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黄鳝多产卵?

养黄鳝要得到较好的效益,必须自己养种鳝。黄鳝繁殖技术难度较大,在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了提高黄鳝产卵量的几项关键措施。在黄鳝池里种植水草,如水稻、水浮莲、水花生等,并在池底放些石块、砖头,模拟自然生态环境以利于亲黄鳝产卵。黄鳝饲料应有一定的稳定性,突然改变饲料种类,黄鳝难以适应而拒食,会影响正常生产生长。

养黄鳝要得到较好的效益,必须自己养种鳝。黄鳝繁殖技术难度较大,在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了提高黄鳝产卵量的几项关键措施。 

 


 

营造良好环境

 

在黄鳝池里种植水草,如水稻、水浮莲、水花生等,并在池底放些石块、砖头,模拟自然生态环境以利于亲黄鳝产卵。 

 

调好水质水位

 

亲黄鳝养殖池水必须是无毒的河水、湖水或地下水,pH值应在6、2~7、8之间,水深20cm~30cm,新水池要进行脱碱处理。 

 

放养密度要适当

 

亲黄鳝个体要适中,最好选择100g~150g的黄鳝作产卵亲鳝,雌雄比例为1∶3~4,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0条左右。 

 

投喂饲料要合理

 

亲黄鳝繁殖季节在4月至9月,要投喂蛋白质较高的饲料,如鱼浆、蚯蚓等,同时搭配亲黄鳝全价配合饲料。性成熟的亲黄鳝经过高蛋白饲料投喂后,一般5天~7天就会产卵,卵产在草或石头边,只要有白色泡沫就是亲黄鳝的产卵巢。 

 

掌握好水温

 

产卵季节,每天早上要巡池,发现有白色泡沫的卵巢,应将其轻轻地移人孵化池,采用微流水孵化。受精卵吸入后膨胀到4mm左右,孵化时间随水的温度高低而变化,一般为1天~7天,水温25℃时,6天可全部完成。幼苗孵出后,水温28℃经10天左右,体长达26mm,卵黄囊还没完全消失;再经过7天~10天卵黄囊就会完全收完,开始摄食水中浮游生物,可适当少量投喂小水蚯蚓。经过35天左右,幼鳝生长至5cm~6cm,就可放入饲养池饲养,必须大小分开投放。 

 

定时定量投喂

 

不论是产卵亲黄鳝还是刚孵出的小苗,都要定时定量投喂。产卵鳝每天投喂2次,早上8时左右、下午6时左右各投喂1次,每次喂量为亲黄鳝总体重的2%~3%。幼苗每天在下午5时~7时投喂1次。

 

黄鳝什么时候产卵?

 

黄鳝为一次怀卵,分批产卵,可产卵1-3次,据实践观察,80%左右的黄鳝只产一次卵,有约20%的黄鳝会产两次卵;极个别的黄鳝会产三次卵。产卵次数多,而总的产卵量却没有增加,因而人工养殖实践中,我们采用口服催产药物的方式,尽可能让黄鳝集中在一段时间内产卵,从而使繁育的鳝苗批量增大,方便集中管理培育。 5,6,7月都可以产卵。

 

新手黄鳝养殖失败原因

 

养黄鳝也是特种水产养殖之一,饲养得当经济效益收入要比养鱼的高,所以在农村水产养殖上,养黄鳝的户数,近年来在不断扩大,但是在养黄鳝的农户中也有不少是失败的,查其原因有多方面的。但在技术问题上,主要存在以下八类。

 

1、乱购苗种:许多养殖户外地购买的所谓“人工养殖”苗种或其它所谓“优质”苗种,实为收集的野生苗种,而且这些苗种因暂养和多环节贮存,运输等不科学操作,养殖中死亡率在90%-100%,所以购买苗种时,一定要认真考察辨别。

 

2、不择品种:从外观看黄鳝有深黄大斑,土红大斑、浅黄细斑、青灰细斑等类型,只有选择前二种才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人工养殖才能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3、大小混养:同一池中大小混养,小鳝不敢争食而体质衰弱甚至死亡。饵料不足时,大鳝吞食小鳝因此大小鳝混养,虽大鳝长速快,但池塘总产量低。

 

4、池水过深:因黄鳝体内无鳔,不能在不同水层随意漂浮停留以露出水面呼吸空气。池水过深,黄鳝需频繁游至水面呼吸而消耗大量体能,影响正常生活生长。池养黄鳝根据鳝体大小水深宜在5-20厘米,而网箱养鳝水草应充满整个网箱,以便为黄鳝提供良好的栖息和呼吸条件。

 

5、鳝池施粪肥:鳝池水体小,施粪肥极易败坏水质,诱发疾病,如此“改良水质”是得不偿失。

 

6、忽略培植水草:水草能为黄鳝防暑降温,净化水质。没有水草的鳝池无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养殖黄鳝也难以成功,或难实现高产量高效益。

 

7、喂“素”食:有的养殖者利用麦麸,菜饼,豆渣,米饭,青菜等植物性素食饲喂黄鳝,严重饥饿缺饵时,黄鳝也会少量吞食,营养却满足不了黄鳝生命活动的需要,更谈不上生长增重,久之引起黄鳝逐渐瘦弱和发病死亡。黄鳝属底栖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应投喂动物性饲料或全价配合饲料。

 

8、频繁换料:常有养殖者因饵料无保障,常改换饵料种类投喂。黄鳝饲料应有一定的稳定性,突然改变饲料种类,黄鳝难以适应而拒食,会影响正常生产生长。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