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8年宝妈一战上岸中大MSW经验分享

原本没打算写经验贴,一是感觉自己的初试成绩并没有特别理想(主要是英语考得实在太差),二是觉得作为一个已毕业8年带娃考研的宝妈而言经历也比较特殊,可能对很多刚毕业的学弟学妹而言并没有太大参考性。

但是,回头一想,自己最初决定考研一脸迷茫时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中大各位前辈们的经验贴。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能有过来人的经验指点一下,对后面的人总归还是能有点帮助的。

况且,如果恰好也有一些跟我经历类似的人正在纠结自己年龄太大要不要考研或者自我怀疑能不能考上的时候,希望借助我的经验贴能让你们找到一点前进的动力吧!

一、个人成绩

初试成绩:

政治71 英语 70 社会工作原理 137 社会工作实务 113

总分391 排名第14,

复试:

专业笔试+英语笔试+专业及综合面试 总分 460.2 排名第5

总分:851.2排名第6

二、个人基本情况

本科毕业于普通二本社会工作专业 ,毕业后做了3年多社工(一年一线社工,一年中心主任&督导助理,一年多项目主管),4年多外贸。去年疫情期间决定考研,当时我快30,娃刚满两岁。

疫情解封后大概4月份开始制定备考计划,原本打算考的是中大非全,所以那时候也还在继续工作,一边上班,一边利用碎片化时间看书学习。

由于工作中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基本每天能学习3个小时已不容易,备考安排也很难严格按计划执行,总体复习进度较缓慢,临近9月底报名的时候突然决定要读全日制,然后看了下中大历年全日制录取分数和自己的复习进度后就开始慌了,于是在确认报名后就提出了离职,所以正式全心投入备考是从2020年10月21日离职后开始的。

我这个应该算个反面教材,所以大家还是先确定好自己考研的方向,结合自身情况,越早准备越好。

中大的非全和全日制是同一考试内容同一录取分数线同一学习课程,与我经历类似的人,如果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读个全日制的,在此顺便非常感谢我的家人给予我很大的支持,同时也是我前进的动力。

三.初试准备情况

(一)备考计划

我个人很喜欢做计划,也是之前做社工时养成的习惯,所以我的整个备考安排都是按照目标-计划-执行-反思这个流程来的,最初我的备考计划是分为四个阶段,4-6月基础,7-9月强化,10-11月提升,12月冲刺,基本是每个阶段订一个大目标,然后每个月订个总目标,每周也会有一个大体完成任务,再具体到每天的时间段学习内容,大概安排如下,仅供参考:

另外,针对每本参考书的复习时间也做了一个大概的计划表,如下,仅供参考:

所有的计划都并非固定不变的,整个复习过程中我也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不断调整计划安排,按照原计划到10月份时我应该是已经完成了第二轮复习,但最终的结果是我只是很勉强的搞完第一轮的基础复习。

专业课只是把所有的参考书籍都过了一遍,甚至还没时间做笔记,英语单词红宝书过了一遍感觉没啥效果然后果断放弃二刷,之后开始跟着朱伟老师的公众号刷了一遍历年真题中的生词,真题完成了英语二的一刷,政治放弃了精讲精炼跟着徐涛的视频配合教材核心考案刷了一遍,小白考研政治1000题刷了一遍,肖老师的1000题刷了一部分,大概在我离职专心备考前就只有这水平,当时离考试也只剩两个月的时间,说心里不慌肯定是假的。

所以在离职后我就赶紧结合当时的复习情况制定了一份两个月备考计划安排,因为当时最担心的就是专业课,虽然看了一遍书但也没做什么笔记,自我感觉是啥都没学到,一头雾水,这时候真的要非常感谢前辈小絜学姐,当时找她咨询了下专业课答题思路,她耐心的帮我分析了当时的进度安排和建议,并分享了她当年备考时最后两个月的安排和真题的答题思路,真的特别感动,也十分受用,我根据她的建议并结合自己情况制定了一份专业课的复习计划,基本整个11月份,我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专业课上,具体复习内容包括:

(二)各科安排

1.政治

参考书目:肖秀荣1000题+肖四肖八+徐涛核心考案+徐涛强化视频+小白考研1000题+腿姐冲刺预测+腿姐30天带背

大概安排如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政治原本目标是75+,感觉最难的就是多选题,每次模拟总是要错个3--5个,然后在考前最后一次模拟居然只错了一个选择题,瞬间就自信心爆棚,考试那天还自我感觉不错,特别是大题基本都是背过的,答题时完全停不下来。

然而,考试结束当天晚上回去对答案,我天,单选错1个,多选错了7个,有史以来错最多一次,然后那天晚上我就失眠了...

