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是怎么到中国的难道是爬过来的吗?

从来没有一种食物能像小龙虾这样,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打破一切地域歧视和户口壁垒,占领从东北到海南的胃口。这也是“小龙虾是日本人二战时期为了消灭尸体引进中国”的谣言源头,实属无稽之谈。当初这种小龙虾确实是日本人引进中国的,不过当时的目的是给牛蛙当饲料。

从来没有一种食物能像小龙虾这样,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打破一切地域歧视和户口壁垒,占领从东北到海南的胃口。那么小龙虾是怎么到中国的难道是爬过来的吗?

 


 

小龙虾原产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腐食性动物,20世纪初随国外货轮压仓水等生物入侵途径进入我国境内。所谓是日本人用来清理尸体的生物,那是不实的。另一面,当时日本人养小龙虾,是充当牛蛙养殖的饵料(但有资料显示,它是日本人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带入我国南京。见《中国生物入侵研究》科学出版社 万方浩、郭建英等 )。由于自然界里天敌在我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经几十年的扩散,已形成全国性的最常见的淡水经济虾类,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市。

 

1.在1927年,日本人从美国夏威夷少量引进了克氏原螯虾,目的只是作为牛蛙的饲料,随后该虾很快“攻占”了日本。

 

2.大约在1929年,小龙虾又经日本流入到了中国的南京。这也是“小龙虾是日本人二战时期为了消灭尸体引进中国”的谣言源头,实属无稽之谈。别的不说,拿小龙虾消灭尸体,也太费时费力了吧。

 

3.日本是小龙虾进入东亚的跳板。到上世纪60年代,日本包括北海道在内除了一些岛屿之外的地方都发现了小龙虾的身影,甚至克氏原螯虾的日本亲戚——日本黑螯虾都快被它斩尽杀绝了。

 

4.在1990年代初,小龙虾迅速走上了湖北、安徽、江苏一带大排档的饭桌。而卖小龙虾的商贩在数钱手抽筋之余顺手展望了一下国际市场。

 

5.为了适应严酷的生存环境,小龙虾在中国发生了奇特的进化,变异出了麻辣小龙虾、茴香小龙虾、清蒸小龙虾等新品种。

 

小龙虾光辉历史怎么样?

 

现在,除了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陆都有小龙虾的身影。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小龙虾贸易量高达30万吨以上。

 

当初这种小龙虾确实是日本人引进中国的,不过当时的目的是给牛蛙当饲料。至于说是侵华日军拿来处理尸体的转基因物种的那些人,拜托你们搞清楚日本战败8年后的1953年,人类才第一次发现DNA双螺旋结构长啥样。

 

日本是小龙虾进入东亚的跳板。到上世纪60年代,日本包括北海道在内除了一些岛屿之外的地方都发现了小龙虾的身影,甚至克氏原螯虾的日本亲戚——日本黑螯虾都快被它斩尽杀绝了。

 

现在一只活的日本黑螯虾在宠物市场上要卖到3000日元,而小龙虾的价格只有它的三十分之一。不过,日本人并没有把这种生长迅速的动物当成美味。他们觉得小龙虾肉太柴。

 

小龙虾漂洋过海来中国之后,一直默默无闻。不过,由于强大的繁殖力和适应力,这些小动物逐渐从长三角地区出发,沿着江河水系扩张地盘。到上世纪80年代,已经在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上海、山东等10多个省(市)和地区站稳了脚跟,子孙兴旺。人们对这种外来入侵物种没有太多食欲,偶尔捞一些喂鸭子和猪。

 

不过,一只虾的命运,自己不可以预料,要看历史的行程。

 

改革春风吹满地,走上发财致富的湖北农民发现这种虾不仅可以吃,还可以养殖。作为一个农林牧副渔大国的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一旦发现一个东西可以吃,还可以养殖,接下来发生什么,你懂的……

 

在1990年代初,小龙虾迅速走上了湖北、安徽、江苏一带大排档的饭桌。而卖小龙虾的商贩在数钱手抽筋之余顺手展望了一下国际市场……

 

于是到2003年,中国累计出口小龙虾制品约22.5万吨,创汇11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在野外捕捞的,小部分是养殖的。野外的小龙虾作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终于得到了有效的控(mie)制(jue)。

 

为了适应严酷的生存环境,小龙虾在中国发生了奇特的进化,变异出了麻辣小龙虾、茴香小龙虾、清蒸小龙虾等新品种……

 

近几十年来,由于我国淡水水体污染的持续加重,导致了很多本地水生动物大量减少,而这也给耐性超强的小龙虾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造成了“越是脏水,长得越好”的假象。实际上重金属污染同样会对小龙虾造成损害,只是它比别的物种更能扛一些罢了。

 

谁说外国人不吃小龙虾?!

