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佳在女儿面前崩溃大哭:“别跟孩子表露脆弱”害了多少父母

文丨功夫妈咪

01

前几天,热播剧《白色月光》迎来了大结局,剧中小宋佳扮演的女主张一在孩子面前崩溃大哭的一幕也引发了热议。

张一原本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她和老公张鑫是人人艳羡的佳偶,还有一个5岁的女儿笑笑。

可是,有一天去幼儿园接女儿回来的路上,张一撞见了丈夫出轨。

这一切来得猝不及防,再加上女儿一直哭闹,再也忍不住的张一把车停在路边,大喊了一声之后崩溃大哭。

在发泄完之后,她才意识到坐在后排的女儿。只见笑笑抓着安全带浑身抖动,瞪着眼睛无神地望着妈妈。

“家长该不该在孩子面前哭”这个话题迅速引起了讨论,不少网友认为父母在孩子面前情绪崩溃,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你要坚强,别让孩子看到你的崩溃。”

“不要在孩子面前哭,真的会留下心理阴影。”

可是每个人都有情绪需要发泄,妈妈也不例外。

我们完全可以在孩子面前做真实的自己,不需要刻意的掩饰。

02

看到过一则令人心酸的新闻:

武汉的某个地铁站,一名女子孤零零地坐在地上。

工作人员很快注意到了她,并连忙前去询问是否需要帮忙,但是这位情绪低落的女子一言不发。

看到她的情绪并不好,工作人员耐心安慰,还摸了摸她的头。

没想到这个暖心的举动一下子击溃了女子的心理防线,她一把抱住工作人员嚎啕大哭。

原来,她是一位宝妈,此前已经连续加班一个多月,工作完成后,一直紧绷着的状态突然放松下来,她就想痛痛快快哭一场。

可是因为害怕回家哭会吓到女儿,所以她才一直坐在地铁站里不敢回家。

这是多少妈妈的真实写照呀。

有了孩子之后,我们都开始变得隐忍了,就连要发泄一下情绪都要担心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

一位妈妈告诉我,她最多只会在洗澡的时候哭一下,从不敢在孩子面前哭,因为她不能让孩子看到一个脆弱的妈妈。

可是外界的解压,终究抵不上在爱人和孩子面前,卸下铠甲,获得内心的松弛。

你是妈妈,但不一定非要成为超人妈妈,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哭一哭,吼一吼,只要不极端,又有何妨呢。

这也是在告诉孩子,他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妈妈,也有累的时候,也有宣泄情绪的需求。

03

在离婚风波之后,马伊琍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状态极其糟糕。但即便如此,在孩子面前,她仍会极力掩饰自己的情绪,表现出云淡风轻的样子。

直到有一天,累到再也装不下去的她向女儿坦白:“对不起,我现在没有力气照顾你们了。”

女儿的回答,却让她很意外:

“妈妈,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一点都不好。”

“你以前在咖啡厅聊天,上蹿下跳的,现在都不说话。”

孩子是一种洞察力非常强的生物,那些你自以为毫无瑕疵的掩饰,在孩子眼中不堪一击。

温哥华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做过一项调研,他们把107位父母分配到“压抑组”和“对照组”,前者被要求掩饰自己的情绪,后者则可以像平时在家里一样,以此来观察孩子的反应。

最终通过研究发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生理压力反应存在着重要的关联,在妈妈的压力反应出现后不久,孩子也会呈现相应的压力反应。

也就是说,尽管父母极力掩饰,孩子也能感觉到父母的情绪波动,而你的掩饰,更会让孩子把父母的情绪联系甚至归咎到自己的身上,从而产生内疚和不安全感。

所以与其辛辛苦苦掩饰,不如和孩子一起面对,表现出你的负面情绪,展现出正确的处理方式,这对孩子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正向的教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4

真正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的,不是家长的哭泣,而是家长对待情绪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但也不应任其发展,而应理智表达。

(1)不要不顾安全,或选择极端方式发泄

安徽的邓女士,因为隔代养育的问题,婆媳之间有着不少的矛盾。

有一天,邓女士不管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调皮捣蛋的儿子就是不买账。一气之下,她把儿子打了一顿。

这一打,引起了婆婆的不满,对着邓女士就一阵唠叨。

因为有人撑腰,儿子又开始胡闹起来。

听着婆婆的唠叨,看着儿子的胡闹,情绪崩溃的邓女士直接拿起桌子上的水果刀,狠狠地捅向了自己。

一捅就是7刀,亲眼目睹这一切的儿子和婆婆都吓坏了。

好在抢救及时,这位妈妈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虽然痛苦和绝望,但我不希望她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这样的方式不仅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而且也给孩子一个不良的示范,当孩子也出现情绪问题时,就有可能会做出类似的不适当的行为。

(2)告诉孩子哭是舒缓情绪的一种方式

我也曾不止一次的在孩子面前哭过。

回想起第一次在孩子面前哭的时候,孩子一直静静地坐在我的旁边,直到我的哭声停止,他小心翼翼地问我:“妈妈,你为什么哭?”

这时候,我才注意到小家伙的存在。

我拉着他的小手说:“妈妈的情绪不好,所以需要发泄一下,就像你的玩具坏了的时候哭闹是一样的,哭过之后,妈妈的心情好多了。”

小家伙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后来,他甚至还会学我,不开心的时候他会跟我说:“妈妈,我不开心,我想哭一会儿。”

哭过之后,他还会笑着:“好啦,没事啦!”

当我们能够在孩子面前展现正确的处理情绪的方式时,在孩子面前哭不但不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还有利于引导孩子去认识和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告诉孩子不是他的错

其实,家长是否在孩子表现出负面情绪本身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事后对情绪的解释。

《以家人之名》中,陈婷因为女儿的去世而变得暴躁易怒,她不仅会当着儿子凌霄的面肆意宣泄着情绪,而且还把妹妹的意外全都归咎到凌霄的身上。

这让凌霄一直饱受着失眠的折磨,甚至还患上了抑郁症。

心理学家 Philippe Scialom曾说过:

如果没有对情绪的简单解释,孩子就会去想象,去戏剧化事实,这样反而更糟。直到青春期,不被告知实情的孩子们都会这样在脑海里将事实戏剧化。

如果是因为孩子的事情而感到失望,在心情平复之后,不要忘了说一声:“妈妈依旧爱你。”

如果是因为其他的原因而在孩子的面前宣泄负面情绪,一定要及时跟孩子解释,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与你无关”,避免孩子产生不必要的内疚。

负面情绪的存在是正常的,不要把它当成敌人,而要学会与它和谐相处。

功夫妈咪说:

武志红曾说:“当我们的负面情绪被看见时,它才可能会变成一种活的生命力。”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当我们试着向他敞开心扉,理智表达自己的情绪时,收到的不一定是孩子的惊吓,而是一个暖暖的拥抱。

标签: 小宋佳 张一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