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泥鳅养殖的水质要怎么管理?

高温来袭,气温急剧提升,池塘水温也提升很快。鱼作为变温动物适应性较差,容易引起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风险,把高温期鱼塘管理要点与大家分享。

高温来袭,气温急剧提升,池塘水温也提升很快。鱼作为变温动物适应性较差,容易引起一些管理上的问题,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风险,把高温期鱼塘管理要点与大家分享。

 


 

一、适当地加深水位,让鱼类有躲避高温、安全避暑的环境,一般苗塘水深应在1.5米以上,成鱼池保持在2米左右。由于水位过深,阳光照射不到池塘底部,而且热成层的形成阻断了水体的上下对流,易造成水体分层,所以晴天上午必须开动1-2小时的增氧机,打破热成层,促进水体上下交换。

 

二、由于表层水温过高、底部水温较低,所以鱼类易于发生应激反应,在中午鱼吃食前10-15分钟开动增氧机,减少表层与下层温差,降低鱼的应激反应造成的鱼摄食不稳、窜跳现象。

 

三、高温下鱼的生理活动代谢旺盛,吃食旺盛。22-28℃水温生长最快,一旦水温超过30℃(鲤鱼)-32℃(草鱼)鱼的消化吸收会受到影响,饲料转化率就会降低,饲料系数就会升高,所以可以通过加注新水开动增氧机等方式,使鱼类尽量处于适温范围内,利于健康生长。

 

四、高温下鱼摄食旺盛、代谢加快,可以增加投喂次数,少量多次投喂更利于鱼的消化吸收。一般每天四次投喂,间隔时间在2-3小时,掌握在八成饱左右。根据天气、水质情况适当增减投喂量。

 

五、水温高,细菌寄生虫繁殖速度快,鱼容易患各种疾病,要注意经常保持良好水质,做好鱼病预防工作。定期泼洒改底调水药物,定期消毒、杀虫防止疾病蔓延。建议每次消毒2-3天后向池塘泼洒益生菌,形成生态竞争优势,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分解池塘中的含氮废物。

 

六、由于鱼的摄食量大增,再加上高温期水质易于恶化,鱼的肝胆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建议定期内服保肝利胆药物,增加鱼的消化能力和抗病能力。

 

七、高温天气泼洒药物应注意:水温超过30℃时,应谨慎用药,水温每升高10℃,药物毒性增强2-3倍(如硫酸铜等),泼药尽量避开午间太阳直射时泼药,一般选在早上8:00-9:00或下午4:00-5:00,并注意做好增氧措施。泼药后1-2小时内应观察鱼的反映情况,有异常状况及时处理。

 

八、高温季节尤其是水温超过30℃应减少施肥,利用益生菌改良水质。

 

九、高温季节,缺氧、浮头鱼耗氧量增加,缺氧浮头易发生,应做好巡塘工作防患于未然。

 

十、高温季节出热水鱼应注意:选择在清晨温度较低时进行,捕捞时收网出冲井水降温,小心快捷操作,捕捞前池塘泼洒抗应激药物。捕捞后池塘立即消毒防止疾病蔓延。由于捕捞搅动池底,耗氧增加,应预防缺氧浮头事故发生。

 

初夏季节注意事项

 

随着近期短暂降雨,气温逐渐回升,池水蒸发量加大,因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浓度升高会导致水质恶化概率增大。为保证泥鳅能健康度夏,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保证水质。每天定时查看水质情况,池水要保持在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pH值7.5~8.5,透明度20~30厘米。如发现水源水质较差,可以选择晴天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每15~20天用1次。另外,水生植物调水作用不可忽视,如水芹菜能起到很好的净水作用。

 

二是病害防控。要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水体消毒可采用漂白粉、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等全池泼洒,杀灭水中的病原菌,以预防细菌性鱼病。漂白粉每半个月使用1次,用量为1克/米3;定期用1%聚维酮碘全池泼洒,用量为0.5克/米3;每半个月用溴氯海因0.2克/米3或生石灰20克/米3全池泼洒1次。

 

三是保证饵料质量。夏季泥鳅生长快,要尽量多喂螺蚌肉、鲜蚯蚓和蝇蛆等动物性蛋白饵料,并改平时一日喂一次为每日2次,投喂量以泥鳅当日吃完为宜。巡塘时要观察泥鳅的摄食、活动情况以及有无病情,应及时捞出剩余饵料。

 

泥鳅养殖技术六大要点

 

饲养环境

 

泥鳅的饲养环境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但被农药污染或化学药物浓度过高的水域不能作为养殖用水。苗种放养前,要将池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并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给泥鳅提供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还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场所,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苗种质量

 

要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体表光滑、无病无伤的泥鳅苗种。

 

苗种消毒

 

苗种放养前,最好用2%-3%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

 

放养密度

 

在泥鳅养殖期间,如放养密度低,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放养密度过高,又容易导致泥鳅患病。一般放养体长3-4厘米的夏花每平米100-150尾,体长在5厘米以上的苗种可放养每平米50-80尾,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

 

饲料管理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的淡水经济鱼类,尤其喜食水蚤、丝蚯蚓及其它浮游生物,但动物性饲料一般不宜单独投喂,否则容易造成泥鳅贪食,食物不消化,肠呼吸不正常,“胀气”而死亡,对腐臭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泥鳅易患肠炎等疾病。

 

水质管理

 

养殖期间,抓好水质培育是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措施,同时符合泥鳅的生理生态要求,可弥补人工饲料营养不全和摄食不均匀的缺点,还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产量。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施用追肥,以保持水质一定的肥度,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