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池的选择方法

选择适宜的地点建池,是饲养泥鳅的首要问题。根据泥鳅的生活习性,选择鳅池场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泥鳅适应性强,无污染的江、河、湖、库、井及自来水均可用来养泥鳅。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水域都能饲养泥鳅,只有在冷泉冒出及早涝灾害特别严重的地方,不宜养鳅。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十分严格,但目前实行无公害食品养殖,泥鳅也不例外。

选择适宜的地点建池,是饲养泥鳅的首要问题。根据泥鳅的生活习性,选择鳅池场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择鳅池场地时的注意事项

 

1,位置选择

 

对场所的要求是日照良好,温暖通风,空气清新,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水容易,周边地区无工业和城市污染源,不受农药或有毒废水的侵害。具体遵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标准执行。

 

2,水源信息

 

泥鳅适应性强,无污染的江、河、湖、库、井及自来水均可用来养泥鳅。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水域都能饲养泥鳅,只有在冷泉冒出及早涝灾害特别严重的地方,不宜养鳅。具体遵照《渔业水质标准》执行。

 

3,水质选择

 

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十分严格,但目前实行无公害食品养殖,泥鳅也不例外。因此参照《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执行。根据泥鳅的生态习性,养殖用水溶解氧可在3.0毫克/升以上,PH在6.0一8.0之间,透明度在15厘米左右。

 

4,土质选择

 

土质对饲养泥鳅效果影响很大。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泥鳅,体黄色,脂肪多,骨骼软,味道美;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味道差。因此,养鳅池的土质以黏土质为好,呈中性或弱酸性。

 

二,泥鳅的品种主要有哪些?

 

1,真泥鳅

 

一般称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2,大鳞副泥鳅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3,中华沙鳅

 

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又称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目前国内也有很多观赏用泥鳅,体态和一般泥鳅一样,只是颜色更为艳丽,适合用于家庭饲养及观赏。

 

三,泥鳅的生活习性特点

 

(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多栖息于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池塘、沟渠、湖泊、稻田等浅水域,通常生活在水的底层,有时喜钻入泥中,喜中性和偏酸性的泥土。

 

(2)泥鳅不仅能利用鳃呼吸,还能够利用皮肤和肠呼吸。用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生理现象。泥鳅的肠壁薄而血管丰富,具有辅助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当水中溶氧不足时,它能钻出水面吞吸空气,经在肠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后,废气则由肛门排出。它对缺氧环境的抵抗力,远胜于其它的养殖鱼类。

 

(3)因此,它是一种增产潜力很大的养殖鱼种。据密封装置实验,在水中溶液氧低达0.46毫克/升-0.48毫克/升时,泥鳅才开始死亡。池养情况下,缺氧时泥鳅会游至水面吞食空气,进行肠呼吸,因而,即使溶氧低于0.16毫克/升,仍可安然无恙。

 

(4)泥鳅的生长水温范围在13℃-30℃,最适水温为25℃-27℃,当水温降至5℃-6℃以下,或者夏季水温高达34℃-35℃以上,甚至天旱水干时,它都会潜入10厘米-30厘米的泥层中进行“休眠”。在休眠期间,只要土壤中稍有湿气,稍有少量水分湿润皮肤,就能维持生命。

 

(5)泥鳅善逃逸,春夏季节涨水时,池壁稍有漏洞,一夜之间就会逃走。因此,养殖泥鳅,务必加强防逃管理,进、出水口一定要有防逃设备。

 

四,泥鳅的饲料及投喂技巧

 

1,泥鳅吃什么?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2,喂食量是多少?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3,投喂方法是什么?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小时~4小时内吃完为准。成鳅期,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泥鳅生长、摄食情况等作出适当调整。残饵要及时清除。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