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养黄鳝是个骗局你知道多少?

养殖条件特别诱人的,养殖效益特别高的,不论区域包回收的基本上都是假的,不可信。还有就是如果不用先付钱,他们就不怕你养成后偷卖么?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如果不纠正,都可以发展成一个严重的后果。因此养殖户最好以当地的野生黄鳝为种苗,可解决不能长时间运输鳝苗的矛盾,而且当地的水质和自然环境等条件更适合养殖。

养殖条件特别诱人的,养殖效益特别高的,不论区域包回收的基本上都是假的,不可信。单说价格,现在信息时代,如果真有这么好的效益,当地养殖户早抢完了,还用全国做广告么?还有就是如果不用先付钱,他们就不怕你养成后偷卖么?合作养殖不分品种,跨区域的都不可信,比如养殖过程突发情况,离得远怎么进行技术支持?损失了责任谁负?搞养殖没经验第一次就能成功只有运气逆天才行。任何一个微小的错误如果不纠正,都可以发展成一个严重的后果。

 


 

黄鳝常见的养殖模式有哪些?

 

1、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的模式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养殖模式,它是一种主要是用大自然的水域来进行大规模的养殖模式,在同一片水域通过布置网箱来进行养殖,这样养殖的好处就是方便管理、生长速度快还没有有什么敌害、繁殖速度快、不易逃跑以及容易捕捉等优点,但是它的饲养成本会稍微偏高。首先就是饲养黄鳝饲料来源都需要进行购买,以及网箱采购等各个方面也需要有资金投入,其次就是这样养殖的黄鳝口感以及营养价值都会有所下降。

 

2、稻田养殖

 

稻田套养技术是这两年比较流行的一种养殖模式,也可以称之为仿野生养殖模式。它新颖的地方就在于它既可以养殖黄鳝,而且对水稻种植没有影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农田的经济效益。稻田套养黄鳝的模式的优点有很多,其中一点就是黄鳝的质量有所提高,成本也每网箱养殖那么高,但是它还有一定的缺点就是在水稻种植的时候用药方面要控制剂量,不然会影响到黄鳝的生长,其次就是稻田养殖一定要做好防逃措施,不然损失惨重,最后就是稻田中黄鳝的敌害较多,管理难度加大。

 

3、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是最传统的黄鳝养殖模式,它主要是利用现有的池塘或自行挖建的池塘来进行养殖,使用这种养殖模式主要要注意的就是要做好防逃措施,其次就是水质管理以及病害防治等,在养殖前我们需要对池塘进行改造,首先就是要将池塘的地步以及池塘周围都用水泥修建好,然后在倒入适量的泥土,消毒之后注入新水就可以进行养殖了。其次就是要注意换水,平均半个月左右换一次水即可。

 

4、无土养殖

 

由于传统的池塘养殖场有病害发生,所以就新出现了一种养殖模式,无土养殖黄鳝,也可以称之为大棚养殖黄鳝。它主要是利用大棚来进行温度调节,然后用砖和水泥砌成一个个的水池,安装排水管和进水管,保持水池中水的流动性来进行养殖的一种模式。它的优点就是敌害少、易管理、敌害少、生长快等,其中的缺点就是水资源需求量较大、饲料来源都由人工投喂等。


黄鳝养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黄鳝是大家喜爱的水产品,市场上一直维持较高的价位,但多年来养殖不成功者甚多,究其因是在生产中一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广为流传,制约了黄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那么黄鳝养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饲料投喂不当

 

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水质清新时能听到清脆的声音,以水下摄食为主。黄鳝摄食有一定的固定性,突然改变种类会拒食,影响正常生活生长。如确实需要改换饵料,应逐渐减少原饵料的比例,同时增加新换饵料的比例来调整。另外如果饵料投喂不足会造成黄鳝自相残杀;饵料投喂过多,黄鳝易患肠胃炎。若在20分钟内吃完饵料,则要增加投喂量。一般刚开始驯化时,投饵量是占黄鳝体重1%-1。5%,之后逐步增加,在正常情况下投3%-5%,9月份占到体重的10%左右。

 

忽视培植水草且鱼巢单一

 

水草能净化水质并为黄鳝提供优良的隐蔽场所,没有水草的池塘养殖黄鳝很难成功。在生产中若单用水草作鱼巢易使黄鳝聚群纠缠,造成局部密度过大,并且由于水温变化较大,黄鳝栖息于水草中易患感冒病。可以采用废弃轮胎和黑色塑料袋相结合为黄鳝提供鱼巢,环境温度稳定,利于黄鳝自由进出。

 

苗种用盐水等消毒

 

