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女孩幼儿园总被欺负,亲戚很疑惑:泼辣妈养出的女儿咋那么怂

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打地洞。

专家也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什么样,孩子就有样学样,最后也会变成父母的样子。

那么,按此逻辑,家长泼辣,孩子自然不是好惹的。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朋友阿兰就是一个火爆脾气,在亲戚眼里,那就是一个泼辣蛮横的女人。在家里当女王,说一不二,老公和公婆都依着她,在单位也是妥妥的女强人,喜欢对手下发号施令。可偏偏她的女儿特别胆小怯弱。

阿兰已经记不得女儿在幼儿园里被别的小朋友欺负过多少次了,虽说只是小朋友间的抓扯推搡,但每次听老师谁谁打了她女儿,或是谁谁抢了她女儿的玩具,她就气不打一处来。

她很郑重地跟女儿说:“谁打你,你就打回来!谁抢你东西,你就抢回来!别怕,妈妈支持你!”

女儿很认真地点头,但并不会真的那样做,她不论是被打还是被抢东西,都只会哭。

阿兰只好跟女儿说:“你要是不敢还手,你可以去跟老师说,让老师来处理。”

女儿再次点头,但最后还是只会哭,她就是不去告诉老师。

阿兰怒了,放学的时候,守在班级门口,接到女儿,就跟女儿说:“昨天是哪个小朋友打的你,你给妈妈说,妈妈来处理!”

女儿只是低垂着头,还是不说。

阿兰肺都要气大了。

亲戚们都说:“泼辣妈咋养出的女儿那么怂啊?”

幼儿园是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在这里,他们需要跟别的孩子一起共享资源,孩子们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难免会发生冲突,吵架、打架、抢东西都是常有的事。

只是面对冲突,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

有的孩子特别霸道,不高兴就上手打,喜欢的东西,上来就抢,也不管别人乐不乐意。

有的孩子不主动去攻击别人,但若遇到攻击,会很自然地反抗。

还有的孩子却是逆来顺受,他们绝对不攻击别人,还经常会主动谦让别人,而且就算被欺负了,他们不会想去反抗,而是选择哭泣,然后等大人来处理。阿兰的女儿是属于这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位在幼儿园当老师的朋友说:“那些懦弱的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位特别强势的家长。

懦弱的孩子,和强势的家长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的。

孩子的懦弱,正是强势的家长造成的

1、因为家长缺少对孩子足够的尊重。

如果孩子在家里,经常被家长呼来喝去,稍微做错一点就各种指责谩骂,甚至拳打脚踢,那么,孩子的内在生命力无法释放,会形成懦弱的性格,在家如此,到了外面,当她被攻击时,她也会很自然地选择退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因为家长对孩子进行了语言催眠。

越是强势的家长,越容不下孩子的脆弱。只要孩子表现出一点懦弱和胆怯,家长就会忍不住去评判:“你咋那么懦弱?一点也不像我!”

家长如果经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被不断地催眠,慢慢地,他会认为,对啊,我就是这么懦弱和胆小的,这是天生的,我没办法去改变。

这种自我认知被孩子不断地强化,你给他贴的“懦弱、胆小”的标签就会进入他的潜意识中,成为他性格的一部分,让他真的变成一个胆小懦弱的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因为家长忽视了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性格,有的安静,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外向,但偏偏有的家长无法接受孩子原本的样子,总想按自己的喜好去塑造孩子,这造成了孩子的痛苦,也增添了家长自己的烦恼。

孩子的天性并不容易改变,若家长想去强求,会让孩子更加无法接受自己,更加自卑。

4、因为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

有的孩子从小到大都被家长呵护着,什么事都有家长出面解决。

玩具被抢了,家长把玩具要了回来。

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家长出面教育了小朋友,并让小朋友道歉。

如果孩子的所有问题都有家长帮忙解决,久而久之,孩子会特别依赖于家长,他不相信自己能解决。所以,当被欺负时,他只会哭,因为他知道,只要哭了,自会有人来帮他解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5、因为家长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乖孩子”的人设。

越是强势家长,越希望孩子顺从,做一个好孩子。

但矛盾的是,他们无法忍受孩子在外对其他的人太过顺从。

孩子的思维方式,在幼儿园这个年龄段,是比较固化的,缺乏变通。在他们的思维里,好孩子不打人,也不抢人。当他顶着一个“好孩子”的人设时,他是无法像“坏”孩子那样行动的。包括抢东西和打人。即便是去把属于自己的东西抢回来,反击那个打自己的人,他也无法说服自己去动手,因为那样就不是好孩子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边界,做好这3件事就好

1、 尊重孩子,接受孩子,让孩子大胆地做自己。

如果你的孩子天性温和,就不要强迫他去变得一个强悍的孩子。如果他比较安静,就不要去强迫他活泼好动。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就按他本来的样子接受她,爱她,就好。

父母对孩子深深的认同,会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从而生长出内在的力量。

2、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常带孩子外出,多跟其他小朋友互动玩耍。

若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有了摩擦和冲突,一定不要第一时间跳出去帮着孩子处理。

家长需要退一步,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

玩具被抢了,就让孩子自己去要回来,若孩子不敢,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去,给他壮胆。

大多数情况下,若对方的家长讲道理,最后这两个孩子会一起玩得很好。

这能让孩子明白,冲突和摩擦并不可怕,只要用对方法,最后可能会转向好的方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 用发展的眼光,让孩子慢慢成长。

家长不用太过焦虑,慢慢来,孩子的改变总在你不经意之间。

一个真实的案例,我的侄女小时候特别怂,被别的小朋友打了,只会哭,你让她还手,她死活不会动手。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她小学三年级。

哪知只过了一年时间,在她四年级的时候,情况改变了,她居然成了班里的女汉子,男生都怕她。因为一次偶然的反抗让她发现,其实没啥可怕的,她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虫儿妈妈说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家长造成的。当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别急着去指责,先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哪里没做好呢?

教育孩子,并不是1+1=2这么直接,可能是需要从1开始,走过很多曲折才能找到答案。

毕竟,孩子不是一块橡皮泥,你想怎么捏就怎么捏的,他还有内在的生长规律哦。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