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孩轻生,手机和告密成为争议,是学校之失还是家长之过?

4月初,厦门一名男生在被罚站后选择轻生,令人扼腕叹息。4月9日郑州又发生了一起惨剧。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的胡羽同学选择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什么造成一个14岁的女孩儿不顾自己的家人,选择放弃生命呢?

简单来说,胡羽把手机带到了学校,这是学校校规明令禁止的行为。有同学向老师告发了她,老师把胡羽叫到办公室询问。胡羽不承认自己带了手机,老师把胡羽留在办公室,去教室里搜手机。等到老师搜到手机并从教室返回办公室的时候,胡羽已经不在办公室了。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她从楼上一跃而下,年轻的生命就此逝去。

一、通告回应对不上

胡羽所在的学校在事发5天后的14日发出了通报,这一则通报是由郑州市教育局发出的,落款是她所在的郑州实验外国语中学。对于这一则通报,胡羽的爸爸显然并不认同,他立刻做出了回应,下面咱们来一起看看校方的说法和胡爸爸的说法有哪些不同

上图左面是学校的通报,右面是胡爸爸的回应。胡爸爸主要对学校通报进行了两点反驳和一个质疑。

第一,关于通知家长的时间。学校的通报中并没有提及9日10:05之前,老师还曾经与家长联系过。胡爸爸说,8日晚上10点和9日早上8:38,老师也曾经跟胡妈妈提到过胡羽带手机上学被同学举报的事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二,关于通报中的“索赔”二字。学校的通报里有这么一句话:事后与家长进行过三次协商,没有就索赔一事达成一致。对此胡爸爸直接硬刚:使用“索赔”二字实在是用心险恶,自己两口子从来没有主张过任何具体金额。

第三,事发前后关键的27分钟。校方的说法是:10:17胡羽被叫到办公室,此后班主任离开搜手机,在教室搜到手机并于10:44返回办公室。胡爸爸认为老师在这段时间内的行为不当,忙着搜手机没有管独立在办公室的胡羽,也没有把胡羽交给已经在校门口等候的家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胡爸爸在发出回应之后,又写了一篇长文,详述了自己眼中事发的经过(从8日晚上10点,到事发后与校方的会面),说到了他眼中学校的态度,也表达了自己认为学校应该承担的责任。痛失爱女之后,胡爸爸的文章还是比较理性的,咱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

先看看胡爸爸眼中事情的经过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胡爸爸描述的事情经过是这样的:8日晚10点,老师与胡爸爸联系,称有同学告发胡羽带手机上学9日8点多,老师再次联系,称又有同学举报10点整,家长打电话给老师,老师没有接听,于是发微信给老师,让老师通知胡羽随后到学校去接她10点13分老师表示正在跟胡羽谈话10点20分家长到达学校门口并通知老师10点22分,老师说自己要去班里搜手机10点39分,老师发了两个手机的图片过来让家长确认10点46分,老师发微信说胡羽没在办公室10点49分,家长眼睁睁看着救护车进了学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图是胡爸爸自述的,前后三次与校方见面的经过。三次见面分别发生在11日、13日、14日。在胡爸爸眼里,校方不认为自己在事件中应该承担责任,而且态度冷漠且强势。自己对校方感到非常失望。

在胡爸爸眼里,校方至少有四个过错,分别是:教唆和鼓励同学们之间的告密行为;处理学生问题时使用的方法简单粗暴;老师把胡羽单独留在办公室属于监管不力;校园管理中安全防护措施不够严密。下图就是胡爸爸的看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二、太多问题需要反思

从胡爸爸的文字里能看得出来,他认为同学的“告密”行为,是促使女儿寻短见的原因之一。从学校的通报来看,没有提到所谓的“告密”行为,事后也没有否认存在这种行为。我姑且认为的确存在“告密”,但我不认为“告密”与胡羽寻短见存在必然的逻辑关联,而且从目前公开的证据来看,也无法证明学校是鼓励“告密”行为的

但是,对学校来说,“告密”这件事是值得反思的。胡羽带手机上课,的确违反了校规,不能说“告密”就是错。但如果老师鼓励学生互相“告密”,那一定是不对的。如果胡羽多次被举报,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是同学们劝她,她不听劝,同学们只能选择多次举报?还是胡羽平日里被人针对,跟同学处不好关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4岁的女孩,做出如此极端的选择,是否跟家庭和学校的环境有关?这同样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个人要放弃生命,总需要一个理由。对于还不够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做出这种选择,通常她认为轻生是解决目前困难的方式,一死了之,一了百了。你可能会说,难道她就不顾及身边老师、同学、家人的感受吗?我想说,在她的心里,这些关系可能都无助于解决当前的困境,她也没有从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对家长来说,帮孩子打造强韧的心理素质,让他们能够承受一定的困难和压力,同时自己义无反顾地为孩子做好后盾,是应有之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三、允许孩子犯错

人生几十年,谁能不犯错?踏错一步,难道就能毁了人生?为人父母,承受了巨大的来自教育的压力,谁都不容易,但咱们不能把压力都直接转嫁给孩子啊。敢于让孩子犯错,并能够利用孩子犯错创造好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从错误当中有所悟、有所得,这不才是好家长、好老师吗?

很多孩子犯了错,本来是有愧疚之心的。可是家长和老师的一通发泄,把他们的愧疚之心给喊没了。他们产生了一种可怕的心理:我犯了错,你骂(打)了我,我不需要愧疚,也不需要改错,因为咱俩咱俩扯平了。真到了这个时候,咱们悔之晚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不是设计精密的机械,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能否让他们体会到生命是最重要的,犯错误不可怕,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用爱去接近他们,让他们体会到生命里的那些挫折和困难,是有人愿意与它们共同面对,一起分担的。

对于胡羽的轻生,你怎么看?你认为谁该为这件事负责呢?你身边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吗?来评论区聊聊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原创不易,点个关注再走。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