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衡水中学毕业生对“衡水体”的看法

没想到,“衡水体”竟然成为了一种字体。

作为衡中毕业的学生,我颇感讶异。

那些字实在是没有好到称之为“××体”的地步,当年在学校的时候,我们也并没有把所谓的“衡水体”当做一个很好的范本。

的确,每次月考过后,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都把字体美观的作文影印给我们作参考。

但那些字往往是各有千秋,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一样刻板,单纯的横平竖直。

拿语文为例,我记得其中有贴近楷书或行书的,甚至有贴近隶书的字体,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英语书写上,也不是千篇一律,而当时班里同学最喜欢的,是英语课代表写的花体艺术字。

至于网上流传的那些,只能说是最容易训练的字体,仅仅是针对应试的一种办法。

从技术角度来说,高中对于字体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答题卡扫描的过程决定的。

很多扫描仪的精度不高,字就会显得更深更粗,平常好看的字,转成图片后就可能有些杂乱,如果平时写的就不甚清楚,老师在屏幕上看到的更是一团乱麻。

于是,清楚工整的“衡水体”也就应运而生。

高中的考试,阅卷时间紧任务重,卷面清晰就成为了第一要务。

甚至,不仅体现在语文和英语这两门文科上。

记得有一次化学老师评价我的理综卷说,这位同学的试卷在知识上漏洞不少,但是这个卷面我实在是不忍心给低分——这就是清楚工整带来的好处。

可在之后的学习生涯中,对卷面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

从四六级、考研英语再到雅思,都要求言之有物,对内容更加看重。

当然,这不意味着可以大书狂草,最基本的清楚工整还是需要的。

毕竟写字是为了给别人看,如果别人看不清楚,只会影响到你的表达。

笔者大学军训时,在营部做宣传干事,主要的任务是挑选每天收上的手写军训感想并编辑整理,发到公众号上,笔者也便借此机会看了看大家的书写。

在几百份的感想中,书写优美的不过几份,占比不到百分之五,能做到工整的差不多半数,而十分潦草很难辨认的也占很大的比例。

后来四年的求学,发现班里有一位大神,学习成绩一骑绝尘,超出我们普通学生许多,本科毕业顺利保送清华读研。

据说,他高考时数学、理综都几乎满分,唯独语文分数较低,没有升入清北。

我看他的写作水平并不差,但他的字,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你不认真一点点辨认,根本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我们都怀疑,是他的字阻止了他的清华之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数码时代,不注重书写,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在这方面,我们相比以前是退步的。

几天前有一则新闻,上海交大的新校史馆开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一份水利学试卷受到学生们的关注和喜爱。

而这份试卷里,钱学森所用的就是当时流行的英文手写体,清楚且美观。

而这,在当时的青年学生里可谓是一门必修课。

如果追溯到古代,“书”作为六艺之一,更加受到重视。

比如明代一次殿试保存下来的状元赵秉忠的试卷,全卷两千多字无一字涂改,而字体上简直可以成为学生们临摹的对象。这对于如今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衡水体”的走红,“衡水体”字帖的推出,反映的是我们之前对练字注意得不多,到头来只能以一种速成的方式去应对考试的现象。

应试不是练字的终点。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与其模仿“衡水体”或者是网红的“××体”,不如买上两册书法字帖提笔开练。

美观的书写,应是从小努力养成的一种习惯,不仅考试时不会为卷面发愁,对以后更是大有裨益。

作者系衡中毕业生

明珠絮语,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