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二本学生大学考研到985,而不是高中努力去名校呢?

每到开学季,当新生来到学校之后都会抱怨学校的不好,和自己理想的大学差距太大,开始抱怨为什么当初高三的时候不好好努力一下呢?这种想法在大一的时候还很轻微,到了大二大三的时候知道了了解了就业压力,知道了985,211大学和自己二本院校的差距之后,就开始好好努力,考研争取上岸名校,那问题来了,早知道二本大学有很多不好,为什么当初不在当初高三的时候努力考到985,211呢?这里面也有很多成因,我们一点一点来分析。

一,家庭因素

高中的时候只听到父母说要考一个好大学,什么985,211双一流,再加上视野受到限制对于这些方面的了解更少,还有的一些农村家庭甚至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父母的文化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如果父母的文化程度高,能够带给孩子的影响也就越大,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也更加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和兴趣爱好,那么带给孩子的视野范围也就更大,让孩子知道差距之后,就能够好好努力读书,考上一所好大学。

相反较低,视野接触有限,对于好大学和不好的大学了解有限,身边的人都都说要努力学习上个好大学,但是由于视野受限,孩子根本不知道普通大学跟名校在资源上有这么大的差别 而且当时对各个行业以及自己擅长和喜欢的工作根本不了解。没有真正了解其中的差距,对于社会层次了解也有局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二,大学视野更加广泛

在高中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周围都是成绩差不多,家庭差不多的人,再加上学业压力,相对来说圈子较小,但是来到大学身边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各有各个的目标和追求,有的同学各方面能力强,还没有毕业就已经签约了公司,还有的自主创业收获了第一桶金等等,相处下来会认识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距。

再者来说在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时候,走出了校门和全国大学生进行同台竞技,这个时候也是认清自己的一个好机会,也可以了解985,211里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备战状态。当我们了解到和差人的差距之后,认清现实之后,不再是井底之蛙,就开始好好努力了,二本学历不够,那么就考研,研究生的学历在就业的时候更容易受到青睐,如果是一些985,211研究生,一些城市还有优惠扶持政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三,工作就业压力

在高中的时候还没有体会到就业压力,经济来源都是来自父母,甚至到了大学很多学生还是依靠父母给的生活费作为经济来源,到了大学之后开始做兼职,开始接触社会,就开始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一般的公司要求全日制本科以上,好一点的公司或者大厂都要求是985,211院校毕业的全日制本科以上的学生,这个时候深知学历不够的尴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于是开始发奋图强,改变学历唯一的方式就是考研,这也是唯一的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了,虽然毕业之后可以考取非全日制研究生,虽然教育部要求这两类研究生在就业的时候企业要平等对待,但是实际上不可能,显然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更高,这也是为什么985、211的学生想通过考研来努力考到985,211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四,地域环境不同,教育资源差距大

很多院校对于不同地区的录取分数不一样,比如都使用全国三卷的云贵川地区,贵州省的历年高考分数线都要低于四川,在四川一个二本分数在贵州可以上一本线,读好点的一本院校,然而在竞争力大的四川只能读一些较差的公办二本院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的学生真的很努力,在高中的时候也比较优秀,但是由于地域不同,出生就在教育大省,竞争压力特别大,比如河南省,河南省只有一所211大学郑州大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再来说教育资源方面,好的地区和偏远地区师资力量差别大,虽然现在线上教育很方便,但是谁又是通过网课学习,直接考上985,211的呢?所以获取知识的途径还是来自学校老师,这样一来就有了直接的差距。有的学校一本上线率可以达到80%,实验班几乎人人考上一本,有的学校二本上线率才80%,一个班考上一本的学生往往才几个。

五,自己的年少无知

高中的时候比较懵懂,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对于好大学更是一无所知,也没有意识到考一个好的大学对于自己未来的重要性。白首方悔读书迟但是在高中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呢?只有到就业的时候,找工作的时候才意识到白首方悔读书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后,无论身处哪个层次,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都需要不断努力,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答案,只要有积极向上的心,在哪儿都会发光发亮。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