 

克氏原螯虾的故乡,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人民本来是全世界最大的小龙虾产地。美国人的吃法跟我们不一样,他们煮小龙虾时,会选用大汤锅,撒下 cajun 粉(配料包括辣椒、柠檬、胡椒、芹菜粉、月桂叶、姜粉、芫荽籽、芥末籽、洋葱和盐),然后倒满小龙虾,加上玉米、土豆一起熬煮。

 

小龙虾煮熟后,控干水,然后全部倾倒在一张长条桌子上,人们围坐着大快朵颐,啤酒、音乐,派对狂欢。可以说,小龙虾之香辣过瘾,环球同此诱惑。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刚刚发现小龙虾可以吃的时候,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人民吃掉了全世界70%的小龙虾。

 

法国人吃小龙虾有几百年的历史,烹饪方式也比较讲究,他们会把小龙虾去壳,用白葡萄酒调味,再加上奶油汤汁炖。当然,烤也是可以的。

 

在吃小龙虾上同样历史悠久的还有北欧人。瑞典甚至有一个几百年历史的龙虾节,他们在每年8月,用盐水、洋葱和莳萝煮小龙虾,佐以烈酒,作告别夏天的狂欢。

 

至于德国人,他们直接用盐水煮了吃,不愧是地球最好的料理人。。

 

现在市场上的小龙虾菜式眼花缭乱,如榴莲小龙虾、茴香小龙虾、碳烤小龙虾、蛋黄小龙虾、咖喱小龙虾……甚至还有小龙虾月饼,想象力可谓登峰造极。想要在这种种奇诡口味之中杀出重围,考验的是创业者的 “产品方法论”。

 

某个据说是北京最火的小龙虾品牌之一,其研发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内部封测。厨师们每星期举办一次比赛,第一名三千块奖金,最后的罚一千。逼着厨师们挖空心思的去研发各种新口味。

 

第二步,外部顾客盲测。把胜出的味型让顾客试吃,过程中不问问题,不提供意见,只通过摄像头记录下食客的即时情绪反应,是兴奋的不停吃,还是吃几口就放下,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三步,每次试吃盲测都做三四十组,每组 8 到 10 个人,最终从几十款 PK 成功的味型里,筛选出七八种。

 

第四步,供应链标准化封测。消费者喜欢的口味选出来了,但如果只有一个厨师能做出来,不能规模化生产就没有意义。于是必须通过内部封测供应链和产能,设计出科学的作业流程,甚至研发机器人炒制小龙虾,大规模复制。

 

第五步,在七八种口味中,综合选定成本最低、口味最受欢迎的一种留下来,其他的统统放弃。

 

2003 年,中国加入世贸,出口加工业开始横扫全球,那一年,全中国小龙虾产量只有不到 5 万吨,三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 10 万吨,追上了美国的产量。

 

现在,你知道中国一年产多少小龙虾吗?60 万吨,涨了十倍多,碾压全世界。今天,美国和欧洲市场上,三分之二的小龙虾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中国美食博大精深,其中最主流的就是 “麻辣口味”。据统计,在中国每年 3 万亿元的餐饮消费市场中,麻辣菜系占了 40% 的份额,可谓独领风骚。

 

美食的竞争,说白了就是对舌尖味蕾的争夺过程。在过去的农业时代,农民大都守着一方水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许多人,或许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异乡菜肴。当时代滚滚向前,各种美食互相入侵,一种趋势就慢慢形成了:味道越浓、越重的菜系,越占据了对味蕾争夺的上风。

 

虽然许多人吃腻了重口味的菜,也会想清淡两天,但两天过后,那种对重口味的欲望很快就会重燃。而麻辣,就是这么一种会让人上瘾的强烈刺激,偏偏小龙虾,又是一种能够跟麻辣水乳交融的美食,无论是味觉还是视觉,都是绝佳之选,这就为它的成功铺上了红地毯。

随便看看别的百科