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池塘养殖搭建技术有哪些

现在养泥鳅的农夫基本都选着了池塘养殖模式,这样的模式相对目前的养殖情况来说是最合适的。那么泥鳅池塘该怎么搭建呢?哪些方面是要注意的呢?这些方面小编在这里给广大养殖户介绍下。泥鳅幼苗的生长对水体中的溶氧量含量要求较高,如果水体中溶氧量过低会导致幼苗窒息而亡。

现在养泥鳅的农夫基本都选着了池塘养殖模式,这样的模式相对目前的养殖情况来说是最合适的。那么泥鳅池塘该怎么搭建呢?哪些方面是要注意的呢?这些方面小编在这里给广大养殖户介绍下。有需要的朋友不要错过。


 

一,泥鳅池塘搭建
 

1、选地
 

泥鳅对于水质的活性是比较看重的,所以选址的时候水的流动性是要首先考虑的,最好能选择在流水较大的水道地带,当然也可以自己搭建引水管道。因为泥鳅比较细小,有比较喜欢钻洞,所以所选地的底部一定要相对结识,避免后期底部出现较大的裂缝引起泥鳅的逃跑。最后就是交通方面要方便,这样无论前期的管理还是后期的收获能相对方便的进行,也利于大家日常对于池塘的巡视。
 

2、池塘建设
 

当坑挖好后要先将底部打压一遍,使池底平稳夯实,不易损坏后期搭建的池塘。池塘池壁高度搭建1米左右,上面可以镶嵌一定的石头,池底也可以用砖头搭建,厚度在30厘米左右。池壁要呈现一定的坡度,方便泥鳅夏季或者下雨时的透气需求。在50-60厘米左右的地方设置溢水口,防止池水过深。为了更好的拍出池底的废水,排水口要尽量在池底的最低部位,且要加装防护网,排水口一定要高于水面。
 

3、池塘处理
 

为了防止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池塘上方是需要建设防护网的,最好选用无孔的布料,这样在夏季还能遮阳,网高在1米左右即可。池塘内部建设完毕后需要先清洗,清洗完要拍出剩余的水分,然后暴晒一周左右消毒,再用石灰水清除一些残留的病菌。当消毒完成后可以准备放入幼苗,放入前要先放水沉淀一天左右再放幼苗。这个时候池面还需要种植一些水生物。
 

4、注意事项
 

刚搭建好的池塘初期定要多检查,看看那些方面需求改进,按自己的需求来完善,尤其是水口的检查。池壁上面的一些塑料布是否存在什么缺陷,泥鳅是否会因此跑出去都是需要注意的。池内则要检查水生植物是否会影响到泥鳅的正常生存,还有池塘初期消毒是否彻底。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如何提高泥鳅的成活率
 

1、合理培育
 

在养殖的时候将产卵泥鳅放置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池的大小根据孵化数量而定,一般是长6米,宽4米左右。当孵化成功后不要着急将幼苗分塘,应该在孵化池将幼苗培育一段时间再将其下塘。在培育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投喂蛋黄,当幼苗长到1-2厘米的时候,抵抗能力与抗敌能力加强,这时便可分塘了。
 

2、清塘消毒
 

将放苗分塘之前,应该将池塘放干暴晒,然后使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清塘的工作。等待5-7天,池塘中的病菌、寄生虫以及各种有害物质差不多被消灭后便可放苗。在放苗前应该分批放养,第一批试水,放养5小时左右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时全部下塘。池塘的水不宜过深,不可超过50厘米。
 

3、培育浮游生物
 

在放苗前可以在池塘中培育适量的浮游生物,因为泥鳅可以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投放前在根据池塘面积投放适量的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通常是300kg/亩。一般在4天左右,池塘中的浮游生物便繁殖到了很庞大的面积,这时我们就应该放苗了。浮游生长的培育可以降低大量的饲料成本。
 

4、饵料投喂
 

虽然池塘中有足够的浮游生物供给泥鳅生长,但是却没有充足营养,不利于你去的肉质增长和提高重量。所以我们还要根据泥鳅的生长适当的投喂饵料,饵料可以使用专门的泥鳅粉料或者也可以自己制作,大多数养殖户都会投放豆浆。豆浆虽然能够满足泥鳅的营养,但是会导致水质容易变肥,水质的管理变得比较困难。
 

5、及时注氧
 

泥鳅幼苗的生长对水体中的溶氧量含量要求较高,如果水体中溶氧量过低会导致幼苗窒息而亡。定期观察水质,发现溶氧量不足要及时注氧,尽量使用洒水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动静小,对幼苗的伤害较低。有条件的也可以购买增氧设备,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50%左右,能够随时观察泥鳅生长情况。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