所以我想说政治得选择题得天下真不假,只要保证选择题(特别是多选题)的正确率,大题基本很难拉开差距。

经验&避坑指南:

(1)选择题除了多练,总结答题技巧也是关键,到11月分才发现腿姐也是个宝,有很多技巧干货,可惜我认识太晚,最后报了她的冲刺预测班,主要是为了弥补自己时政热点的不足,收获还是挺大的。

(2)肖老师的精讲精炼买了就没看过,对我而言是感觉太过枯燥;徐涛老师的视频课比较有趣,时间比较紧张的话建议根据个人情况有选择性的跟看,我基本都是选择状态不佳时1.5或者2倍速看;腿姐的时政热点预测对我来说比较受用,后面的30天带背也总结了很多答题思路和技巧,应该还是比较实用的,可惜我没时间看完。

(3)肖四的大题一定要背,不用整篇一字不漏的背,可以结合答题思路踩点背,时间有限,大题我是只背了肖四,反反复复大概也背了10遍左右。

2. 英语

参考书目:红宝书+朱伟真题词汇+英语二真题+唐迟阅读视频&真题解析+考研英语外刊阅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英语原本目标是85+,因为工作原因每天都在用英语,在做英语真题阅读一刷时基本每次错2-3个,后面二刷时就比较稳定错1-2个,所以本以为英语应该是自己最有把握的一科。

没想到考试那天却糊了,当天考场出了点小意外,坐我旁边一女生强烈要求换答题卡,好像是因为突然发现作文写错地方了,然后叫来了好几个监考老师现场协商如何处理,当时我正开始做第三篇阅读理解,感觉自己太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后面两篇的阅读完全没看进去,最后怕时间来不及就凭感觉随便选了,本想着做完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再重新做一遍,后面全部做完后时间也差不多就交卷了,考完回家对了下答案,阅读前两篇没啥问题,后面两篇至少错了6个吧,当时就感觉没戏了....

还是那句话,英语得阅读就是得天下,完形和翻译不会太难,作文分数一般大家也不会拉开很大差距。

经验&避坑指南:

(1)关于单词。开始花了很长时间背红宝书的考研词汇,背完一轮发现效果不咋样,然后果断放弃了二刷计划,开始一边刷真题时一边结合朱伟老师公众号上的真题词汇整理进行记忆,感觉比较适合自己,所以如果有跟我一样时间比较紧张又不擅长纯记单词的同学建议也可以结合刷题背下真题词汇。

(2)关于阅读。唐迟阅读的逻辑讲的还是挺不错的,也不占时间,可以总结出一些阅读的答题技巧。阅读刷题建议直接刷下英语二历年真题即可,刷多少遍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理解出题人的思路。(时间富余也可以刷下英语一,预测卷就不建议做了,跟真题的出题思路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3)关于作文。看网上很多推荐王江涛和刘晓燕,他们的视频我基本都扫了一遍,感觉对我都不太适用,王江涛的比较基础,刘晓燕的偏向技巧,但感觉需要花时间琢磨,我时间有限,最后决定直接研究张剑黄皮书历年真题里面的作文范文,把真题里面的作文范文都抄下来按照静态和动态两种作文要求并结合真题中的一些词汇分别各自整理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模板。

3.专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两门专业课的总分最后跟我的目标分数一样,也是巧合。最后两个月基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专业课上了,11月份主要在整理基础知识点和专题,12月份主要是针对自己整理的笔记进行理解记忆。

因为时间太紧张,除了张老师的《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看了,其它导师的书籍都没来得及看,各位导师的论文也只是根据自己整理的专题挑选了几篇看了下,另外重点都是在看双百计划,主要是个人对张老师的这个项目真的特别感兴趣。初试前我大概整理了24个专题,后面复试准备阶段又加了几个,一起是32个如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有专题内容我都是手写,没有电子版,一方面就当练字,另一方面对我而言手写记忆也会更深刻。12月份又整理了一份专题答题思路集锦,具体就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做”三部分来答题。虽然最终初试一个专题也没考到,但在整理专题的过程中也加深了自己对专业知识架构的理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经验&避坑指南:

(1)社会学其实可以忽略。考试基本不会涉及到社会学,如果没那么多时间,其实可以不用看,我花了大概两个月的时间看完那本接近1000页的《社会学》,感觉看完就全忘了,自我安慰一定是内化了...

