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羊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青山羊是优良的地方品种,它具有性成熟早、繁殖率高、耐粗饲、适应性强、皮毛质量好、屠宰率高、遗传性稳定等特点。青山羊体格小,结构紧凑,头大小适中,上宽下窄呈三角形,公母羊均有角,公羊角粗壮,呈半圆锥形,钩向后方,角长15厘米左右。单县青山羊皮以其自然花纹及天然颜色而被称为“滑子皮”。

青山羊是优良的地方品种,它具有性成熟早、繁殖率高、耐粗饲、适应性强、皮毛质量好、屠宰率高、遗传性稳定等特点。

 

青山羊体格小,结构紧凑,头大小适中,上宽下窄呈三角形,公母羊均有角,公羊角粗壮,呈半圆锥形,钩向后方,角长15厘米左右。母羊角细,一般呈扁锥形,向后上方生长,两耳较小灵活。公羊颈粗短,前胸发达,背腰平直,四肢粗壮,前高后低,雄壮有力。母羊颈细长,前驱较窄,后驱较深、宽,背腰平直,前低后高,腹围大,四肢健壮结实。公、母羊均尾小、上举、前钩。

 


 

青山羊被毛由黑白两种纤维组成,外观呈青色,黑色纤维在30%以下为粉青色,30~40%者为正青色,50%以上为铁青色。全身有“四青一黑”特征,即背部、唇、角、蹄为青色,两前膝为黑色。单县青山羊皮以其自然花纹及天然颜色而被称为“滑子皮”。

 

1只青山羊的利润是多少?

 

养殖一只青山羊利润大概在500-1000元左右,规模养殖的多,利润还要高一些。

 

青山羊的养殖现状怎么样?

 

1、总体养殖量较大,但规模化程度低。舍饲程度低,规模养殖水平低,大部分养羊户都处于原始、粗放式养殖,半舍饲半放牧状态,营养不均衡,管理粗粗放,饲料转化率低,不适应现代肉羊业发展的需要。

 

2、饲养管理技术落后,生产效益低下。农村山羊饲养多以一家一户饲养为主,饲养方式一般为早晨放出去,中午挪一挪,晚上牵回来,大自然长啥吃啥,根本谈不上补饲。山羊虽耐粗饲,对管理条件要求低,但农村羊圈简陋、低矮、潮湿,且十分拥挤,羊抗病力差,发病率高。调查中发现,农村羔羊的成活率仅为65%左右,粗放式的管理使羔羊难过“初乳关”—奶不足“断奶关—拉稀”,无谓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3、品种退化,结构不合理。在调查中发现,长期以来,农村广大养羊户一直饲养着地方品种青山羊,多年来没有提纯复壮,近亲繁殖严重,导致了种质严重退化,体型小,生长速度慢,羔羊饲养两年体重才能达到15kg~20 kg,经济效益十分低下,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且有的养羊户是“春天买,夏秋养,冬天卖”,并没有形成“自繁自养”的模式,造成虽有一定规模,但发展后劲不足,还会造成疫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

 

4、牧草资源匮乏,制约着青山羊的规模养殖。近几年来,由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草资源不足的问题一下子成了发展规模养殖的瓶颈,农区养羊放牧地少,多采用圈养方式,仅靠收割野草、植物茎叶和藤蔓来喂养,犹如杯水车薪,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即使白天放牧也很难满足羊群的需要,以杂草为主的营养水平必然难以提高羊的生产水平。

 

5、文化素质低,防疫驱虫制度不健全。当前农村养殖业存在的最大一个问题为养殖户文化素质低,养殖技术滞后,养殖经验老套,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平时不知防疫,处于一种不病不治的局面。又由于部分农村兽医技术水平低,只管猪,别的一概不问,造成了农村羊防疫驱虫制度不健全的状况。随着养羊规模的不断扩大,数量大增,羊的流通日益频繁,给羊病的传播打开了缺口,且羊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不易查觉,一旦发现已比较严重,难以治愈。

 

青山羊的养殖的建议

 

1、走出庭院建羊场,统一规划布局建设养羊小区,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2、加大科技投入,从提高青山羊的生产性能入手,提高青山羊的生长速度、提高青山羊的产肉性能,建立和完善种羊繁育体系,加快种羊育种进程,提高优质种羊利用率。

 

3、推广品种间杂交改良和提纯复壮。充分利用已经引入的国内外优良品种:黄淮山羊、波尔山羊,开展引入外血的杂交改良和提纯复壮工作,进行高质量的肉羊生产,尤其是羔羊肉的规模化生产,同时还要进行系统的选择,保证青山羊的种质资源优势。

 

4、以大型肉羊加工企业为龙头,探索“龙头+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保障企业的原料供应,保障养羊户的利益,实现企业与养殖户的合作共赢,实现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5、种植优质牧草,提高饲草的营养价值,满足山羊生长发育的需要。

 

青山羊的养殖前景怎么样?

 

1、饲养成本低,见效快。

 

2、羊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3、青山羊皮品种较好,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

 

4、青山羊繁殖能力强。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