很多养殖户购进鳝苗后采用盐水、高锰酸钾、碘制剂等消毒,促使黄鳝粘液大量脱落,影响其成活率。黄鳝鳞、鳃、鳍退化,外层屏障是粘液和皮肤,粘液内含有大量的溶菌酶,对细菌性传染病具有极强的抵抗力,以提高黄鳝成活率,促使黄

 

大小不能严格混养

 

同一池(网箱)中大小黄鳝混养,小鳝不敢争食而体质逐渐衰弱甚至死亡,饵料不足时会发生黄鳝相互残食。但是无论饥饿与否,黄鳝个体差异只有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捕食小鳝现象。因此在筛选时只需将较大的黄鳝捡出即可,没有必要根据大小不一而分很多组养殖,这样既费事而且由于来回操作影响黄鳝成活率。

 

废弃的坑凼做鳝池

 

一般来说坑凼地势低洼,进水容易,排水难,春夏易渍,冬季易淤。坑凼阴湿时间长,病菌多,发病率高,即使作为作坊式生产,也不提倡利用废弃坑凼做养鳝池。

 

池水过深

 

黄鳝是唯一可以淹死的鱼。因黄鳝体内无鳔,其鳃严重退化,不能在不同水层随意漂浮停留,池水过深,黄鳝需频繁游至水面呼吸而消耗大量体能,影响正常生活生长。因此黄鳝养殖池水不宜过深,当然也不能太浅,否则温度变化太大。一般池养黄鳝水深宜在20~30厘米左右,而网箱养黄鳝水草应尽量充满整个网箱,以便为黄鳝提供良好的栖息和呼吸条件。

 

光线较暗

 

昼伏夜出是黄鳝的另一栖息特性,这一特性有利于逃避敌害,也是机体自身保护的需要。如果长时间(超过10天以上)的无遮蔽光照,就会降低黄鳝体表的光中的紫外线成份,对黄鳝有伤害作用。所以很多养殖户在池上搭遮阳物,但易造成光线太暗。试验表明,弱光条件和静水环境抑制黄鳝的自然繁殖,且水草生长不好,影响水质的净化。因此,黄鳝养殖要保持一定的光照,水草要覆盖水面2/3左右,而且在夏季要遮阳,散光最好。

 

苗种选择不当

 

目前,我国黄鳝人工繁殖技术尚未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水平,许多养殖户到外地购买的所谓优质苗种,实为从市场上购买的野生鳝苗,且这些苗种因长时间、高密度贮存及反复转运后其体表会排放粘液,粘液是一种蛋白质,长时间在水里会发酵升温,过热会烧伤黄鳝的表皮,从而出现发烧病。另外粘液发酵会消耗水中大量氧气,造成严重缺氧,一旦缺氧和发烧后,当时不会出现死亡,三天后便慢慢死亡,所以长途运输的苗种质量不好且成活率低。因此养殖户最好以当地的野生黄鳝为种苗,可解决不能长时间运输鳝苗的矛盾,而且当地的水质和自然环境等条件更适合养殖。

 

揭秘黄鳝养不活的原因

 

成功养殖黄鳝的关键在于是否能选择到优质的苗种开展养殖,很多养殖户在了解黄鳝市场的时候只是一谓的了解黄鳝的销售,经济利润方面,但却忽视了最关键的一点——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养殖任何一种动物最关键的是要对其有深入的了解并能掌握其生活习性,针对性开展养殖,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黄鳝繁殖较为特殊,目前还没有哪个地方能繁殖出大量的苗供大家养殖。黄鳝出生后是雌性,待期产卵后慢慢转化为雄性。人工繁殖鳝苗,其雌、雄鳝同时发育成熟,产卵、受精难同步,所以目前仅有少量的技术单位能繁殖出鳝苗。虽然我们能繁殖出部分鳝苗,但这些量还远远满足不了广大的养殖需求。

 

养殖户千万不要轻信提供鳝苗的公司或个人,那些大多都是炒苗,骗人的。他们为了能短时间内获取较高的利润,大量从外地市场买的来源不明的鳝苗,其中经过转手数次,鳝苗质量可想而知。一般养殖户购买这样的鳝苗回家,最终的结果都只有一个:7天左右黄鳝大量死亡。由于购买的所谓的“繁育苗种”个体都是非常小的(均重在10-15克每尾),就算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及时出手,但是由于苗源小,本地商贩都会拒收,只能眼睁睁看着黄鳝每天一条条死去,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资金付诸东流,心疼不已,真是悔不当初。

 

所以黄鳝养殖成功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在于收购野生鳝苗,自己选择的鳝苗都是在当地农户或乡镇低层收购商那里购买,清楚鳝苗来源。掌握技术后针对黄鳝的生活习性定期做好日常管理和疾病预防,顺利开展黄鳝养殖项目并不难。

黄鳝养殖视频



推荐阅读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