(2)基础知识很重要。在整理专题前务必先要打好基础,如果时间有限建议可以直接看下《核心考点》,《核心考点》看了两遍,第一遍是整体看一遍同时找出考试重点,第二遍就重点理解记忆社会工作原理和实务部分,社会学和研究方法就直接忽略了。

(3)专题整理可以结合导师论文和社会热点。我因为时间有限只能针对自己的专题有目的的去找一些相关的论文和热点,然后把里面的观点进行整合成自己的答案,后面又结合《决战20天》里面的专题进行了丰富。

(4)关于真题。我主要是研究了16-20年的真题,在清楚真题考点的同时一边复习一边思考所复习的考点跟真题之间的联系,真题我没全部做完,主要是做题耗时太久,我时间不够,只能挑选部分题目练手,最后留了一套考前一周进行了一次全真模拟。

(5)关于背诵。看到很多同学说把书本背了多少遍,我是真的很羡慕,主要是我时间太紧张一直到12月份才把所有知识点整理完,还好我在整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手写,专题的内容也都是在自己的理解下整理的,所以记起来相对轻松一点,同时,有个小技巧就是基本每个专题我在一边记忆的时候也会一边去找一些相应的案例来辅助记忆,这样会记得更快。

三.复试准备情况

复试是从公布成绩后开始着手准备的。开始一直以为线上复试,所以基本准备的内容也是按照去年线上复试的方式来的,自我介绍——英文摘要——专业问答——综合问答,按照这四个部分准备了一些相关的问题,大概如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复试通知出来后却被告知是线下复试,并且还有专业笔试和英语笔试,看到专业笔试主要考察的是社会工作理论及相关知识时,我有点慌,理论是我的薄弱环节,然后赶紧去看了一遍宋丽玉的《社会工作理论---处遇模式与案例》及何雪松的《社会工作理论》并整理了一份社会工作常用理论资料如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最后专业课笔试并没有考任何理论知识......

关于面试,我只想说,大家平常心就好,我个人可能是经历比较多点,所以对面试就没有特别担心和紧张,只是进去看到张老师后就内心还是特别激动,有种粉丝见到偶像的感觉吧。感觉老师们也都很友好,大家就当是一次很难得与老师们进行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就好了。

五.心得感悟

1.关于资料收集.

资料真的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曾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热衷于收集各种学习资料,只要是看到学姐学长或者公众号推荐的跟社工考研相关的资料都下载下来,然后又要花一段时间去做筛选,发现很多资料其实并不适合自己,并且收集的资料越多给自己的压力越大,真的是耗时耗力,通过反思后决定就专注于手头上现有的资料了。

2.关于时间分配。

我个人是觉得要想收获就一定要付出,但也并不一定花的时间越多就一定越有收获,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效率。

虽然我最后只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专心备考,但是那两个月的效率可以抵过我之前半年断断续续的学习,基本所制定的计划都在那两个月内完成,每天学习时间大概是12小时左右,没有熬夜的习惯,同时每周也会固定抽出半天或者一天来带娃。

于我而言,提高效率的关键主要是清楚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针对性的去弥补,另外,他人的建议或经验永远只能是参考,只有你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3.关于心态。

之前总是看到很多同学都把考研当作成功的唯一出路,作为过来人(老阿姨),我想说,真的大可不必,考研只能说是当下的一个目标,我们的人生还是可以有很多选择的。

比如在我决定考研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上岸了就有上岸的安排,没上岸也有其他的计划,备考中也没有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来学习,对自己说就务必是尽全力就好。

所以看书看不下去的时候也不会硬撑强迫学习,可以放松一下,看看搞笑的视频或者去逛个街,心态放松一点或许能学得更好。

最后借此机会真的非常感谢19级的红新和20级的小絜,我的备考过程没有研友,全程都是一个人(其实也想找,只是真的很难找到与我经历类似的人),这两位前辈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能够得到她们耐心的指点也是我的荣幸!

最后的最后,来点鸡汤吧,我想说,永远也不要给自己设限,无论是20岁,30岁还是40岁,只要是觉得有意义的事想做就去做吧,人生就是着眼未来,活在当下,大家一起加油吧!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