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坐错地铁,女儿一个动作让人心寒:妈妈,我恨你这样对我

作者 | 郁郁青青

近日,网上的一则视频激怒了很多人。

在武汉地铁2号线金银潭站上,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当众猛踹同行的女人。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女孩的母亲。

原来,妈妈坐错了地铁,只能下车换乘,女儿气急败坏,恶狠狠地朝妈妈连踹六脚,像对待仇人一样。

路人看不下去上前阻拦,女孩甚至还打了对方。

而这位妈妈呢?不躲避也不吭声,任由女儿对自己拳打脚踢。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妈妈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而女儿则两手插兜,好不轻松。

另外,据目击者称,事发后,被踹的妈妈还在安慰女儿,让她别生气。

旁人再心疼气愤有什么用呢?可这位妈妈还不明白,正是自己的溺爱纵容,才滋养了孩子这番肆意妄为。

这何尝不是现在很多家庭的缩影,父母无底线付出得越多,孩子不但不懂得感恩,反而自私自利、心生怨恨。

父母无度溺爱,孩子变得嚣张

前不久,河北也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熊孩子。

深夜11点多,14岁的小宇还在看电视,妈妈三番五次催促他去睡觉,最后直接关了电视,这个举动一下子惹怒了小宇。

他愤怒地对自己的亲妈下狠手,打得妈妈浑身淤青,小腿骨折。养儿如此,着实令人寒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可事情远没有结束,小宇怀恨在心,一不顺心就把气撒到妈妈身上,拿酒瓶砸、拳头打,用脚踢。

可怜的妈妈吓得晚上都不敢回家,只能回娘家住。

小小年纪便如此暴力嚣张,长大后还不无法无天。

可即便如此,妈妈仍选择容忍,无奈地表示:家丑不可外扬。

爸爸也同样“大度”:“孩子在叛逆期,给他一个机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狂妄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无底线纵容他的家长。

宽容和纵容不是一回事,纵容是在包庇错误,也是孩子得寸进尺的土壤。

当孩子意识到反正父母不会把自己怎样,反正凡事都有父母兜底,也将失去敬畏和底线。

这样的结果,不正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他犯了错,你站出来撑腰:他还是个孩子。

他无礼霸道,你一笑置之。

他蹬鼻子上脸,你一次次宽恕。

最后,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毫无界限意识,是非不分,不懂得尊重和感恩。

溺爱是对孩子伤害很大的抚养方式,要么孩子被社会狠狠地教育,要么恶果都反噬到父母身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啃噬父母的巨婴,都是被一口口喂大的

那些父母伸手太长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动画电影《巨婴》中的孩子,是家里的独子,从小父母就很娇惯他,只要一声妈妈,就能得到想要的玩具。

长大后,父母赚钱养家,包办他的一切生活,他则手机不离手,天天打游戏,饿了叫一声妈妈,立刻就会有食物喂到嘴里,胡子长长了,妈妈会帮他刮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后来,爸爸去世了,妈妈只能靠卖家具维持生活,而他对此一无所知,还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

他特别想要一款VR眼镜,妈妈本来拒绝了,可不忍看到孩子生气,就掏出自己的肾换了一幅眼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儿子开心地玩着,一直玩到自己饿了,叫一声妈妈无人回应,才发现妈妈早已去世了,他饿得受不了又钻回妈妈的肚子里当婴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直被满足的孩子永远长不大,他以为永远有饭吃,有人可以依靠。

身边一位从小被溺爱的朋友说过一段话:

其实,我也想往外飞,可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翅膀,只能乖乖呆在父母的庇护下,对父母是什么感情呢?既依赖又怨恨。

溺爱不仅扼杀了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和信心,也喂大了他的欲望和野心。

父母不惜一切给孩子最好的,什么需求都会满足,久而久之,他会把这一切当做理所当然。

啃噬父母的巨婴,都是被一口口喂大的。

父母无止境付出,孩子一味索取,懒惰得不能自理,自私得是非不分。

为人父母最大的误区,就是一味满足孩子,不断掏空自己,错把溺爱当成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

很多家长都知道溺爱不好,但仍会不知不觉围着孩子转,对他付出一切,且觉得只是过度宠爱孩子罢了。

其实,爱不存在过度之说。

真正的问题在于,溺爱的根源是控制,表面看好像为了孩子好,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工作择偶,事事替他考虑,实质上则剥夺了孩子体验生活的自由和独立性。

溺爱的背后是恐惧和不信任,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不相信孩子会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爱和溺爱则恰恰相反,它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核心,尊重孩子自由的探索,也在孩子需要时出现在他面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成长需要什么?

像幼苗需要阳光雨露,也需要风雨的洗礼和栅栏的保护。

把替孩子做的事还给他,放手让他去吃苦,去经历挫折,体会一切来之不易。

适当满足孩子,对得寸进尺的要求狠狠心拒绝,让他看得到父母的付出和用心。

设定规则和界限,犯了错就要受到惩罚,为之负责,对待长辈和他人要知礼、懂礼,学会尊重和感恩。

这才是真正深远而智慧的爱,被这样教育的孩子离白眼狼很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能帮助孩子成长的是父母,阻碍孩子成长的还是父母,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父母是不是理解孩子的心理和成长规律。

站在未来去衡量,该如何教育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如何爱孩子。

如此,我们成就的不仅是孩子,也是自己。

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涂上了爱的底色,而且这份爱是充盈且健康的,那么孩子才会拥有主宰人生的底气,也会怀揣一颗感恩的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End-

作者:郁郁青青,与孩子共同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地铁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