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泥鳅养殖是骗局吗?

每个致富项目的面前总是站着千千万万的骗局,真正能发家致富的农民不多。更多的农民是进了养殖骗局的圈里,养殖泥鳅可以说是一个稳重致富的好项目,但是被骗的农民也照旧不少。大鳞副泥鳅最大的特点就是体型较真泥鳅大,呈扁平状,体色偏黄。

每个致富项目的面前总是站着千千万万的骗局,真正能发家致富的农民不多。更多的农民是进了养殖骗局的圈里,养殖泥鳅可以说是一个稳重致富的好项目,但是被骗的农民也照旧不少。

 


 

骗局之利润

 

更有炒作公司声称自己品种的泥鳅可以提高利润10倍以上,但本公司经过实践经验得知,养殖泥鳅年回报200%、300%是不足为奇的,因为在水产养殖业中养殖泥鳅的利润是最高的,但是想一夜暴富那是不可能的。前面所说的采购野生泥鳅价格高于商品鳅价格没有利润可言,是因为在采购野生泥鳅的时候,鱼种的死亡率较大,并不是有的单位所说的一个养殖周期下来,单体苗种重量到单体商品鳅的重量的时候样总体重量克增重数十倍。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例如每斤300尾的规模鳅苗,到年底长成每斤30尾的商品鳅,按理来说增长了10倍,但实际上能增长3-4倍已经很不错了,因为不是每个泥鳅苗都能健康成长,不是每尾泥鳅都能长成商品鳅而不死亡。以上产值减去场地、饲料、人工费用,得到的利润不是想象中那么高,当然养殖者如有能力靠自己搞人工繁殖与育苗,利润就高很多了。现在的社会只有相对利润高,而没有绝对的高利润,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中炒作公司的利润陷阱。

 

泥鳅养殖骗局之模式

 

某公司打造了一个生态链:先种草-草养猪、养牛-猪粪、牛粪养蚯蚓,蚯蚓样泥鳅,蚯蚓粪种果树,果树场养鸡...,把整个模式打包让学员来学习。学习费用多少钱,学完之后,买草种,买蚯蚓,买泥鳅种,还买山鸡品种,当然还买饲料和药品,又是多少钱,反正有一个完整完美的配套让你掏钱。

 

当然不得不承认一个完美的模式,但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去产业化,只需把其中一个做好已不简单,形成产业化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学员去一个地方考查除了看他的养殖模式,还要看的养殖模式下的规模性,养殖模式好有可能是纸上谈兵,养殖模式下的规模性才能看出公司的发展前景,如果他的每个产业链都能具有大规模,说明公司很有发展前景,否则就是做做样子而已,从而骗取学费。

 

泥鳅养殖骗局之苗种

 

有公司吹嘘他的鱼种是某某鱼种,如何优良,如何长势快,如何让收益高,实际根本不可信,了解市场的人都知道现在在国内泥鳅供不应求,价格很高,根本原因是泥鳅在繁殖技术和育苗技术尚未成熟,目前现在大部分养殖户采用的较为妥当的做法是在当地采购野生苗种做驯化饲养,因为现在最新的泥鳅养殖技术的培育技术也只能解决养殖场自身商品养殖所需,所以现在国内90%的养殖户是采用野生驯化饲养,野生鳅苗驯化饲养不仅苗种采购价格高,而且苗种在运输过程中极易死亡,成活率不高,是不太理想的养殖方法,市场上的所谓优良品种更是无稽之谈。

 

有些养殖户不懂人工繁殖,在当地采购,但很难采购到大量的野生鱼种,一些公司就会把他的所谓的“优良”品种介绍给你(实际上也是采购的野生泥鳅,而且比商品鳅价格高很多)。介绍他的品种如何优良,如何长势快且喂养饲料少,成活率高,从而利润空间很大。我公司在采购过野生泥鳅饲养后发现采购价格切不可高于商品鳅价格,否则没有利润可言(现在搞人工繁殖鱼苗,成本大幅度降低,利润可观)。当养殖户采购野生鱼种时要挑选体格健壮,性成熟的商品鳅以增加培育效果。但都是不可取的。鳅苗目前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何来优良品种,所谓的“优良”品种,能够创造很大利润这只是炒作公司的一种牟利欺骗行为。推荐阅读:

 

泥鳅养殖回收是骗局吗?

