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怪象”:必考科目,平时不学,多数学生却能满分!

所有初三学生的中考必考科目,平时却不学,只需要考前进行集中训练,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得满分,这一“怪象”在大多数学校都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这一“怪象”背后又有哪些现实的无奈?

中考“理化生实验”考试,平时老师只做演示试验,考前才集中“突破”

理化生实验考试是中考必考科目,以30分至50分的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但是在很多学校,平时各个实验室都是大门紧闭,学生根本不上实验课,平时老师们只做演示实验,学生不用动手,只用观看老师做就可以了。在一分必争的考试面前,难道学校对理化生成绩不重视吗?

并不是这样的,学校有针对理化生实验考试的绝招:“考什么、练什么”的考前集训。

初三年级理化生实验考试的前一周,学校会停上其他所有学科,针对理化生实验考试的“必考实验”进行专门训练,考什么实验就针对性的训练什么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反复实验,直至达到满分。

平时不学,考前集中“突破”,看似效果明显,其实并不符合教育规律。

平时不动手操作,考前集中“突破”有弊端

台积电嘲讽:“中国有14亿人,却连高端的芯片都无法造出来。”

荷兰光刻机巨头也跟着讽刺:“就算把图纸直接给中国,中国照样无法造出光刻机。”

为什么中国造不出芯片和光刻机?

中国缺人才吗?

中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就接近1000万,哪怕1000个人出一个科学家,那也是1万人。中国近5年的毕业的理科生,是美国的10倍之多,可是真正尖端的理科人才却并不多,我们更是缺少大量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中国的孩子们在初中开始接触物理和化学,物理和化学也是中、高考的必考科目,但是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学到的只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老师们只做演示实验,却不让学生动手操作,很大程度上让孩子们失去了学习兴趣,一旦失去了兴趣,只是为了得高分而学习,就注定很难有大的成就。

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考前中集中“突破”,结果考试得了高分,却让很多学生对这些学科失去了兴趣。这也是在高考实施“3+1+2”的地区,很多学生放弃物理学科的主要原因。

别小看平时的动手实验,正是在动手实验中,孩子们的兴趣才能培养起来。这种“考什么实验,就练什么实验”的做法,只是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成绩,但是弊端却是让孩子失去了学习这些学科兴趣,实则危害很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校也有自己的苦衷

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需要多很多实验,学校需要配备专职实验教师,但是在很多学校,理化生教师本来就比较紧张,能正常开设课程就不容易了,学校根本就没有专职的理化生实验教师,所以平时只能让教师给学生做演示实验,学生自然就没有了动手的机会。

理化生实验考试作为中考必考科目,学校也是很重视的,平时不让学生动手实验,考前集中训练的做法看似有效,但是却让大多学生失去了兴趣,这才是最大的隐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希望此“怪象”能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为各个学校配足配齐足够的理化生教师,平时就放手让学生做各种实验,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只是为了考试,才把考试要求的实验完成,其它的实验一点也不做!

标签: 中考 高考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