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校园文明建设 培育新时期民航优秀人才|回眸“十三五”

十三五期间,中飞院高度重视学生文明培育工作,始终把文明培育作为学院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原则出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阵地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基本建设与教学科研相统一,一起研究、一同部署,进一步夯实文明培育效果,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不断凝练文明精神,不断深化思想教育,为学院文明培育工作提供正确的政治导向、不竭的源泉动力和坚实的思想保证。

一、融入红色基因,汇聚文明力量

历史是一所高校经久不衰的意义名片,作为一所脱胎于人民军队的民航高校,中飞院自成立以来,承担起了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民航飞行员的特殊使命。在不同历史时期,中飞院校名虽然几经更迭,但孕育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时期的红色基因——“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等依然作为光荣传统延续至今,这些红色基因根植于学院育人的各个环节,不断夯实人才文明培育之基、铸牢红色思想之魂。

当“谈疫色变”笼罩九州大地,亿万家庭“躲”在家中做贡献时,在医院、社区的防疫一线,闪现着众多中飞院学子的身影,这些身影在防疫志愿的岗位上,践行着新时代中飞院学子的使命与担当,成为最美“逆行者”中的一员。他们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激发了正能量、弘扬了真善美,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中飞院学子的精神与风貌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熠熠生辉,使中飞院文明教培效果得到了充分彰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翟晨飞,一名刚刚从广汉分院毕业的“95后”飞行员,从武汉封城,全民打响抗疫的第一天起,就奋战在了武汉战场的第一线。他和朋友们一起做起了临时志愿者,成立了“斑马救援团”,帮助筹集和运送各类紧缺物资。随着接收物资的增加,工作量也逐渐增大,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了进来。他们就像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很小很小,但很密集,永不停歇地为这座城市“给养供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志愿服务,就像在执行航班任务一样,一段接一段,只是旅客变成了货而已,我们把飞行中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细致的心态用在抗疫的一线,先防护自己,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翟晨飞如是说。正是在学校点滴养成的严谨作风让他能够协调指挥着整个斑马救援团有条不紊,不出一丝纰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中央台记者连续四期实时跟进,以“冬去春来——一个飞行员志愿者的武汉日记”为题,用镜头记录抗疫一线的翟晨飞。中国民航报更是在头版以“做武汉街头的‘摆渡人’”为题对其进行深度报道,而他只是中飞院学子志愿者队伍里的一个代表。绵阳分院的刘天一、遂宁分院的陈煜楠、航空工程学院的吴俊泽、空中交通管理学院的郭其深和孙家言、计算机学院的蒋雪薇、空中乘务学院的徐彦峰、民航安全工程学院的牛恩泽……他们用灿烂的青春、无私的奉献向世人诠释了“爱比病毒传播得更快”。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阻击疫情的前线是战场,提供保障的后方同样是战场。抗疫的大潮中,不仅有校园学子的身影,更多的是从中飞院走出去的学子们。他们有的执掌蓝天,运输着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和援助物资;他们有的手拿话筒,字字精准发力,为校友保驾护航;他们有的团结协作、彻夜排故,为校友安全守望……

这次疫情是对学院文明培育效果的实战检验,空中筑起的抗疫保障通道正是学院文明培育效果的满分答卷。

二、传承优良作风,系牢文明纽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十三五期间,学院高度重视教职工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充分认识到教师个人素养在学生日常文明培育中发挥的潜移默化作用,念好“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的“九字经”,帮助学生“飞得正、飞得高、飞得远”,以较高的自身素养助推文明培育效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为高校教师的特殊群体,飞行教师被学生当作自己的“师父”看待,这也是中飞院的独特现象。父爱如山,“师父”一词天然包含了严格与亲切的两种含义,横向的严厉与关爱加之纵向的师徒传承,塑造了中飞院严把飞行学员初始培养关,锤炼过硬技术、树立优良作风的育人特色与文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严管是厚爱,是对学生成长成才倾注的关爱,也是对生命、规章、职责的敬畏。爱不是一时的放纵,爱更不是任其所为,而是要让学生们一辈子飞得平平安安。”广汉分院高级教练机中心主任鲁云松如是说。

“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比什么都重要。”“桂花妈妈工作室”李桂花老师这么说,也是这么做。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高等数学教研室党支部,通过师者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传统美德的可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中飞院,有一大批像鲁云松、李桂花的老师们,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最美教师、四川省师德标兵……,也有获得民航局安全飞行金、银、铜质奖的飞行教师,他们严管与厚爱,用爱与行动践行“九字经”,让学生“飞得正、飞得高、飞得远”。正是在这样的育人氛围之下,涌现出以川航“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国产民机试飞机组成员,勇斗歹徒的反劫机英雄杨继海、王仪轩,感动中国的英雄机长倪介祥,飞越战火的英雄机长刘晋平为代表的“英雄校友”,还有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冲锋在“抗疫”一线畅通天路的杰出校友群体。正是“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的躬身实践,才有“飞得正、飞得高、飞得远”的使命召唤,让中飞院学子们思想品德正,政治站位高,理想信念远,“正、高、远”凝聚起了中飞院学子们共克时艰的信念与勇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三、挖掘文明载体,打造精品培育基地

文明的传承需要广泛宣传、躬身实践,在日常教育中,文明载体的教育效果更为明显直观、更具冲击力。以“石碾铸魂、丰碑永在”为主题打造校园文化景点“抗战历史文化纪念广场”,聆听中飞院肩负特殊使命创建的红色故事,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组织开展“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员进校园活动,学习中飞院校友的英雄事迹,向榜样看齐;引导学院各单位依据各自实际和行业特色,培育淬炼形成了“翔”“云”“乘”“翼”不同主题的优质校园文化品牌;持续开展“书香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汉文化周”“一封家书”等文化活动,以优秀文化土壤滋养红色基因,培育新时代的民航英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近几年,学院及各二级单位充分重视文明载体的挖掘和保护工作。60年代的老油库、建校初期的简易模拟装置、从陕西三原继续追寻革命的根、打造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分院校史陈列馆……在广阔的中飞院校园里,继续耕耘文明沃土,弘扬优秀文化,植根文明育人情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今日的中飞院校园,鲜花绿树中青春的笑脸,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姿,社团活动中活力四射的身影,“红蓝”飞机前永远的留念,教师入职时庄重的宣誓,大小课堂里渴望求知的炯炯眼眸……无不映衬出这座蓝天大学文明培育的生机活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四、创建文明校园,助推文明培育效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明培育工作必须与加强素质教育和发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紧密结合起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十三五期间,中飞院党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提炼“中飞院”校园文化,形成学院统一领导、各部门参与的“大文化”工作格局。仅2018-2020年校园文化建设经费投入860余万元,涉及博物馆规划、校史陈列馆改造、学院导视系统二期工程、分院校史馆建设等重点项目。在天府新校区建设中,计划投资1.7亿元用于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投资4600万元建成一座8000㎡的民航科技文化博物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十三五末,学院党委将创建四川省第二批文明校园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师生幸福感归属感的最有力抓手,精心组织、精准发力,形成了上下齐心、务实高效的工作格局和“人人知晓、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达到了省文明校园创建目标,荣获第二届四川省文明校园称号。

成绩属于过去,人才走向未来。十三五期间,中飞院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工作的根本问题,有声有色开展文明培育工作,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社会认可、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特色大学,为实现民航强国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责编:王腾 唐一凡

文字:殷东来

图片:杨德贵 唐一凡 大学生记者团 陈家豪 部分来源资料图及网络

美编:唐一凡

点击“在看”

一起为中飞院加油点赞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