因尚不清楚,主要与遗传、家庭等因素相关。但能回归正常生活的自闭症患者不到10%,大部分将伴随患者的一生。

遗憾的是,目前,自闭症尚无有效的疗法,以康复干预治疗为主。早发现、早确诊、早干预,自闭症患儿有望得到治愈。

▌揪出“幕后黑手”,自闭症有望基因干预

发表在《遗传学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表明:

研究人员对400多名SCN2A相关疾病的患者进行了完整的遗传和临床分析,通过一种标准化的形式将临床特征与基因异常联系起来,有望对这类疾病更好的改善识别和进行临床干预。

目前已知的自闭症相关基因有上百个。此前,有研究显示,SCN2A被认为是最有可能与自闭症有关联的基因,有可能改变患者的感官知觉。

SCN2A基因在细胞中产生一种关键类型的钠通道,编码包含31个外显子,主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基因在神经系统中高度表达,与癫痫发作及自闭症相关。

而且,具有SCN2A基因变体的个体具有多种临床特征,在这项研究前未有归类。

为了更好地正确关联遗传数据和表型数据,研究人员采用了HPO方法(可标准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允许将其“翻译”成类似于遗传数据的方法)。

随后,研究人员从近二十年来发表的文章中,提取了与SCN2A相关疾病的表型信息,涵盖了2001年至2019年医学文献中对该疾病的所有描述。

在413个个体中,总共得出了10860个HPO术语的临床注释,其中有562个独特术语。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将临床特征与特定的基因变异联系起来。

例如,蛋白质截断变异,即缩短基因编码序列的遗传变异,与自闭症和行为异常有关。错义变异,或遗传密码的改变,导致产生一种不同于正常预期的氨基酸,与新生儿癫痫发作有关。

通过简化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三个主成分占了数据集中1/3的表型变异。这一发现有助于更好的定义SCN2A相关疾病中的亚类,为精准医疗提供帮助。

未来,研究人员有望通过基因干预措施,纠正SCN2A基因突变,为这类神经障碍患儿带来全新的基因疗法。

好医友提醒: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的热门疗法,目前在美国,基因疗法也开始进入自闭症领域。特别是对于一些单基因导致的自闭症相关障碍,前景可期。不过,基因疗法虽值得期待,但不应等待,目前仅在研究阶段,离临床应用还有相当长的时间。

患者家长如果发现小孩子有以下几种表现,如语言障碍突出;兴趣狭窄,行为刻板且重复;孤独离群,喜欢独处,不愿与他人建立联系等等,就一定要注意了。

一旦孩子出现异常的行为或者语言习惯,尽快带孩子进行专业的检查。早发现、早干预,经过规范的康复干预,帮孩子尽快回归社会生活。

参考资料: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3-clinical-landscape-gene-linked-epilepsy.html

haoeyou.com/druginfo/2021046074.html

标签: 自闭症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