 

这个陷阱一般和品种神话陷阱一起实施,给客户提供优良品种,然后给客户承诺用高价回收这样优良品种养成的商品鳅,前面介绍了泥鳅目前尚无人工改良的优良品种,况且现在泥鳅在市场供不应求,养殖者根本不用担心销售问题,当然要卖高价也是不可能的,产品只能够随行就市,高价回收是炒作公司的陷阱,当你真有商品找他高价回收时,估计早已人去楼空,悔恨不已。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泥鳅养殖骗局五花八门,但是不得不说泥鳅养殖其实是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养殖行业,只是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当小心谨慎,天下不会白掉“馅饼”,要掉也是掉“垃圾”,哈哈,开个玩笑。

 

养泥鳅能赚钱是骗局吗?

 

养殖泥鳅有些养殖户是挣钱了,但是也不是所有都挣到钱了,也是有亏的,不管做什么生意都是有风险的,具体的怎么控制风险就只能靠自己去衡量了。推荐阅读:

 

台湾泥鳅是骗局么?

 

 最近几年,有“水中人参”美誉的台湾泥鳅甚是火热,火热到什么程度呢?台湾泥鳅2013年年初在广东兴起,到2013年底就有几百家台湾泥鳅种苗基地(公司)出来,个个有模有样,门面光鲜,好多养成户都跃跃欲试。而仅仅过去2年,单单广东省的台湾泥鳅的养殖面积就发展到以万亩计算,全国范围内养殖更是热火朝天。但台湾泥鳅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一直伴随着各种“是否是骗局”的质疑,毕竟这些年泥鳅养殖行业中经常传出骗局的新闻,其中又以炒种最为常见:炒种公司低价收购野生泥鳅苗种,高价抛售,甚至冒充人工苗种,赚取黑心钱,坑害广大养殖户。那台湾泥鳅为什么那么火爆呢?它又是否有炒种骗局的嫌疑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台湾泥鳅以及它在中国的养殖现状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关于台湾泥鳅  

 

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二、台湾泥鳅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发展历史  

 

 我们常见的泥鳅养殖品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真泥鳅,也叫青鳅或圆鳅。身体呈长筒状,鳞极细小,体色根据环境而定,一般呈青色或青灰色,因为个头小,也常被老百姓称为野生泥鳅,在我国东部南北各水系均有分布。但因为青鳅产量较低、生长速度慢、产卵量低、起捕率低的特点,在我国的养殖量较少。  

 

在我国养殖量较大的是大鳞副泥鳅,有些地方也叫大泥鳅、黄板鳅。大鳞副泥鳅最大的特点就是体型较真泥鳅大,呈扁平状,体色偏黄。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经对大鳞副泥鳅进行选育,培育出了生长速度快,更适合养殖的品种,随后在湖北、安徽、江苏等省市推广开来。台湾泥鳅是大鳞副泥鳅的一种,据相关资料介绍,台湾泥鳅是台湾专家选育出来的生长速度更快的品种,又称为“台湾鳗鳅”或“台湾龙鳅”。  

 

台湾泥鳅为大鳞副鳅的一种,在我国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台湾岛西北部的浅滩河流,1992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进行培育和人工繁殖研究,其后于2000年在浙江湖州、顺德、仙桃等水产技术站推广养殖,2011年由南海渔愉鱼水产重新进行推广养殖,由于其存在权属争议,广东海洋与渔业局已委托多家水产报刊进行澄清并启动调查核实。  

 

(二)现状  

 

中国泥鳅市场年需求量为10-15万吨,国际市场主要为日本和韩国,年需求量约为十余万吨。目前中国泥鳅的养殖面积约有1,330-2,000公顷,每年需要1,500-2,000万公斤的苗种,大约5亿元的市场容纳量,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南、湖北、山东、安徽、四川和广东等省,养殖品种基本上是大鳞副泥鳅(黄板鳅)。据统计,到2015年广东省内台湾泥鳅的养殖面积发展到以万亩计算,做繁殖的公司由几家扩展到几十家,泥鳅价格也由曾经的30多元/斤降到现在的9元左右/斤,每天大量鳅苗还源源不断地发往外省。其迅猛发展之势,想必没有哪个水产品种与之匹敌。推荐阅读:

 

三、台湾泥鳅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制约台湾泥鳅走向大规模养殖的因素包括:种苗混杂、养殖技术不过关,市场流通不完善等,其中又以种苗问题为主因。  

