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叶飞上将的妻子,人称“新四军才女”,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

老一辈的共产党员们,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了大半生,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呕心沥血。如果没有他们的出现,很难想象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向他们致敬。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女性,她是叶飞上将的夫人,人称新四军的“才女”,其一生都为教育事业做贡献。此人正是王于畊。

王于畊1921年出生于保定,早年在保定女师求学时就投身于革命 ,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参加八路军 ,在115师学兵队学习。两年后,王于畊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便开始了自己的革命征程。

人称“新四军才女”

1938年,新四军军部及战地服务团从南昌移师到皖南。服务团下设戏剧、民运、歌咏、绘画及舞蹈等几个组,王于畊分在戏剧组。

在云岭,王于畊主动参加战友们自发组织的“早读班”,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得到女生队长以及团领导的支持。

王于畊喜欢写作和编剧,服务团的墙报常有王于畊的文章,文字优美,不时迸发出惊人之句,不仅令年轻同志赞扬,也引得许多干部特来观赏,其中六团团长叶飞只看了一期墙报就对王于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39年春,王于畊随战地服务团三队来到皖南,在邓子恢的指导下,在皖北当了近半年民运组长。

1939年,日军多次进犯皖南繁昌,新四军第三支队奋勇反击,将敌击退。康克靖团长安排李增援、吴蔷和王于畊等人编写三幕剧《繁昌之战》。

王于畊写过《人财两空》和《母亲》等独幕剧,但从未写过多幕剧;《繁昌之战》第二幕《征归》是她第一次参加多幕剧的创作。

《繁昌之战》于1940年元旦正式演出,观众反响强烈,台上台下互动踊跃,好评如潮,轰动一时。

1940年,战地服务团决定编排一出新剧,庆祝即将到来的“三八妇女节”。新剧定名为《大时代的女性》,由林琳和王于畊执笔。

团里召集近二十位女兵开座谈会,朱克靖和徐平羽两位团长参加,请每人讲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根据座谈讨论,王于畊提出写成三幕大戏。王于畊负责写前两集,林琳写最后一集。

庆祝妇女节大会在大祠堂举行,会后上演《大时代的女性》。该戏由邵惟导演,林琳等二十几位演员基本都是自己演自己,得到观众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通过参与创作《繁昌之战》和《大时代的女性》,王于畊在军中声名鹊起,被誉为新四军“才女”。

就在1940年的“三八”节,王于畊被评为全军先进人物,代表服务团所有姐妹接受了隆重的表彰。当天,王于畊的《沿着铁轨走》一文发表在新四军的《抗敌》杂志上。

同年11月,在陈毅等人的大力撮合下,王于畊和叶飞结为夫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

20世纪50到60年代,王于畊经常到闽侯一中和闽侯实验小学等校蹲点,指导工作。闽侯县高考成绩多年名列全省前茅,被誉为“高考红旗”,其他各项教育工作也成就卓著。

王于畊在福建省教育厅工作时,着力依靠教师办学的方针。解放初期,福建高考成绩居华东各省之末,在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福建省连续三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中成绩名列前茅。

1959年《人民日报》发表《全面提高中等学校的教育质量》的社论,介绍福建省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的经验。北京,上海等地教育参观团先后到福建参观访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60年,福建省教育厅长王于畊以及部分教育先进单位的代表共250人,相继在福建各县指导扫盲工作,召开现场观摩会。各地区扫盲工作卓有成效,大批文盲脱盲,培养出农村实用人才。

同年,福建省第八次全省中教会议召开,省教育厅长王于畊总结了中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重政治、抓教学、搞劳动,必须尊重和依靠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规律 必须建立稳定的、正常的教学秩序。

在这次会议上,王于畊在介绍一些名师教学经验时,提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认真备课,即“吃透两头”和“四个熟练”。

1963年,福建省教育厅召开第十八次教育工作会议,研讨和总结以前的错误教训,王于畊在总结中指出,教育事业的安排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要瞻前顾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发展中小学具有战略意义,既不能超过经济负担,也不能过慢,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次年,王于畊到福州第一中学蹲点,试行《中学五十条》。

1990年,全国政协年,委员王于畊等抵闽了解教育工作,参加关于教师队伍“断层”问题的座谈会。

会议认为,当时教师队伍“断层”问题很突出,特别是高层次,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的“断层”更为明显。“断层”除数量外,更严重的是质量“断层”。

有的青年教师思想、业务和文化素质均严重下降,中学毕业生不愿报考师范大学,师大学生不安心学习。主要是与以前高校停止招生,青年教师因待遇低,学校分配不公等造成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此,王于畊等人提出: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注意发挥老教授作用;放宽高校编制,适当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解决学术著作出版难等问题。

录取董琨

董琨是福州第一中学高材生,因为家庭出身受累,由王于畊亲自过问得以录取北京师范大学,后来他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王于畊同志的一生是伟大的。她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我们应当永远铭记。向女教育家王于畊致敬。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