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费统计图”出炉,共分5个档次,看看你属于哪一档?

多数大学生无法一边兼顾学习,一边负担自己的生活费,家长也不舍得让大学生因为生活费问题而“奔波劳碌”,所以每个月都会给大学生支付一定金额的生活费。

但是不同大学生的生活费标准也是不同的,还有些大学生因为不太会计划性消费,经常还没到月末,钱就花光了,只能找家长“接济”。

大学生找父母要生活费时,经常会使用的“小手段”

第一种,哭穷手段。很多大学生是被家长捧在手心里的,自然不忍心他们在外面受苦,但有些家长为了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有再一再二,就不允许有再三再四了,所以并不是每次哭穷都管用。

第二种,直接发表情包示意。这种方式的成功率并不高,特别是有一些大学生平时很少和家长说话,一张嘴就是想要钱。奉劝大学生在学习之余,不要总是想着玩,多给家长一些关心。

第三种,向家长展示“文采”。有些大学生兜里没钱时,会作一首小诗,当家长看到孩子如此优秀,一开心就可能会赚几百块钱救济。看来学习真的很重要,老师、用人单位和家长都吃这一套。

第四种,给家长说搞笑“段子”。有一些大学生也不知道在哪里学来的搞笑段子,自己兜里没钱了,就给家长说“一只小螃蟹没钳了”。话说这还得是个思维敏捷的家长,要是我,还真有可能看不懂呢。

大学生的生活费给多少合适呢?这应该是困扰很多家长和大学生的困惑了,家长是给多了怕大学生铺张浪费,给少了怕吃受委屈,而大学生拿多了怕家长手头紧,拿少了怕自己不够花。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份出炉的大学“生活费统计图”,共分5个档次,看看5个档次差距有多明显,也让家长作为给生活费的参考,大学生也看看你属于哪一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学“生活费统计图”出炉,共分5个档次

第一个档次,1000元以下,勉强维持温饱。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月生活费在1000元以下的大学生主要集中的甘肃、江西两个地区,这与当地的消费水平有关。这个金额如果放在北京,可能连吃饭都不够。

第二个档次,1000到1500元,需要算计着花钱。享受这个档次生活费的大学生人数比较多,由于大学食堂物美价廉,大学周边的消费也不高,所以如果省着点花,是完全够用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三个档次,1500到2000元,基本实现吃穿不愁。笔者身边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都是在这个标准的,吃穿是肯定不用发愁了,有些懂事的大学生,还会用省下来的钱,定期给家长买礼物。

第四个档次,2000到2500元,基本实现消费自由。能支付这个档次生活费的家长,对大学生是相当“宽厚”的了,建议大学生不要因为“钱多”就经常去校外消费,还是要把更多的时间利用到学习中。

第五个档次,2500元以上,大学生中的富人。生活费这么高的大学生数量并不算多,多数会集中在一些消费比较高的一线城市。建议这类大学生要懂得知足,不要拿到高额的生活费,还想要更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学生不应该“攀比”生活费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在乎的不应该是衣服的品牌、鞋子的价格,更不一定攀比谁的生活费更高。而是要将心思放在学习上,比一比谁去图书馆的次数多,比一比谁期末考试成绩高,比一比谁的社会活动中表现更出色。生活费多并不代表大学生能力强,生活费少也不代表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差。希望大学生理性看待生活费多少的问题,日常花销要注意节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3个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会“计划性消费”

第一个,将每个月的生活费“预存”一部分,作为备用金。这样当某一个月消费支出比较高,或者想要和同学一起去旅游时,备用金就派上用场了。

第二个,将每个月的生活费“按周”平分,这周花多了,下周就要少花。为了提升学习效率,我们会通过学习计划去合理分配时间,生活费也可以通过计划去合理消费,不要试图花完了就找家长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三个,减少不必要的消费,不要超前消费,避免高额消费。大学生可是接受了多年的教育,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应该很清楚。与其追求一些不适合大学生的东西,不如去想想你应该考取哪些证书。

标签: 大学生 大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