 

(一)苗种问题  

 

1.台湾泥鳅,种源不明确  

 

有人说,台湾泥鳅,原生种是台湾真鳅,属于大家所知道青鳅的一种,现在从事这种泥鳅养殖的业者比较少,主要作为出口韩国、日本,采合约定量式养殖 。现在大家常说的台湾泥鳅品种,是台湾现今主要养殖的泥鳅品种,大部分集中在台南一带,其次是屏东县,总面积约略为150甲(约等于公顷),这种泥鳅是从何而来的呢?这种泥鳅并非台湾原生种,而是在1990年左右,从大陆进口来的(更准确的说,可能是走私),那时候运送黄鳝的包装里放数尾泥鳅,目的是减少黄鳝运输死亡。最早是由台湾苗栗县的一个业者进行这种泥鳅繁育养殖,第二年发现这种泥鳅在台湾适应的非常好,并且成长非常快速,接下来就开始推广养殖,又因为台湾南北气温有所差异,越南面越温暖,所以地处台湾南部的台南及屏东成为这种泥鳅的养殖产地了,苗栗及其他地方却没有这种泥鳅的养殖场,这就是气候造成的。  

 

也有人说,台湾叫这个泥鳅为“龙鳅”,大陆一开始的叫法也是龙鳅,后来叫鳗鳅,再后来干脆就叫台湾大泥鳅。至于有的人说为什么没有申报,是因为这个东西在研究杂交的过程中,亲本的来源已经不可追溯,所以要完成相关的命名或者申报,在现在来讲很难。  

 

还有人说:“台湾泥鳅是有育苗人在炒作,台湾根本没有这种泥鳅,我也认识台湾的养殖户,海纳百川曾经打造出过了美国香鳅,可美国根本没有任何品种的鳅鱼,明年也许会出现俄罗斯鳅!”  

 

2.台湾泥鳅养殖已经形成产业  

 

 问题是,既然有人认为台湾泥鳅的苗种是个骗局,那么为什么育苗场还那么红火呢?2013年底竟有几百家台湾泥鳅种苗基地(公司)出来,个个有模有样,门面光鲜,好多养成户都跃跃欲试。据报道,台湾泥鳅迅速在佛山南海的九江、西樵、丹灶形成了大规模的苗种培育,在江门新会(主要三江镇、睦州镇、大鳌)、珠海斗门、惠东等地形成一定的成鳅养殖规模。据统计,2015年广东省内台湾泥鳅的养殖面积发展到以万亩计算。这很可能是因为台湾泥鳅养殖业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和利用地理优势和气候优势,养殖各个环节在广东分区布局,这个产业在广东已具备一定的规模。  

 

3.不要刻意追求所谓的“正宗台湾泥鳅苗”  

 

据广西贵港市港北区畜牧水产站的梁工介绍,台湾泥鳅只能算是泥鳅的一个间种,并不能算是品种。一个新品种的注册认定程序非常复杂,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知道亲本的本源的可追溯性,但台湾泥鳅的亲本本源已经不可追溯,所以也没有相关的品种注册,原则上讲并不存在“台湾泥鳅”这一品种,只是大家口口相传,就形成了习惯。我们有些养殖户刻意去追求台湾品种进行养殖,但并没有官方数据表明台湾泥鳅的生长优势有多突出,市场上标榜的“正宗台湾泥鳅”可能只是以前的大鳞副泥鳅的养殖品种而已。  

 

利洋水产江门睦洲的陈工说:“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台湾泥鳅‘一代苗’、‘二代苗’的说法,但江门一带的养殖户对公司苗的概念并不太感冒,一般都只是去私人的育苗场进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苗比普遍苗要贵一倍,而且养殖户也反映,公司苗在生长系数和产量上并没有太明显的优势,甚至有些养殖户自繁自育泥鳅苗,养殖的效果也不错。”  

 

广州市一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梁洪海总经理认为,台湾泥鳅原产地是孟加拉,台湾地区属于暂养地,大陆的育苗场大部分是从台湾引种回来后自己选育出台湾泥鳅苗。由于不能保证台湾地区所引进的种是否纯,再加上不少育苗场泥鳅苗的多次选育,不少所谓的“正宗台湾泥鳅”苗难以保证是纯正的台湾泥鳅苗了。 

推荐阅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